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军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生理性
  • 1篇导管消融
  • 1篇电图
  • 1篇动脉瓣
  • 1篇多普勒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特点
  • 1篇心动描记术
  • 1篇早搏
  • 1篇三尖瓣
  • 1篇三尖瓣环
  • 1篇射频导管
  • 1篇射频导管消融
  • 1篇室性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窦
  • 1篇消融
  • 1篇描记

机构

  • 3篇山东大学

作者

  • 3篇张运
  • 3篇钟敬泉
  • 3篇刘晓军
  • 2篇李景莎
  • 1篇李曼
  • 1篇衣少雷
  • 1篇徐振兴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两种非经典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起源于主动脉窦和三尖瓣环部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VT/PVC)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根据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确诊为VT/PVC患者6例,均接受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消融成功后,结合消融靶点位置对患者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6例VT/PVC均消融成功,3例起源于主动脉窦,其中2例右冠窦,1例左冠窦;另3例起源于右心室三尖瓣环部,其中2例游离壁,1例偏间隔部。主动脉窦起源的VT/PVC心电图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且额面电轴下偏,Ⅱ、Ⅲ、aVF导联呈高耸直立的R波,胸前导联一般在V3导联之前移行,V4~V6导联呈高振幅R波,V5、V6导联一般无s波。三尖瓣环部起源的VT/PVC心电图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Ⅰ、aVL、V5、V6导联呈高R波,Ⅱ、Ⅲ、aVF导联QRS波的极性可正可负,但三者极少同时正向,胸前导联一般在V3~V5导联发生移行。其中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的VT/PVC与间隔侧起源的相比,具有QRS波限较长、肢体导联QRS波可有切迹和胸前导联移行较晚的特点。结论与经典部位的VT/PVC相比,两种非经典部位起源的VT/PVC具有一些特殊的心电图表现。射频导管消融能够对其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
刘晓军钟敬泉衣少雷徐振兴李曼张运
关键词:主动脉窦三尖瓣环心电图射频导管消融
中国人群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生理性瓣膜反流的发生率、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及超声多普勒特征。方法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0年1—6月1750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且无心脏病病史的受检者为调查对象,记录各个瓣膜生理性反流的发生率,观察肺动脉瓣反流的彩色多普勒特征,用连续多普勒测量其最大反流压差。结果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检出率最高,为30.86%(540/1750),其次为三尖瓣、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生理性反流,分别为14.63%(256/1750)、7.37%(129/1750)和2.06%(36/1750)。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在1~19岁组及≥60岁组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P<0.05);其在男女人群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生理性三尖瓣反流的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9.06%(100/256),高于其在总体人群中的发生率(540/1750,30.86%,P<0.05)。连续多普勒测得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最大反流压差为(7.60±3.90)mmHg。结论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的超声多普勒特征和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分布有一定特点;最大反流压差对诊断生理性肺动脉瓣反流有一定参考价值。
刘晓军钟敬泉李景莎张运
生理性肺动脉瓣返流的调查分析
刘晓军钟敬泉李景莎张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