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媛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心肌
  • 3篇介入
  • 3篇冠脉
  • 2篇心肌病
  • 2篇心肌细胞
  • 2篇血管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心肌
  • 2篇糖尿病心肌病
  • 2篇细胞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肌病
  • 2篇肌细胞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1篇代谢
  • 1篇担架

机构

  • 8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8篇高媛
  • 6篇孙淑艳
  • 4篇裴汉军
  • 2篇刘美玲
  • 1篇郑玉云
  • 1篇霍经纬
  • 1篇李荣
  • 1篇陈彪
  • 1篇闫国珍
  • 1篇杨浩
  • 1篇杨艳红
  • 1篇罗琳
  • 1篇李慧妍
  • 1篇李光海

传媒

  • 3篇包头医学院学...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新医学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降尿酸治疗对行冠脉介入术的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证实降尿酸治疗对行冠脉介入术(PCI)的冠心病(CHD)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功能有保护作用。方法:将98例择期行介入术的冠心病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手术前后予以0.9%NaCl溶液进行水化治疗,观察组除水化以外,于术前72 h开始口服苯溴马隆50 mg/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2 h、术后72 h的血肌酐、血尿酸(UA)、血Cys-C、血NGAL、尿NGAL、尿NAG,同时对比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血Cys-C、血NGAL、尿NGAL、尿NAG术后12 h高于术前,血肌酐、血Cys-C、血NGAL术后72 h高于术前。观察组血UA术后两个时间点低于术前;(2)对照组术后12 h的血UA、血Cys-C、血NGAL、尿NGAL、尿NAG较观察组升高,对照组术后72 h的血UA、血Cys-C、血NGAL较观察组升高;(3)两组患者均无造影剂肾病发生。结论:术前降尿酸治疗对冠心病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PCI后肾功能有改善作用。
马甜甜孙淑艳高媛
关键词:冠心病高尿酸血症苯溴马隆肾功能
心血管内科用担架推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担架推车,涉及心血管内科技术领域,包括担架本体,所述担架本体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海绵垫,所述担架本体底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固定连接的立柱,所述担架本体的下方放置有卡座,所述卡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一组...
刘美玲高媛董慧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被引量:1
2018年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一种进展性疾病,一旦出现症状,预后极差。AS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在≥65岁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85岁人群约为4%[1,2]。对严重AS患者,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曾经是唯一可以延长生命的治疗手段,但老年患者常因高龄、体质弱、解剖结构异常以及合并疾病复杂而失去手术机会。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采用心脏导管微创技术,避免了传统外科开胸以及体外循环手术的风险,该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特别适合存在高危手术风险或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AS患者(I类推荐,A级证据)[3]。TAVR最早开始应用于2002年,我国自2010年逐渐开始,目前国内已有80余家医院开展了这项技术,完成手术1 600余例。著名的PARTNER研究表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与药物治疗相比,可降低病死率46%,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裴汉军孙淑艳李光海马纲辛陈彪李荣闫国珍刘艳婷罗琳戴伟杨艳红刘美玲霍经纬宋剑王宇亮高媛郑玉云
关键词:主动脉瓣置换术心脏导管AORTIC主动脉瓣狭窄AORTIC体外循环手术合并疾病
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住院并接受PCI治疗的696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根据有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分析影响PCI术后AC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事件组年龄≥65岁、有吸烟、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梗史、PCI术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基线体重指数(BMI)≥24.0 kg/m^(2)、基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冠脉病变支数≥2支、术后未严格规律随访的患者占比高于无事件组(P<0.05)。两组的性别、入院诊断、置入支架枚数、靶血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吸烟、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史、BMI≥24.0 kg/m^(2)、≥2支冠脉病变、术后未规律随访均是PCI术后AC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PCI术后AC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而加强对此类因素的预防与干预对降低PCI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余学文高媛裴汉军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硝普钠在急性前壁STEMI直接PCI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硝普钠注射在血栓负荷严重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连续入选我院胸痛中心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急诊入院的90例急性前壁STE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前降支病变处血栓负荷严重,采取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三组,A组(n=30):PCI+血栓抽吸;B组(n=30):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C组(n=30):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硝普钠。比较三组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恢复程度、ST段的回落率以及1年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比较,B、C两组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C两组24h ST段回落率明显优于A组。12个月临床随访,三组间MACE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血栓负荷严重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实施急诊PCI过程中,与单纯血栓抽吸比较,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班、硝普纳治疗,可显著减轻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降低慢血流发生率。
高媛孙淑艳裴汉军孙志华李慧妍
关键词: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硝普钠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及小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与小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小血管病变患者49例,分别为小血管病变支架治疗组25例、小血管病变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组24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45例,分别为支架内再狭窄支架治疗组24例、支架内再狭窄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组21例,比较小血管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分别应用支架或药物涂层球囊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药物球囊组靶病变术前狭窄程度、术前最小管腔直径、术后即刻狭窄程度、术后即刻管腔狭窄直径、病变长度、参考管腔直径、复查时最小管腔直径与支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球囊组复查时狭窄程度低于支架组(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也低于支架组(P<0.05)。结论: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脉支架再狭窄及小血管病变患者,对复查时血管管腔再狭窄程度有良好的影响,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对改善预后发生积极影响。
穆希娅裴汉军高媛马甜甜杨浩李向庚孙淑艳
关键词: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并发症
利拉鲁肽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糖尿病心肌病(DCM)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利拉鲁肽是一种降糖药,还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DCM发病机制的角度出发,以利拉鲁肽对DCM的治疗作用为中心进行论述,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利拉鲁肽治疗DCM的最新进展。
李向庚高媛杨浩孙淑艳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利拉鲁肽心肌细胞
视神经萎缩蛋白1与糖尿病心肌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指单纯由高血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或心脏微血管损伤及代谢障碍。有研究表明,DCM与线粒体融合异常密切相关。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是线粒体融合的主要蛋白之一。在高血糖环境下,Opa1表达减少,造成线粒体融合障碍,进而引起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与脂毒性增加、细胞凋亡等,最终导致DCM。上调Opa1的表达则能使DCM的症状得到改善。该文就Opa1与DCM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DCM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李向庚高媛孙淑艳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