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奇
-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大豆田双斑萤叶甲成虫发生动态及其经济阈值
- 为明确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成虫危害对大豆产量损失及其经济阈值,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小区罩网接虫方法,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豆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在...
- 王小奇田径高宇崔娟朱诗禹史树森
- 关键词:双斑萤叶甲大豆经济阈值
-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大豆食心虫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被引量:9
- 2018年
- 为揭示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情况,通过测定19个地理种群214头老熟幼虫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利用MEGA 6.0和Dna SP 5.0软件对不同地理种群间序列变异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14条408 bp的COI基因序列中发现46个变异位点,获得49种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8277,固定系数为0.59,基因流为0.17。总群体Tajima’s D检验结果不显著,说明在较近时间内大豆食心虫未经历群体扩张。大豆食心虫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较少,贵阳种群、都安种群与其它地理种群分化明显,整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地理距离是影响不同地理种群间遗传距离的重要因素。
- 史树森崔娟朱诗禹徐伟王小奇
-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线粒体COI基因遗传分化基因流
- 5种药剂对斑鞘豆叶甲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筛选出防治斑鞘豆叶甲成虫的高效低毒药剂。[方法]采用浸叶法进行5种杀虫剂对斑鞘豆叶甲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5%苦参碱SL对斑鞘豆叶甲具有较高的毒性,24 h后LC50值为0.23 mg/L,72 h后LC50值为0.10 mg/L,其次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和1.1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72 h后LC50值分别为1.17、3.39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斑鞘豆叶甲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效,0.5%苦参碱SL及10%吡虫啉WP具有更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结论]防治斑鞘豆叶甲最适药剂为0.5%苦参碱SL及10%吡虫啉WP,1.1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可轮换使用。
- 王小奇崔娟张萌刘丹竹朱诗禹秦昊东史树森
- 关键词:杀虫剂毒力测定田间试验
- 几种农作物寄主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生殖力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了探讨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几种主要农作物对成虫生殖力的影响,在25℃恒温条件下,分别用大豆叶片、玉米花丝、玉米叶片、水稻叶片、棉花叶片、马铃薯叶片和向日葵叶片等寄主组织饲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观察其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和产卵情况。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雌成虫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雌成虫产卵比例、产卵量等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供试寄主上雌成虫寿命和雌虫个体产卵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花丝、棉花叶片、大豆叶片、马铃薯叶片、玉米叶片、向日葵叶片和水稻叶片;产卵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棉花叶片、玉米花丝、大豆叶片、向日葵叶片、马铃薯叶片、玉米叶片和水稻叶片;产卵进度除取食马铃薯叶片表现为明显集中在前期外,取食其余寄主组织的产卵进度均表现为相对均衡。在寄主玉米上,取食雌穗花丝的产卵量显著高于玉米叶片。综合评价玉米、大豆、棉花和向日葵是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期较理想的寄主植物,在农田生态系中是该害虫选择危害的主要农作物。
- 张萌崔娟徐伟秦昊东刘丹竹王小奇史树森
- 关键词:双斑长跗萤叶甲寄主植物成虫寿命产卵量
- 大豆田双斑萤叶甲成虫发生动态及其经济阈值被引量:13
- 2017年
- 为明确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成虫危害对大豆产量损失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小区罩网接虫方法,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豆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春地区,双斑萤叶甲成虫在大豆田间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为7月26日到8月22日,共40 d,随着该害虫虫口密度上升,大豆植株有效结荚数降低,瘪荚率上升,百粒重下降,同时大豆的产量显著降低。双斑萤叶甲成虫密度与大豆瘪荚率的关系符合逻辑斯蒂模型y=8.720/(1+e^((0.718 9-0.026 0x))),与百粒重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模型y=19.608 5-0.155x+0.002 4x^2,与大豆产量的关系符合修正指数模型(y=53.207 8+33.408 9×0.940 8x,p<0.000 1),与产量损失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函数模型(y=-0.602 8+1.812 6x-0.025 8x^2,p<0.01)。目前,大豆生产中使用有效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135m L/hm^2)和90%灭多威DP(180g/hm^2)防治双斑萤叶甲时,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分别为2.81%、2.91%,经济阈值分别为193.63头/百株和199.47头/百株。
- 史树森王小奇田径高宇崔娟朱诗禹
- 关键词:双斑萤叶甲大豆经济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