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智平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斑马
  • 7篇斑马鱼
  • 3篇代谢网络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生成
  • 3篇验证法
  • 3篇证法
  • 3篇生物标志
  • 3篇生物标志物
  • 3篇GC-MS
  • 3篇标志物
  • 2篇发育毒性
  • 1篇代谢组学
  • 1篇代谢组学技术
  • 1篇蛋白
  • 1篇多糖
  • 1篇心脏
  • 1篇心脏保护
  • 1篇心脏损伤
  • 1篇行为学

机构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 7篇山东省科学院
  • 2篇天津药物研究...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山东科学院
  • 1篇蓬莱海洋(山...

作者

  • 9篇韩利文
  • 9篇李智平
  • 6篇刘可春
  • 4篇田青平
  • 3篇何秋霞
  • 2篇张云
  • 2篇王希敏
  • 2篇张轩铭
  • 2篇韩建
  • 2篇李晓彬
  • 1篇侯海荣
  • 1篇张涛
  • 1篇岑娟
  • 1篇郝永任
  • 1篇党立
  • 1篇张爱平
  • 1篇楚杰
  • 1篇刘昌孝
  • 1篇李娟娟
  • 1篇邹玉

传媒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山东科学
  • 1篇食用菌学报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年份

  • 5篇2017
  • 4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利用斑马鱼和代谢组学技术建立重金属镉的发育毒性早期评价方法
[目的]环境中的镉暴露对人类健康危害重大,极微量的镉的长时间接触,依然能对机体产生严重的健康危害,但是对于镉污染爆发区的外围水源中存在的极微量镉的发育毒性及预测方法,依然缺乏足够的研究报道。
韩利文李智平韩建何秋霞刘发生田青平张爱平刘可春
关键词:斑马鱼代谢组学氯化镉发育毒性
异烟肼对斑马鱼幼鱼发育毒性及运动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以斑马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异烟肼对幼鱼发育毒性和行为学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72hpf的斑马鱼幼鱼,观察幼鱼的死亡率、畸形率及形态变化,分析幼鱼行为学轨迹。异烟肼(≥4 mmol/L)对斑马鱼幼鱼有致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异烟肼对斑马鱼幼鱼的发育过程有致畸作用,表现为脊柱弯曲、卵黄囊吸收延滞、心包水肿、鱼鳔缺失、体长发育延迟和器官空泡化等。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异烟肼组幼鱼行为轨迹减少,运动次数和运动速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异烟肼(≥4 mmol/L)对斑马鱼幼鱼具有致死和致畸作用,对幼鱼的运动行为有抑制作用,并且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邹玉张云韩利文何秋霞李智平侯海荣韩建王希敏李娟娟岑娟刘可春
关键词:异烟肼斑马鱼发育毒性行为学
采用双向验证法和斑马鱼模型探索血管生成相关的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网络的变化
目的 血管生成与很多疾病有关。目前对于信号传递的下游的代谢了解甚少,探寻与血管相关的新的生物学机制对于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斑马鱼血管生成评价模型是目前公认的评价血管生成作用的优良模型,能够把血管生成独立出来研究,与移植瘤...
韩利文李智平何秋霞张轩铭张云李晓彬田青平刘可春刘昌孝
关键词:血管生成GC-MS生物标志物斑马鱼
采用双向验证法和斑马鱼模型探索血管生成相关的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网络的变化
目的血管生成与很多疾病有关。目前对于信号传递的下游的代谢了解甚少,探寻与血管相关的新的生物学机制对于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斑马鱼血管生成评价模型是目前公认的评价血管生成作用的优良模型,能够把血管生成独立出来研究,与移植瘤等...
韩利文李智平何秋霞张轩铭张云李晓彬田青平刘可春刘昌孝
关键词:血管生成GC-MS生物标志物斑马鱼
文献传递
原花青素对特非那定诱导的斑马鱼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原青花素对特非那定诱导斑马鱼的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原花青素的心脏保护作用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发育正常的48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AB系斑马鱼胚胎,以0.5、1、3和5mg/L的原花青素对用特非那定(0.94mg/L)诱导斑马鱼心脏形态和功能影响的考察,在72hpf时,观察斑马鱼的心脏相关的指标,包括心脏形状、心囊大小、血液循环、血细胞在心区堆积等情况,测量斑马鱼的心率、测量静脉窦-动脉球(SV-BA)间距,以及主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特非那定处理斑马鱼后,斑马鱼心脏出现了心脏形态、心率、功能等改变。原花青素达到1mg/L时可明显改善心脏泵血和全身血流速度等功能方面的作用;原花青素增加到3 mg/L时可明显缩短斑马鱼的SV-BA间距,缓解血细胞在心区堆积、心囊水肿等形态学的变化;原花青素增加至5mg/L时可明显提升斑马鱼心率。结论:原花青素对斑马鱼心脏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实验为原花青素在心保护性作用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
李智平韩利文何秋霞党立韩建王希敏田青平刘可春
关键词:原花青素特非那定斑马鱼血液循环心脏保护
采用双向验证法和斑马鱼模型探索血管生成相关的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网络的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血管生成与很多疾病有关。目前对于信号传递的下游的代谢了解甚少,探寻与血管相关的新的生物学机制对于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斑马鱼血管生成评价模型是目前公认的评价血管生成作用的优良模型,能够把血管生成独立出来研究,与移植瘤等模型不同,无须考虑肿瘤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同时借鉴分子生物学科中靶点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双向验证'策略,进行血管生成相关的代谢型生物标志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转基因斑马鱼Tg(vegfr2:GFP)幼鱼作为血管生成研究模型,在斑马鱼发育至24h时,采用靶点抑制剂PTK787和中药丹红注射液进行双向处理,观察丹红注射液(DHI)对PTK787造成损伤的逆转作用,用Image J软件对节间血管(ISVs)进行定量分析,作为血管生成评价指标;同步处理后的斑马鱼每20条为一个样本,进行组织破碎、提取、去蛋白后,进行衍生化处理,然后用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每组6个重复;采用Simca-P软件进行代谢组模式判别分析。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30~60μL·m L-1的丹红注射液对PTK787造成的斑马鱼节间血管生成的损伤具有明显逆转作用。代谢轮廓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PTK787处理组、丹红注射液处理在散点图中呈现了明显的损伤和逆转趋势。进一步的分析发现,PTK787处理斑马鱼后,酪氨酸、次黄嘌呤、苯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磷酸水平明显升高,肌醇明显降低,而丹红注射液处理后,发现这些代谢物呈现了显著逆转。代谢网络分析显示,这些代谢物可能与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途径、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合成途径、苯丙氨酸代谢、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代谢、磷酸肌醇代谢途径有关。结论本研究利用斑马鱼模型和代谢组学技术对血管生成相关的下游代谢信号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双向处理法,快速筛选发现了一些相关的代谢物,
韩利文李智平何秋霞张轩铭张云李晓彬田青平刘可春刘昌孝
关键词:血管生成GC-MS生物标志物斑马鱼
绣球菌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被引量:9
2017年
考察了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菌丝体多糖体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和铁氰化钾的还原力及在转基因斑马鱼体内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绣球菌菌丝体多糖体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中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相同浓度的维生素C相当;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稍弱于维生素C;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明显弱于维生素C。在转基因斑马鱼体内,绣球菌菌丝体多糖在作用浓度为50、100、150μg/mL时的抗氧化率分别为29.3%、48.4%和54.1%。
楚杰王莹郝永任韩利文李智平张涛刘守志刘可春
关键词: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还原力绿色荧光蛋白
大黄主要蒽醌类成分的闪式提取及HPLC检测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建立简便的闪式提取法提取中药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并用HPLC法测定其中5种主要游离蒽醌的含量,为大黄蒽醌类化合物高效提取和工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建立闪式提取法提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与常规的回流提取法进行比较研究,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HPLC检测方法,同时检测五种蒽醌的含量,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提取效率。结果建立的HPLC法能够同时检测5种蒽醌成分,方法准确、可靠。与回流提取方法比较,闪式提取法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相近的提取率,显示了闪式提取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优势。结论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闪式提取法显示了快速简便、节能高效的特点,可为大黄蒽醌类有效成分成分的高效提取和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李智平刘发生田青平韩利文刘可春张爱平
关键词:蒽醌闪式提取HPLC
海参内脏功能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利用体外、体内不同评价模型研究海参内脏功能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体外DPPH、·OH和·O_2^-清除模型、转基因斑马鱼整体动物模型评价海参内脏皂苷、多肽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海参内脏皂苷和多肽对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效果,IC50分别为(0.303 8#0.24)mg/mL和(0.435 8#0.17)mg/mL;海参内脏多糖对·OH自由基显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质量浓度1.0 mg/mL时·O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27.3%;海参内脏多肽对·O_2^-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IC_(50)为(1.112#0.21)mg/mL。在斑马鱼体内抗氧化实验中,质量浓度50μg/mL的海参内脏多肽和多糖相对抗氧化能力分别为60.4%和70.4%,与Vc的效果相当。结论海参内脏功能成分显现出良好的体内外抗氧化能力,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张轩铭李智平张姗姗李晓彬陈玉峰于涛彭德杰韩利文刘可春
关键词:皂苷多糖抗氧化斑马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