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洋洋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投加颗粒活性炭促进好氧颗粒化进程研究
- 2017年
- 为实现快速好氧颗粒化,通过在接种污泥中投加颗粒活性炭并逐步缩短沉降时间的选择压法培养AGS,研究投加颗粒活性炭对好氧颗粒化进程的影响,为AGS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通过带动污泥的沉降、充当载体等机制从而有利于AGS的快速形成,到21天时几乎全部以菌胶团及好氧颗粒污泥形式存在.前11天内将每次排出的颗粒活性炭重新接回反应器,第12天开始将排出的活性炭收集、洗浄、干燥后备用(最终回收率约57.3%),达到了资源重复利用及回收目的.虽然培养过程中污泥理化特性及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均有波动,但污泥形态逐渐趋于致密,且对COD、TIN及TP去除率均逐渐上升至9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沉降性能及代谢活性.
- 程媛媛黄泽宇郑洋洋田帅赵珏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活性炭
- 曝气深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探索了浅层曝气原理与气提式序批反应器(SBAR)及好氧颗粒污泥(AGS)技术联用的可行性。逐步提高曝气头在水面下的位置(130~30cm),发现曝气深度对SBAR内流场环境有重要影响,表现为曝气量的不断增大(400~500L/h)、而溶解氧(DO,8.00~5.88mg/L)及循环速度(27.25~11.39cm/s)均不断减小。AGS在曝气深度≥70cm期间能较好地维持其稳定性。期间AGS的污泥体积指数(SVI)在16.19~43.13m L/g、胞外聚合物(EPS)为181.65~262.46mg/g MLSS、颗粒化率为80%~88%及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在42.42~49.54mg O_2/(g MLVSS·h),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无机氮(TIN)及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在87%、94%及86%以上。然而,当曝气深度≤50cm后,由于水力剪切力被大大削弱及氧的传质阻力明显增加,造成了颗粒化率及EPS迅速减小至46%及111.65mg/g MLSS,对COD、TIN及TP去除率最终下降至43%、70%及47%,并出现了明显的解体,最终导致了系统的异常。与底部曝气的序批式反应器(SBR)相比,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SBAR内的流场更加均匀,并具有降低AGS反应器曝气能耗的潜力。
- 赵珏赵珏宣鑫鹏程媛媛郑洋洋龙焙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曝气流场传质
- 好氧颗粒污泥的常温湿式储存及恢复被引量:8
- 2018年
- 为考察常温湿式储存好氧颗粒污泥(AGS)的可行性,分别探索了敞开及密封两种储存条件下AGS的稳定性变化及恢复效果。50天的储存过程中AGS由黄色逐渐变为黑褐色,且大部分AGS变成中空状,沉降性能、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变化均不大,但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比好氧速率及脱氢酶活性均显著减小。结果表明两种储存方式的效果相当,即AGS的稳定性均会明显下降,但颗粒状的三维结构并未被严重破坏。恢复过程中AGS迅速变黄,且EPS含量、比好氧速率、脱氢酶活性等迅速增大。观察到一部分中空状AGS被打碎,但这些碎片及未破碎的AGS可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晶核或载体。在较大的水力选择压下,存活下来的微生物通过快速增殖并分泌大量黏性EPS,在12天内成功实现稳定性恢复,并表现出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更加优异的理化特性。
- 赵珏赵珏宣鑫鹏程媛媛郑洋洋陆晨露龙焙王华生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
- 好氧颗粒污泥的储存稳定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8年
- 通过总结有关好氧颗粒污泥(AGS)储存及活性恢复的研究发现,AGS的储存技术包括原位储存和异位储存两类。原位储存过程中,AGS的理化特性明显恶化,活性显著下降。异位储存包括湿式储存和干式储存2种,常温湿式储存效果与原位储存相当;低温湿式储存及干式储存较有利于AGS结构完整性的保持,但也不能避免微生物活性的下降。另外,将储存后的AGS作为接种污泥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 赵珏宣鑫鹏程媛媛龙焙郑洋洋陆晨露王智勇王华生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活性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