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卓立

作品数:1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学科
  • 3篇居群
  • 3篇馆员
  • 2篇学科馆员
  • 2篇学科馆员服务
  • 2篇沙冬青
  • 2篇图书
  • 2篇图书馆
  • 2篇馆员服务
  • 2篇高校
  • 2篇TAMARI...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信息
  • 1篇氮肥
  • 1篇氮量
  • 1篇底肥
  • 1篇地理种群
  • 1篇信息素养
  • 1篇信息资源
  • 1篇性状

机构

  • 16篇新疆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南京森林警察...
  • 1篇上海辰山植物...

作者

  • 16篇卓立
  • 7篇苏志豪
  • 4篇潘伯荣
  • 4篇刘会良
  • 3篇康晓珊
  • 3篇李文军
  • 2篇周晓兵
  • 2篇姜小龙
  • 1篇林宏磊
  • 1篇师玮
  • 1篇公延明
  • 1篇王建成
  • 1篇闫德民
  • 1篇冯静

传媒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农业图书情报...
  • 2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图书馆学...
  • 1篇科技情报开发...
  • 1篇科技信息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图书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服务实践与启示——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危害严重,需要社会各行各业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应对。基于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服务实践活动,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应急服务现状与不足,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今后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举措与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应建立突发事件服务体系,扩充自身数字资源,创新优化服务方式,以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卓立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数字信息资源
半日花属片段化居群的遗传现状及保护启示
2021年
利用ITS序列及叶绿体微卫星对我国西北荒漠半日花属所有自然居群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日花属新疆地区的居群与内蒙古地区的居群之间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在各自地区内,居群间也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分析其遗传分化的原因可知:早更新世气候变化使半日花属两地区间居群呈间断化分布,地区间基因流中断,导致地区间的遗传分化;半日花产种率低,居群生境呈破碎化,存在多重地理障碍,自身传播能力有限,限制地区内居群间基因流;半日花属居群规模很小,小居群的遗传漂变与近交效应加剧地区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对天然居群进行人工复壮,构建核心种质资源等保护建议。
苏志豪卓立姜小龙公延明
关键词:居群
基于高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2014年
阐述了学科馆员的内涵及应具备的素质,针对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初步实践,分析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必要性,阐述了基于高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
卓立
关键词:高校学科馆员
未来气候变化对特有物种沙生柽柳分布格局的影响及其保护启示被引量:3
2018年
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珍稀植物沙生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潜在适宜分布的影响,选用过去气候(1961—1990年)、2050年气候、2070年气候3种情景,利用Maxent模型模拟沙生柽柳潜在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沙生柽柳的适宜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库姆塔格沙漠、内蒙古阿拉善荒漠的西北部,最适宜的潜在分布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及盆地东部的库木塔格沙漠地区;(2)与过去潜在分布范围相比,未来2050年和2070年气候背景下,沙生柽柳的最适宜潜在分布范围均有萎缩趋势;(3)影响沙生柽柳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干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最暖季降水量。
苏志豪潘伯荣卓立李文军刘会良姜小龙闫德民
关键词:气候变化潜在分布区
沙冬青(Ammopiptanthus)的遗传结构与保育被引量:5
2018年
沙冬青(Ammopiptanthus)是蒙新砾质荒漠中唯一常绿阔叶灌木孑遗,且已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沙冬青属内分类争论已久。利用分子手段对国内沙冬青居群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以对其保护提供准确的遗传学信息。核序列和叶绿体间隔数据均表明,沙冬青属包含两个明显不同的分支,分别分布于塔里木荒漠与阿拉善荒漠,我们据此建议恢复分布于新疆的沙冬青居群的物种地位,即新疆沙冬青(A.nunas)。沙冬青属属下两个种遗传多样性均比较低,可能由于先天遗传不足及破碎化小居群的遗传漂变与近交作用。新疆沙冬青无明显的遗传结构。蒙古沙冬青(A.mongolicus)在阿拉善荒漠北部与南部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歧,这可能是由于南北部居群由不同的避难所扩张而来。也为沙冬青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苏志豪师玮卓立潘伯荣王建成
浅谈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存在问题及其对策被引量:3
2013年
高校查新工作对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图书馆自身建设与发展的意义深远,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查新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查新工作在文献支持系统、查新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卓立
沙生柽柳地理种群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
2023年
沙生柽柳(TamarixtaklamakanensisM.T.Liu)为我国特有物种,被认为是我国荒漠地区流动沙丘上最抗旱的固沙造林树种。对沙生柽柳地理种群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全面分析其抗旱能力,能为筛选优质的抗旱种质资源,进行抗旱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选取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6个沙生柽柳地理种群,测定其与抗旱相关的13项生理生化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地理种群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沙生柽柳地理种群综合抗旱性排序为种群4>种群3>种群2>种群1>种群6>种群5.灰色关联度法分析表明,叶绿素a含量可作为首要的抗旱性鉴定指标;叶绿素总含量、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总抗氧化能力、BCA法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可作为重要的抗旱性鉴定指标。沙生柽柳抗旱生理特性主要受地下水影响,土壤水分条件越差,抗旱性越强。沙生柽柳抗旱指标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共同调节沙生柽柳的内在抗旱机制,使其通过多种途径来抵御和适应干旱环境。
卓立卓立苏志豪
关键词:隶属函数法抗旱性综合评价
中国天山山区新疆贝母居群遗传多样性及其环境适应性被引量:3
2017年
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具较高的药学利用价值,但现存量稀少,被列为新疆Ⅰ级保护植物。通过选取3个叶绿体基因片段,分析新疆贝母18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检测18个居群样地的土壤因子,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遗传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贝母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的全盐、SO_4^(2-)、Ca^(2+)、Mg^(2+)、有机碳、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等位差异与土壤SO_4^(2-)、Ca^(2+)、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的全盐、SO_4^(2-)、Ca^(2+)、Mg^(2+)、有机碳、有机质、全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对新疆贝母居群土壤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分量,占总信息量的80.22%,得出新疆贝母的分布主要与全盐、有机碳、有机质、全N、全P、Ca^(2+)、SO_4^(2-)有关。土壤中硫酸盐和土壤有机质与新疆贝母居群遗传多样性显著相关,对新疆贝母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压力,在维持新疆贝母居群遗传多样性方面扮演较重要的角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贝母目前的分布格局。
苏志豪潘伯荣卓立周晓兵刘会良康晓珊
关键词:土壤因子环境适应性
新疆乌恰县沙冬青群落物种组成分析
2024年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新疆乌恰县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ex Kom.)S.H.Cheng〕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冬青群落共有植物23种,隶属于13科21属,其中,苋科(Amaranthaceae)种类最多,含4属5种;61.5%的科仅含1属1种。群落中植物生活型中半灌木的占比最高(26.1%);灌木、小灌木和多年生草本的占比次之,均为21.7%,一年生草本的占比最低(8.7%)。沙冬青的相对频度和重要值最高,分别为12.7%和26.3%,为群落的优势种。综上所述,新疆乌恰县沙冬青群落物种组成简单,这与该地区所面临的人为干扰以及严酷生境条件密切相关,建议加强保护现有沙冬青群落,并建立沙冬青种子库,通过迁地移栽和人工育苗扩大群落规模。
朱成林卓立卓立田中平苏志豪
关键词:沙冬青物种组成优势种
新疆濒危植物半日花居群的遗传变异及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3个叶绿体微卫星多态性引物(包括mtrn Sf-trn Gr、mtrn L2-trn F和mtrn L5-trn L3)对新疆地区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 Schrenk)9个居群[分别位于伊犁河谷的军马场(JMC)、黑山头(HST)、科克苏(KKS)、种羊场(ZYC)、科博(KB)、龙口(LK)、喀拉布拉(KLBL)和拜什墩(BSD)以及河谷北部的博乐(BL)]92个单株的叶片总DNA进行了扩增,在此基础上,对各居群的遗传变异、地理分布、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叶绿体微卫星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6个多态性位点;经分析,得到H1、H2、H3和H4 4个单倍型,其中,H1单倍型分布在JMC、HST、KKS、ZYC、KB和KLBL居群,H2单倍型仅分布在JMC居群,H3单倍型分布在LK和BL居群,H4单倍型仅分布在BSD居群。9个半日花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0.583),但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却很低(0.040),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932。主坐标分析(PCo A)将9个半日花居群划分成3个群体,其中,BSD居群单独为1个群体,BL和LK居群为1个群体,其余6个居群为1个群体;而亲缘关系树状图将这9个居群分成2支,其中,BL、LK和BSD居群为1支,其余6个居群为1支,说明BL、LK和BSD居群明显有别于其他居群。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半日花95.61%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群体间。Mantel检验结果表明:各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系数为0.324,说明半日花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地区半日花居群间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地理隔离,这可能与小居群的遗传漂变和近交效应及居群间的地理障碍有关。建议对新疆地区半日花的全部居群、个体和原始生境进行保护,并对其天然居群采取复壮、迁地保护和划分居群管理单元等保护措施。
苏志豪李文军卓立姜小龙
关键词:半日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