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引兰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叶下珠
  • 2篇叶下珠片
  • 2篇乙肝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肝
  • 2篇米夫
  • 2篇拉米夫定
  • 2篇成本-效果分...
  • 1篇代偿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压
  • 1篇药量
  • 1篇药物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肝
  • 1篇乙型肝炎肝硬...

机构

  • 5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市第二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张引兰
  • 2篇张郁峰
  • 1篇刘晓琳

传媒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个体化药量作用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2C9)和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VKORC1)基因型与华法林个体化剂量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临床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362例)的VKORC1-1639及CYP2C9-1061A/C多态性,并按其基因型分组,分别比较VKORC1和CYP2C9不同基因型间的平均华法林剂量。结果病例检测出VKORC1-1639 AA基因型273例(75.4%)、AC基因型81例(22.3%)及CC基因型8例(2.3%)。CYP2C9基因检测AA型321例(88.7%)、AG基因型34例(9.5%)、GG型7例(1.8%)。两组VKORC1和CYP2C9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KORC1不同基因型间患者所需华法林平均剂量GA、GG组明显高于AA组(P<0.01)。携带CYP2C9基因型的患者(AG+GG)组华法林平均剂量要低于AA组(P<0.05)。结论华法林应用剂量偏低可能与VKORC G-C和CYP2C9 A-G转变有关。VKORC1 AA型占多数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所需华法林剂量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
张引兰张郁峰
关键词:华法林基因多态性
拉米夫定联合叶下珠片治疗HBeAg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和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叶下珠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8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纯使用拉米夫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
张引兰
关键词:拉米夫定叶下珠片临床疗效成本-效果分析
拉米夫定联合叶下珠片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和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叶下珠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8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纯使用拉米夫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治疗效果方面两药联用在HBeAg和HBV-DNA转阴率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成本-效果分析上,两药联用在HBeAg转阴率方面的C/E较高;拉米夫定在ALT复常和HBV-DNA转阴方面C/E略有优势。结论: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叶下珠片治疗乙肝疗效对比和C/E分析显示,联合用药在整体评价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说明在使用拉米夫定抗HBV治疗的同时,阶段性联合叶下珠片治疗,可以增加慢性乙肝患者对拉米夫定的应答敏感性,以期降低耐药性和变异率,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达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之目标。
张引兰张郁峰刘晓琳
关键词:拉米夫定叶下珠片临床疗效成本-效果分析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78例
2017年
目的探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7年3月在院治疗的15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78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HBV-DNA阴转情况、生存期、HBeAg血清转换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期、HBV-DNA阴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能通过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张引兰
关键词:核苷核苷酸类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奥美沙坦酯与缬沙坦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比较奥美沙坦酯和缬沙坦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482例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奥美沙坦酯20~40 mg/d或缬沙坦80~160 mg/d治疗,共8周。观察并比较其降压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奥美沙坦酯组SeDBP平均下降了(10.58±6.82)mmHg,缬沙坦组下降了(9.38±7.16)mmHg;两组比较,P=0.004。奥美沙坦组与缬沙坦组分别有60%、61.74%的患者剂量加倍,加量有效率分别为52.22%、51.85%;治疗8周后,两组SeDBP平均下降(15.72±6.03)mmHg及(14.12±6.79)mmHg;治疗4周后,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7.5%(P>0.05)。结论口服奥美沙坦酯胶囊20~40 mg/d,1次/d,能保持24 h平稳降压,8周总有效率为79.65%;与缬沙坦80~160 mg/d的降压疗效相近。而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张引兰
关键词:高血压奥美沙坦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