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杰

作品数:16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矿业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8篇安全科学
  • 5篇安全科学技术
  • 5篇安全科学技术...
  • 5篇CITESP...
  • 3篇知识
  • 3篇热爆
  • 3篇热爆炸
  • 3篇可视化
  • 3篇合作网络
  • 2篇学术
  • 2篇学者
  • 2篇知识基
  • 2篇知识基础
  • 2篇瓦斯
  • 2篇可视化分析
  • 1篇研究团队
  • 1篇知识扩散
  • 1篇知识流
  • 1篇知识流动
  • 1篇知识图

机构

  • 16篇辽宁工程技术...
  • 8篇北京理工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文...
  • 2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作者

  • 16篇李杰
  • 7篇李杰
  • 5篇李生才
  • 4篇冯长根
  • 4篇甘强
  • 2篇李宗翔
  • 1篇张春
  • 1篇陈伟炯
  • 1篇李乃文
  • 1篇贾进章
  • 1篇甘强
  • 1篇张英
  • 1篇李杰
  • 1篇李林
  • 1篇钱金鑫

传媒

  • 7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安全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煤炭经济研究
  • 1篇人类工效学
  • 1篇技术与创新管...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三维“O”型圈的采空区多场分布特征数值模拟被引量:39
2017年
为进一步研究综放采空区的多场分布特征,以大兴矿N2-706工作面为例,构建"双三"模型,即优化三维"O"型圈采空区冒落非均质多孔介质数学模型及"U"型通风方式下的三维综放采空区物理模型,重点考虑了采空区垂直方向上的孔隙率变化,并实现了孔隙率的三维可视化。运用Fluent软件加载自定义UDF对采空区气体压力分布、漏风场及氧气、瓦斯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采空区气体压力分布、合理漏风量范围内的风流场分布,其中重点分析瓦斯体积分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考虑三维孔隙率的数值模拟结果收敛性更好,采空区瓦斯的积聚现象不仅出现在采空区顶部,在距底板20~25 m高度的位置就大量上浮,且呈现高体积分数瓦斯积聚分布的特征规律。
高光超李宗翔张春张英李杰吴邦大
关键词:矿山安全瓦斯分布
热爆炸研究的主题聚类、趋势与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为全面认识国际热爆炸研究的主题聚类、趋势与影响,使用科技文本挖掘工具VOSviewer对科睿唯安SCI数据库中的1 415篇热爆炸研究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热爆炸研究的热点主要分布在燃烧合成、分解、点火、晶体结构、含能材料等方面;以高频关键词为中心形成了5个主要聚类,分别为热爆炸理论基础、热合成、热分解、热行为及含能材料与晶体结构。主题趋势显示热爆炸研究在整体上首先经历了热爆炸理论基础研究,并渗透到了热合成、热分解、热行为和含能材料与晶体结构等方面,高影响主题集中在热合成和热分解两个领域。热合成研究的高影响主题相比其他领域要更加显著,高影响主题涉及传播、镍铝化物、钛镍、铝、碳化及致密化等方面。相比而言,作为热爆炸研究的基础领域,热爆炸理论研究的热度及对应聚类主题的整体引用次数要显著低于目前活跃的领域。
李杰李杰冯长根甘强
关键词:安全工程热爆炸主题分析可视化
“两进一回”复杂采场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模拟被引量:8
2017年
为研究偏"W"型"两进一回"通风方式下瓦斯和氧气浓度分布规律及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建立了偏"W"型通风方式下存有遗留巷道采场的三维物理模型.在将采空区孔隙度设置为非均匀连续分布的条件下,运用Fluent软件对采空区压力场、速度场及瓦斯抽采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模拟分析了不同注氮量不同注氮口位置采空区惰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两端压差和漏风规律及采空区瓦斯和氧气浓度分布规律与现场实测结果相接近;随着瓦斯抽采强度增大,采空区最高瓦斯浓度减小,氧化带宽度在皮带巷侧有缩小趋势,在轨道巷侧有增大趋势;段王煤矿150405工作面最合适的注氮量约为1 140 m3/h,其最佳注氮位置距工作面40 m左右.
李宗翔李杰李林赵志军
关键词:瓦斯浓度体积分数
热爆炸学者的学术群演化
2020年
为全面认识国际热爆炸学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呈现的演化特征,使用科技文献挖掘与可视化工具Cite Space,对从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的SCI平台获取的1415篇热爆炸主题论文,从作者合作、作者共被引、作者发文与引证的突发性探测等视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爆炸研究在1935—2017年的作者合作呈增长趋势,且分别在早期、中期和后期按照研究阶段的不同形成了多个学术群。早期热爆炸奠基性和基础理论研究以Merzhanov AG、Abramov VG、Gray P、Boddington T及Feng CG(冯长根)等学者为主要代表,形成了热爆炸的早期学术群;中后期是以Zhao FQ(赵凤起)、Hu RZ(胡荣祖)、Song JR(宋纪蓉)、Zhang TL(张同来)及Yang L(杨利)等为主要作者的热爆炸试验与实践研究团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高影响力作者主要有Frank-Kamenetskii DA、Merzhanov AG、Semenov NN、Kissinger HE及Ozawa T等,这些作者主要来源于早期热爆炸基础理论研究团队,为后来的热爆炸实践研究提供了知识基础。
李杰李杰李生才
关键词: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热爆炸合作网络
我国安全投入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2021年
为了解我国安全投入研究的基本现状,以中国知网中收录的"安全投入"主题的文献为数据样本,使用科学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合作网络、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安全投入的研究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中国矿业大学是研究安全投入的主要机构,梅强、田水承、王书明等高产作者是我国安全投入研究的核心作者;安全投入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安全管理、事故损失等方面;安全投入的研究重点已经从职业病防治等逐步转向更高要求的安全效益、安全产出;安全投入的研究方法趋向于系统化动态化。
姜福川张雪芳李杰贾松蒙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我国事故致因研究团队与热点主题研究被引量:11
2022年
为全面认识国内事故致因的研究态势,并为我国事故致因的研究提供科技情报支持,通过安全科学计量的方法,分析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314篇研究论文的产出、研究团队以及热点主题。结果表明:我国学者对事故致因的研究先后经历2大阶段,在第1阶段(1992—2007年)--萌芽阶段,年产事故致因论文很少;进入第2阶段(2008—2020年)之后,我国事故致因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整体产出呈显著的增长趋势。关于事故致因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煤矿安全》等安全类期刊上。我国事故致因研究团队比较分散,合作网络以机构内部师生合作为主;研究者以傅贵、吴超、田水承以及樊运晓为核心组成的团队为主。两阶段的事故致因研究呈现显著差异,初期停留在较为单一的描述性分析和实践上;进入新的时期后,研究内容和应用更加丰富,我国的事故致因理论与方法也逐渐形成。
李杰李杰李乃文
关键词:事故致因热点主题事故预防CITESPACE
国际安全科学高影响学者视角的安全问题演化被引量:4
2021年
为了解国际安全科学高影响学者视角下的安全科学学术演化及其发展前沿,选取国际知名的《Safety Science》期刊作为数据样本,对高被引作者进行挖掘与分析;以1991—2020年收录在Web of Science中的4074篇论文为分析对象,采用作者共被引和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通过VOSviewer分析高影响作者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30年,安全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有REASON J、HOLLNAGEL E、HALE A R、ZOHAR D、RASMUSSEN J、DEKKER S及LEVESON N等,并形成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安全系统科学与事故建模、安全与风险管理3大核心知识群,以及安全疏散研究、交通安全研究及滑倒跌倒研究3个边缘知识群;随着研究的不断演化和发展,安全科学高影响学者所组成的知识基础群落在不断完善并趋于稳定;在知识结构的演化过程中,滑倒跌倒的研究已经逐渐消失,当前安全疏散则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热点领域。
李杰张丹贾进章
关键词:安全科学知识基础
关于安全科学三个方面的思考被引量:1
2020年
安全科学经过30余年的研究与发展,在国内外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国内来看,开设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已有200余所,与之相对应的安全专业师资以及研究队伍也在不断扩充。从国外来看,以国际安全领域的旗舰期刊Safety Science刊文为例,该刊2019年发表的论文占到了1991-2019年所有论文的13.6%,相比2018年增加了179篇。这直接反映了国际科学共同体安全研究的活跃度。
李杰
关键词:专业师资科学共同体安全科学与工程活跃度
2018—2020年全球安全科学研究态势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解2018—2020年全球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态势,在《安全科学学术地图》(综合卷)的研究基础上,应用科学计量与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23种国际安全综合期刊的9722篇论文,从论文产出的时间趋势、国家/地区、机构的空间态势和论文产出的主题分布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0年全球安全科学的产出呈现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论文主要源自五大安全科学期刊,分别为《安全科学》《国际减灾与风险》《可靠性工程与系统安全》《过程安全与环境保护》及《事故分析与预防》,其论文数占到了总论文数的59.93%。在国家/地区分布上,2018—2020年我国论文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并与核心的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此外,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也一直表现突出,是安全论文的核心产出国。在机构层面上,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作为国际知名安全研究机构,论文产出总量为全球第一。此外,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清华大学及挪威科技大学等也表现突出。在2018—2020年,我国有大量机构位于高产机构的行列,中国矿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南京工业大学等安全相关研究在国际论文的产出上表现活跃。在主题层面上,国际安全科学研究主题群相对稳定,主要分布在#1职业安全和灾害风险、#2工业过程安全、#3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及#4交通安全四大领域,并出现了以新冠病毒安全与风险、台风、长时记忆、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及自动驾驶为代表的安全研究的新问题与新方法。
李杰李杰李杰李生才
关键词: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安全科学论文产出
2018—2020年我国安全科学的研究态势:产出、合作与热点
2021年
为全面认识2018—2020年我国学者所发表国际安全期刊论文的研究态势,以23本国际权威安全科学期刊为样本,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采集了2018—2020年有我国学者参与的2510篇论文。使用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采用BAT和VOSviewer分析工具,对采集的样本数据从时间分布、期刊分布、空间分布、作者分布和热点分布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2018—2020年间,我国安全科学的研究产出稳步增长,2020年我国学者的论文总量占23本期刊论文总量的28.39%;在期刊维度上,我国学者的成果主要刊载在《过程安全与环境保护》《可靠性工程与系统安全》《工业过程损失预防杂志》《安全科学》《事故分析与预防》《IEEE可靠性汇刊》上,论文总量占所有样本数据的73.4%;在空间维度上,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以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为主,其中中国矿业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是我国安全科学国际期刊论文产出的核心机构;在作者层面上,以过程安全研究学者蒋军成、可靠性研究学者彭锐和过程安全研究学者陈国明为代表;我国安全科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燃烧、爆炸和煤矿安全,可靠性,灾害、安全与风险管理,系统安全与风险评价和交通安全研究5个方面,以系统、可靠性、行为等研究为代表,并重点运用了建模、优化及仿真等方法。
李杰李杰
关键词:安全科学合作网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