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太赫兹编码频率选择表面优化设计
- 2024年
- 针对太赫兹频率选择表面(FSS)单元结构复杂、参数繁多、优化耗时等问题,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并结合遗传算法,提出一种FSS智能化融合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典型滤波FSS的性能优化设计。将FSS周期单元拓扑编码为16×16的“0/1”旋转对称序列,收集26000组0.5~3 THz的透反射光谱作为数据集,利用19层CNN实现光谱预测,对测试集的平均绝对误差低至0.06。利用预测光谱与目标光谱的差值,给出各类典型FSS设计的通用目标函数,结合遗传算法,设计实现了带宽为0.1 THz的单频带通和带阻FSS、带宽为0.5 THz的单频带通和带阻FSS、带宽为0.2 THz的双频带通FSS,且均具有良好极化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设计FSS的拓扑编码,可以简洁高效地实现各类典型带通带阻FSS。
- 周攀巩蕾阳志强王利国杨利红李瑶王海斌于洁
- 关键词:频率选择表面卷积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 双光学频率梳的多波长外差干涉测距方法的距离不确定度影响因素研究
- 2022年
- 装备精密制造、空间导航定位和卫星编队等领域要求激光干涉仪的测距精度在几千米到几百公里范围内达到pm量级,这是传统激光测距技术无法达到的。因此,利用等间隔多光谱光频梳特性,基于多波长激光干涉测量原理和双光学频率梳外差干涉测距数学模型,研究相位测量不确定度、空气折射率不确定度和信号重复频率引起的不确定度等因素对距离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距离测量不确定度会随温度的增加、压强的增大、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减小;相比传统光学频率梳干涉测距法,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双光学频率梳外差干涉测距法的距离测量不确定度下降越明显,当二氧化碳每立方米的体积分数在0.75%~0.80%范围内时,两种方法的距离测量不确定度趋于一致。
- 谭振坤李瑶孔英秀吴鹏飞夏方圆
- 关键词:光纤光学多波长
- 一种单线阵CCD立靶系统参数的标定方法被引量:1
- 2015年
- 单线阵CCD立靶相对其它立靶方法而言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势,而系统参数的准确标定是测量精度的保证。针对该立靶测量系统,通过建立标定模型确定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各系统参数,包括镜头主点,激光器位置,相机的倾角、焦距和原向反射膜高度。将整个系统参数看做一个黑盒模型并进行整体标定,只需考虑黑盒的输入和输出端,根据CCD相机所接收到弹丸双投影点的位置计算弹丸的坐标。实验结果表明在靶面大小1m×1m时,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放置模拟弹丸之间的偏差小于5mm。
- 马卫红李瑶
- 关键词:光学测量线阵CCD立靶系统参数
- 一种医用X射线单色仪的分析及优化被引量:1
- 2022年
- 面向医学检测领域对单色X射线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X射线荧光单色仪的多阳极二次靶台结构优化设计方案。计算了不同能段X射线光子在人体皮肤、骨骼、脂肪中的穿透深度,通过蒙特卡洛软件MCNP计算了原级X射线的最佳靶角、光子产生效率和辐射特性,优选了阳极靶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多能量点X射线荧光单色仪的二次靶台结构模型,计算了不同阳极高压、靶角下二次铜靶的单色X射线转换效率,量化了其Kα特征谱的占比。研究的相关工作为评估X射线荧光单色仪的辐射特性提供了一定依据。
- 栾梅张键牟宽厚李瑶
- 关键词:蒙特卡洛模拟
- 伪装涂层红外偏振模型优化及辐射特性研究
- 2023年
- 为了表征伪装涂层表面的辐射偏振特性,以Priest Germer(P-G)模型为基础,针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建立一种基于几何衰减效应的二分量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pBRDF)模型,引入镜面反射系数和漫反射系数,推导出红外辐射线偏振度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校验,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数值分析涂层表面粗糙度、几何衰减效应及漫反射效应对红外线偏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表面粗糙度越大,由粗糙度引起的遮蔽阴影效应越明显,对应涂层的红外线偏振度越小,且目标涂层的环境辐射与其红外线偏振度呈负相关。上述结果为实现军事伪装和反伪装、目标识别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 于洁巩蕾王海斌王利国杨利红李瑶阳志强
- 关键词:激光光学红外偏振伪装涂层
- 激光星间链路终端技术发展与展望被引量:3
- 2023年
- 激光星间链路主要用于卫星之间高速数传,是构建天基信息网络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外通信、遥感、导航和中继等卫星系统都已计划部署激光通信终端,激光星间链路技术已从在轨演示验证向大规模组网应用阶段发展。简要梳理了国际上现有组网卫星系统的激光星间链路终端技术发展情况,对激光星间链路的技术体制和终端分类进行了总结;侧重分析了我国激光星间链路终端技术发展现状及大规模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重难点技术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思考;对激光星间链路终端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尤其是轻小型化设计与实现、宽带化、一对多光学天线和网络化等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 夏方园夏方园汪勃张国亭张建华张建华陈祥张福瑞
- 关键词:星间链路激光通信小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