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艳萍

作品数:10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植被
  • 3篇气候
  • 3篇降水
  • 2篇水储量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流域
  • 2篇黄河流域
  • 2篇河流域
  • 1篇应用课程
  • 1篇应用课程教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蒸发
  • 1篇沙地
  • 1篇沙地植被
  • 1篇山地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质量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实践教学
  • 1篇数字化

机构

  • 10篇河南大学
  • 5篇教育部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曹艳萍
  • 4篇赵芳
  • 3篇庞营军
  • 3篇秦奋
  • 1篇张百平
  • 1篇朱连奇
  • 1篇姚永慧
  • 1篇贾晓红
  • 1篇张黛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计算机时代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被引量:18
2020年
基于黄河流域2005、2010、2015年三个时相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黄河流域2020和2025年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分布特征,分析黄河流域过去及未来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5-2025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以内部转移为主;整体呈"三增两减"特征:未利用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城乡工矿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不断增加,不同土地利用/覆盖面积变化速率不同.②2005-2025年,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不断提高,分别为1.0413%、1.6254%、1.6249%和1.6244%,说明人类活动对该流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干扰度与日俱增.③过去10 a(2005-2015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并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但总体维持相对稳定的态势.未来几年与过去10 a相比维持较稳定的空间增减特征,除黄土高原地区外,黄河流域其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尚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黄金亭曹艳萍秦奋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利用GRACE卫星研究河南省水储量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2—2014年的水储量时空动态变化,为该省水资源管理、评价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借助GRACE重力卫星反演河南省水储量变化,分析2002—2014年水储量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河南省的水储量年内分布呈典型的"余弦函数曲线"特征,1—7月处于亏损状态,8—12月处于盈余状态;水储量变化峰值出现时间滞后降水峰值2个月。(2)河南省水储量观测期内呈递减趋势,递减速率为-6.34mm/a;空间上,水储量减少速率自南向北递增。[结论]通过定量计算人类活动总耗水量及水储量年变化率可初步推断,河南省水储量变化1/3受人类活动影响,2/3受自然因素影响。
曹艳萍赵芳
关键词:水储量
“遥感地学分析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提高“遥感地学分析与应用”课程教学质量,从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着手,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教学成果表明,上述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本科生在遥感方面的专业素质。
曹艳萍王增艳苗书玲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TRMM卫星3B43降水数据在黄河流域的精度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利用黄河流域90个气象站点实测降水数据,分别从流域和格网两个空间尺度,运用相关分析、相对误差等统计分析方法对TRMM卫星3B43 v7降水数据在黄河流域的精度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精度评价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讨论高程、降水强度等因素对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流域尺度上,TRMM月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月降水数据呈高度线性相关,TRMM降水数据比站点实测降水数据略微偏高。②在格网尺度上,大部分格网的TRMM月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月降水数据的相关系数较高,偏差较小。③TRMM降水精度与降水强度、高程相关,TRMM降水量与实测降水量的平均绝对误差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规律,与黄河流域降水分布规律相一致;相对误差、平均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等指标随着高程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整体上,对于黄河流域,随着降水量的增多,TRMM数据倾向于低估降水量;高海拔区域,TRMM低估降水量,低海拔区域,TRMM高估降水量。通过评估TRMM卫星降水产品在黄河流域的精度,为本地区地面降水产品提供有效补充。
黄桂平曹艳萍
关键词:黄河流域影响因素
欧亚大陆高山林线温度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尽管全球高山林线的形成在理论上具有相似的温度条件,但是由于不同气候区林线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林线位置的热量状况具有明显的差异。为了探索林线温度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从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收集了欧亚大陆410个林线数据,基于公用的World Clim气候数据集计算了与林线存在有关的7个热量指标。结果表明:(1)欧亚大陆高山林线生长季温度变化较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不同气候区影响林线高度的主导气候因子变化较大,热带湿润气候区为年生物温度4.63℃、温暖指数21.72℃·月、年均温3.56℃,但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分别为年生物温度5.25℃、温暖指数29.37℃·月、年均温4.46℃;(3)通常认为的林线指示温度—最热月温度10℃仅存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亚寒带海洋性气候区和高原温带地区,年生物温度3℃仅存在亚寒带气候区,温暖指数15℃·月仅存在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区。这揭示了欧亚大陆及不同气候区林线温度的稳定性和变化性,有助于人们全面的认识林线的生态环境特征,深入探索复杂环境条件下林线高度变化的生态机理。
赵芳朱连奇张百平韩芳姚永慧姚永慧
关键词:欧亚大陆气候因子
秦巴山地山体基面高度的提取及分布被引量:8
2018年
秦巴山地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也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其山体效应的定量化影响秦巴山地山体垂直带的分布格局、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机理,以及中国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具体位置的确定。山体基面高度是影响山体效应最重要和关键的地形因子,其定量化和数字化提取是秦巴山地山体效应定量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针对秦巴山地山体效应的定量化研究,使用30 m分辨率的STRM-1数据,分别基于山体特征线和流域分区2种方法提取了秦巴山地的山体基面高度分区,并根据地形起伏度和坡度,确定基面范围,计算了山体基面高度值。结果表明:(1)基于山体特征线的方法将秦巴山地分为93个基面高度分区,基于流域分区的方法将秦巴山地分为209个基面高度分区,根据2种分区结果提取的基面高度值相差不大且均体现了秦巴山地地势的特点;(2)秦巴山地山体基面高度从东向西呈阶梯状递增的趋势;(3)从南到北,秦巴山地的东段和中段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即从大巴山向北至汉江谷地降低,再向北至秦岭升高;(4)山地的不同侧翼的山体基面高度不同,秦岭南坡的基面高度(1000~1809 m)明显高于北坡(850~1300 m)。秦巴山地山体基面高度与其植被带分布上限联系密切,实现山体基面高度的数字化提取,为山体效应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刘俊杰秦奋赵芳曹艳萍
关键词:秦巴山地DEM
1956-2017年锡林郭勒盟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9年
利用锡林郭勒盟8个国家气象站点1956-2017年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的年平均气温均值为2.76℃,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43℃·(10a)^-1 ,比全国的上升速率高34.38%;锡林郭勒盟年降水量均值为253.86 mm,具有微弱递减趋势,年降水量递减速率约为6.32 mm·(10a)^-1 ,与全球和中国的整体变化趋势相反,该递减趋势未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锡林郭勒盟蒸发皿年蒸发量均值为2 164.75 mm,具有递增趋势,该趋势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递增速率为10.90 mm·(10a)^-1 ,与全球和中国的整体变化趋势相反;锡林郭勒盟年平均风速均值为3.76 m·s ^-1 ,具有明显的递减趋势,该递减趋势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递减速率为0.16 m·s^-1 ·(10a)^-1 ,比全国的递减速率略低;锡林郭勒盟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具有不同尺度的周期,而蒸发皿年蒸发量周期性弱。
曹艳萍庞营军庞营军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蒸发
2002—2016年华北平原植被生长状况及水文要素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基于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资料,结合降水、GRACE重力卫星水储量(TWS)、地下水、土壤水等资料,分析华北平原植被2002—2016年间的生长状况及各水文要素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2—2016年间华北平原植被呈好转趋势,降水、水储量、土壤水、地下水等水文要素值呈减少趋势。(2)黄淮平原区植被以农作物为主,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而降水、水储量、地下水、土壤水均呈减少趋势,超采地下水灌溉农作物是短期内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3)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冀鲁豫低洼平原区的城乡居民用地区域植被覆盖显著减少,而降水增多,水储量、土壤水、地下水减少,人类活动对植被和水文要素贡献量大。(4)山东丘陵农林区分布着林地和草地,这些区域生长季的植被指数呈减少趋势,与降水量减少呈正相关关系。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大背景下,探讨不同生态环境的植被生长特征,清楚植被对水文变化的响应机理,可以消除影响植被生长的不利因素,为制定合理用水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曹艳萍秦奋庞营军赵芳黄金亭
关键词:植被降水水储量土壤水
2001-2016年毛乌素沙地植被的生长状况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对2001—2016年毛乌素沙地植被生长状况进行研究,为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MODIS EVI植被指数分析2001—2016年毛乌素沙地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植被生长状况,并讨论植被生长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①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度偏低,南部植被覆盖度明显高于北部区域。②毛乌素沙地2001—2016年植被覆盖度好转趋势明显。③生长季,毛乌素沙地南部和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速率大于中部和北部地区;且南部和东部的植被覆盖度部分呈显著增加,部分呈显著减小趋势。非生长季,南部地区植被覆盖度以显著增加为主。④毛乌素沙地EVI年最大值与降水呈正相关,与气温呈弱负相关;EVI年最小值与降水呈强正相关,与气温呈弱正相关。⑤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大规模人工造林以及大牲畜规模的控制等人类活动有助于植被覆盖度的提高。[结论]受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21世纪以来毛乌素沙地植被生长状况好转。
曹艳萍庞营军庞营军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植被气候变化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河南省植被时空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利用2001-2013年的MODIS-NDVI植被指数产品,采用均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河南省植被NDVI在时序上的变化规律,包括年内和年际,及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13年中,河南省植被覆盖主要呈增长趋势,且秋季和冬季的植被覆盖上升趋势较春季和夏季显著;(2)河南省植被的月季变化呈显著的"双峰"曲线特征;(3)空间上,植被覆盖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
张黛曹艳萍
关键词:植被NDV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