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网络
  • 3篇点云
  • 2篇点云处理
  • 2篇人脸
  • 2篇三维点云
  • 2篇特征点
  • 2篇目标检测
  • 2篇残差
  • 1篇单片
  • 1篇单片机
  • 1篇多尺度
  • 1篇多尺度边缘
  • 1篇移动机器人
  • 1篇支持向量
  • 1篇支持向量机
  • 1篇支持向量机回...
  • 1篇人脸特征
  • 1篇人脸特征点
  • 1篇人脸特征点定...
  • 1篇人体动作识别

机构

  • 13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警察...

作者

  • 13篇李东
  • 4篇章云
  • 1篇冯广
  • 1篇林俊彬
  • 1篇李云
  • 1篇熊奇欢
  • 1篇黎杰
  • 1篇唐露新
  • 1篇金志刚

传媒

  • 7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工业控制计算...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计算机技术与...
  • 1篇科学技术创新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特征聚合的点云密集对应估计网络
2024年
随着点云数据应用范围的扩增,估计三维点云之间的密集对应关系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点云密集对应关系估计的任务来说,提高点云逐点特征的表示能力和鲁棒性是关键。然而,前人方法中的特征编码模块仅利用了局部邻域特征,并简单地直接将每个阶段的输出级联作为最终特征。因此,首先提出了一个全局特征聚合模块,用于显式地在网络的各个阶段提取全局上下文信息并将其聚合到局部特征中,从而提高逐点特征的表示能力。此外,还提出了一个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阶段特征聚合模块,用于自适应地聚合来自特征编码模块不同阶段的特征,增强网络的鲁棒性。在人体和动物的点云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最近的密集对应估计方法有显著提升,达到了目前先进水平。
邓宇宸李东
关键词:点云处理
基于优化的SIFT特征描述子的人脸特征点定位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传统人脸特征点定位算法复杂度高,精确度低和适应性差的特点,提出了1种基于脸部特征点特有纹理特征的检测方法进行精确快速的人脸特征点定位.首先根据脸部特征点的纹理特征,利用Powell算法学习得到基于SIF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的特征算子最优化的参数.然后提取脸部特征点在最优化的参数下的SIFT特征算子并用于训练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检测器.最后利用Bio ID人脸数据库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对于表情和光线变化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徐楚金志刚李东李云
关键词:纹理特征POWELL算法支持向量机回归
基于差分响应图的无监督特征点检测网络
2020年
为了突破基于人工设计的特征点检测器的性能限制,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驱动的基于差分特征响应图的无监督特征点检测网络。该网络使用不同尺度的卷积核计算差分输出,利用差分响应图的绝对值大小筛选出大量特征点,并评判这些特征点重要性程度。同时采用旋转、光照、模糊等多种图像变换训练检测器,获得相应特征不变性,使得该网络更适用于小规模数据集训练。通过在3个常用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与现有经典算法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差分响应图的无监督特征点检测网络能较好地完成特征点检测任务,所需训练时间更短、边缘定位更准确、数据集规模依赖性更低,优化特征点检测性能。
林璟怡李东胡晓瑞
关键词:特征点
基于面部动作编码系统的表情生成对抗网络被引量:4
2020年
用含有面部表情信息的向量作为输入条件指导生成高真实性人脸图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常用的八类表情标签较为单一,为更好地反映人脸各处丰富的微表情信息,以面部各个肌肉群作为动作单元(AUs),提出一种基于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的人脸表情生成对抗网络。将注意力机制融合到编码解码生成模块中,网络更加集中关注局部区域并针对性做出生成改变,使用了一种基于判别模块重构误差、分类误差和注意力平滑损失的目标函数。在常用BP4D人脸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关注各个动作单元对应区域位置并用单个AU标签控制表情生成,且连续AU标签值大小能控制表情幅度强弱,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所生成的表情图像细节保留更清晰且真实性更高。
胡晓瑞林璟怡李东章云
基于双目强约束的直接稀疏视觉里程计
2021年
为了提高双目直接稀疏里程计(Stereo Direct Sparse Odometry,Stereo DSO)的定位速度和精度,使得移动机器人可以更有效地执行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强约束的直接稀疏视觉里程计系统。基于直接法的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系统直接对图像像素构建光度误差优化函数,无需提取特征点,克服了基于特征点法的SLAM系统在弱纹理场景下不鲁棒的缺陷,并且在前端跟踪阶段效率更高。提出一种快速、准确的双目初始化方法,结合三角化不确定性为不同类型的点赋予不同的深度范围,加速深度滤波器的收敛。同时,在运动估计阶段引入双目约束,使得该系统在绝对尺度上的定位更加准确。通过在公开的KITTI数据集11个序列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定位精度上明显优于同样采用直接法的Stereo Large Scale Direct SLAM(LSDSLAM2)和Stereo DSO,并达到与基于特征点法的ORB-SLAM3相近的水平,为直接法SLAM提供一种更优的定位方案。
叶培楚李东章云
关键词:视觉里程计移动机器人SLAM
基于姿态表示的航空影像旋转目标检测网络被引量:3
2021年
由于航空影像复杂多变的视角,目标呈现出拥挤、聚集及旋转等特点,传统目标检测中的水平边框难以契合地表示目标的几何轮廓及位置信息。本文提出了单阶段基于姿态表示的旋转目标检测网络。该网络将不同旋转角目标表示成不同姿态,通过检测目标的中心位置及回归4个顶点相对坐标来实现旋转目标的检测。同时使用了自适应特征金字塔网络,利用可学习权重自动从多尺度特征中选择更具判别性的特征。针对航空影像高分辨率的特点,提出选择性采样策略以提高网络训练效率和缓解网络正负样本不平衡问题。本方法在DOTA遥感数据集旋转目标检测任务上的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达到74.9%,超过了现有单阶段甚至部分双阶段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的对比实验表明,基于姿态表示的旋转目标检测网络具有设计简单、检测性能更高的优势。
张国生冯广李东
关键词:航空影像目标检测
基于通道分离机制的双分支点云处理网络
2023年
本文在Point MLP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通道分离机制的双分支网络模块(Channel-splited Based Dual-branch Block,CDBlock)。CDBlock将输入特征在通道维度上切分成两组特征,并将它们输入到双分支网络模块中的不同网络分支上。具体地,双分支网络模块包括轻量网络分支和深层网络分支。轻量网络分支由残差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结构组成,负责提取浅层特征信息。深层网络分支由瓶颈网络结构组成,负责提取深层语义信息。CDBlock的引入提升了网络的对点云数据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本文方法在点云分类数据集ScanObjectNN上进行了验证,总体精度和类别平均精度分别达到了86.2%和84.97%,优于Point MLP。此外,本文方法在点云分割数据集Shape Net Part上也取得了具有竞争力的结果。相比于Point MLP,本文方法在使用更少的参数量和计算量情况下取得了更优异的结果。
钟耿君李东
关键词:三维点云
一种无连接通信的高可靠性光幕保护系统被引量:2
2012年
光幕是一种依靠红外发射接收的高可靠性安全保护装置,文中设计一种无连接的简单通信、快速移位接收的光幕保护系统。光幕由两个单片机分别控制接收端和发射端,由最上端的两对发射和接收管完成接收端和发射端的同步工作,代替原有的通信线连接方式。系统采用一对多的红外发射和接收的方式,红外发射端的红外发射管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发光,红外接收端在接收方式上采用一次性并行存储接收信号、然后串行输出接收信号给单片机,提高了系统速度。系统还具有差错冗余功能,能判断是否为误触发信号,并且若任意不相邻的两个管子被挡住或坏掉后,系统还可以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另外通过电路与结构设计,使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测试表明该系统响应时间快、可靠性高。
李东唐露新黎杰林俊彬熊奇欢
关键词:光幕单片机冗余
基于聚合全局流嵌入的场景流估计网络
2022年
为了更有效地融合两帧点云间不同尺度的运动特征,进一步提升基于点云的场景流估计网络的性能,提出了基于聚合全局流嵌入的场景流估计网络。该网络以学习的方式得到源点云的自注意力,并以此聚合从源点云和目标点云间学习到的流嵌入,从而捕获全局的运动特征。同时在流嵌入层添加平均池化来减少了最大池化造成信息的损失和提高流嵌入的表示能力。通过在FlyingThings3D数据集上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实验,并与当前最先进的几个场景流估计网络相比,提出的场景流估计网络在性能上超越了当前的算法。
黄梓钧李东
关键词:注意力
基于Transformer的人脸深度伪造检测技术综述被引量:4
2023年
人脸深度伪造检测旨在对人脸图像和视频进行真伪鉴别,能为肖像权保护、虚假消息鉴定、网络诈骗防范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早期的检测技术主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s)实现,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普遍存在泛化性能不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人脸深度伪造检测技术的泛化性,最新的研究工作开始引入一种基于自我注意力机制的深度神经网络Transformer,其具有长距离依赖建模能力和全局感受野,可用于捕捉到图像上下文关联和视频时序关系,有效提高了检测器的表征能力。本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了该领域研究背景,阐述了人脸深度伪造生成典型技术,然后对现有基于Transformer的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和归纳,最后探讨人脸深度伪造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
赖志茂章云李东
关键词:TRANSFORME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