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朋

作品数:5 被引量:8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凹陷
  • 3篇查干凹陷
  • 2篇下白垩统
  • 2篇白垩统
  • 2篇储层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研究
  • 1篇银额盆地
  • 1篇油藏
  • 1篇油藏特征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成藏过程
  • 1篇油田
  • 1篇有效烃源岩
  • 1篇原生
  • 1篇源岩
  • 1篇致密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降解作用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5篇王朋
  • 4篇柳广弟
  • 4篇曹喆
  • 2篇苏惠
  • 2篇常俊合
  • 2篇张婧雅
  • 1篇戚秋生
  • 1篇罗文斌
  • 1篇张凯迪
  • 1篇袁云峰

传媒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中国化工贸易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致密油地质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49
2014年
致密油已成为全球石油地质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在中国的很多盆地也发现了致密油分布。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调研,总结致密油的地质研究现状。结果表明致密油聚集条件与常规油藏成藏有明显区别,可主要概括为3点:1广覆式分布的优质生油层;2大面积分布的致密储集层;3连续型分布的储集层与生油岩紧密接触的共生层系。致密储层孔隙系统主要为微米—纳米孔喉系统,并以纳米级孔喉为主。致密油聚集需要强大的源储剩余压差以克服纳米孔喉系统形成的强大的毛细管阻力。致密油聚集以初次运移为主,只发生短距离二次运移,这种运移具有非达西流特征。目前对致密油的充注、运移和聚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致密储层非均质性及源储压差演化等因素对致密油聚集的影响尚未被揭示,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对今后致密油的研究,建议关注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分布的非均质性及对石油储集的有效性、石油充注机理及储层非均质性与致密油富集的耦合关系等科学问题。
曹喆柳广弟柳庄小雪袁云峰王朋牛子铖张婧雅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通过对稠油进行常规物性、碳同位素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系统阐述了查干凹陷稠油地化特征及其形成的主控因素。查干凹陷存在原生和次生两类稠油,原生稠油非烃含量高于饱和烃含量,原油族组分富集轻碳同位素,C29规则甾烷系列中以ααα构型为主,αββ构型甾烷含量低,没有重排甾烷。三环萜/五环萜值低,伽马蜡烷含量高,姥植比值低,其成烃母质沉积于高盐还原环境,多种地化参数表明原生稠油是巴音戈壁组烃源岩低熟演化阶段排烃的产物。次生稠油为油气运聚成藏之后,由于后期保存条件改变并经历次生改造作用形成的高密度、高黏度和低凝固点的原油。次生稠油埋深一般小于1 200 m,主要为生物降解油,其中部分属于多期混源稠油。次生稠油正构烷烃损失严重,类异戊二烯烃不同程度遭受侵蚀,甾萜烷分布完整,表征原油达到中等降解程度。研究表明,原油稠化是多种稠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降解作用是研究区稠油形成的主要机制,查干凹陷后期的构造抬升为原油稠化提供了必要条件,活跃的水介质条件为浅层喜氧微生物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氧化环境和营养物质。
王朋柳广弟曹喆苏惠牛子铖张婧雅罗文斌
关键词:生物降解作用下白垩统查干凹陷
靖安油田白于山区长4+52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2013年
本研究以沉积学为理论指导,以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测井资料、沉积结构以及测井资料为主,对长4+52储层进行详细的沉积微相研究,研究表明,本区长4+52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涧湾。本研究为靖安油田白于山区长4+52储层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线索。
戚秋生王朋
关键词: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有效烃源岩识别及其控藏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有效烃源岩识别是沉积盆地油气成藏研究的基础,其分布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结合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分析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和热解参数S1与TOC含量的关系,认为对查干凹陷下白垩统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大贡献的烃源岩,其TOC质量分数均在1.0%以上。利用测井Δlog R法预测单井TOC含量,并以TOC含量下限值作为评价标准进一步确定不同探井有效烃源岩的厚度及其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查干凹陷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缓坡带,深洼陷有效烃源岩厚度较小甚至不发育,油气藏也主要位于缓坡带附近或其上倾方向。通过源藏叠合、油源对比和生烃期与成藏期匹配等分析,认为缓坡带有效烃源岩所生成烃类在原地或经砂体和断层等输导体系近距离运移至圈闭并聚集成藏,缓坡带有效烃源岩的分布对研究区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王朋柳广弟曹喆苏惠常俊合
关键词:有效烃源岩排烃特征缓坡带查干凹陷
银额盆地查干凹陷油藏特征及油气成藏过程被引量:17
2016年
查干凹陷是银额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含油凹陷之一,凹陷多层系立体含油,在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银根组均有油藏发现,已经发现的油藏集中分布在乌力吉构造带和中央构造带上。近源聚集是查干凹陷油气成藏的典型特征,油气来源于紧临构造带的2个烃源灶。在烃源岩生烃演化模拟和油气充注成藏期次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油气成藏过程,确定查干凹陷油气成藏过程可划分为苏二期、银根期、新生代3个阶段。不同的油气成藏过程造成了查干凹陷各层原油物理性质、成熟度、生标特征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牛子铖柳广弟曹喆王朋常俊合张凯迪
关键词:油藏特征成藏过程成藏期次查干凹陷银额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