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友琼
- 作品数:32 被引量:167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坡耕地玉米间作草带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研究
- 针对云南省山区坡耕地种植措施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进行了玉米间作草带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土流失发生严重的7、8月份,玉米盖膜间作草带的径流和侵蚀比玉米顺坡裸地单作分别减少31.89%和85.52%;在...
- 安曈昕周锋杨友琼贺佳吴伯志
- 关键词:玉米坡耕地草带间作水土流失
- 文献传递
- 夏秋两熟复种对不同甜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在热区鲜食玉米的种植研究中,针对不同复种季节筛选适应性品种的研究还较少,为满足鲜食玉米多样化的生产需求,在云南热区德宏州芒市进行甜玉米夏秋两熟复种试验,选用当地主栽甜玉米品种‘库普拉’(T_(1))、‘金中玉’(T_(2))、‘高原王子’(T_(3))、‘瑞佳甜1号’(T_(4)),分析比较各品种两季种植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两季各品种农艺性状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_2、T_4株高、茎粗均高于T_(1)、T_(3),秋播平均茎粗、叶面积指数较夏播分别增长8.78%、16.67%,夏播T_(2)叶面积指数较T_(1)增长94.73%,秋播T_(4)较T_(1)株高增长71.76%;两季各品种饲用品质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_(2)、T_(4)的综合饲用品质较好,T_(2)夏播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分别增长5.52%、8.9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效降低5.21%,秋播T_4较T_1粗灰分含量降低40.83%;两季各品种产量产值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_(1)、T_(3)产量产值两季均低于T_(2)、T_(4),秋播平均产量较夏播增长24.68%,平均总收益增加57.83%(约3.32万元/hm^(2)),其中T_(2)夏播T_(4)秋播可实现全年果穗总产47.2 t/hm^(2),茎叶总产42.4 t/hm^(2),总产值11.35万元。综合季节性及品种表现的差异性,T_(2)更适合夏播,T_(1)、T_(3)、T_(4)更适合秋播,其中秋播的3个品种综合表现好,依次为T_(4)>T_(3)>T_(1),T_(2)夏播、T_(4)秋播搭配种植可实现效益最大化。
- 方思杨张晓梅安曈昕周锋周锋杨友琼
- 关键词:鲜食玉米多熟种植
- 玉米不同间作方式对土壤侵蚀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杨友琼
- 关键词:玉米蔬菜间作土壤侵蚀生态效益
- 玉米间作马铃薯及起垄的水土保持效应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间作体系下地表特性(如地表糙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方法】结合野外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观测了种植方式(单作玉米,单作马铃薯和玉米马铃薯间作)和耕作(起垄和无垄)方式下的径流和侵蚀量特征。【结果】大田条件下起垄和种植方式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P <0. 01)。间作起垄的径流量显著低于间作无垄(P <0. 05)、玉米起垄(P <0. 01)和玉米无垄(P <0. 001)。侵蚀量的结果与径流量相一致,间作起垄的侵蚀量分别比间作无垄、玉米起垄和玉米无垄减少了82. 29%、52. 16%和30. 02%。模拟条件下间作高垄的径流量最低,40和80 mm/h降雨强度下间作高垄的径流量低于间作低垄、玉米高垄和玉米低垄。侵蚀量的变化与径流量相类似,7月初40 mm/h降雨强度下间作高垄、间作低垄、玉米高垄的侵蚀量分别比玉米低垄减少了39. 39%、45. 90%和67. 21%。【结论】间作条件下起垄控制土壤侵蚀效果最好,这对于区域土壤侵蚀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欧阳铖人吴伯志吴开贤杨友琼段颖丹张晓云字淑慧
- 关键词:间作起垄径流量侵蚀量降雨强度
- 玉米‖马铃薯接种AMF对坡耕地水土及氮素流失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开展玉米‖马铃薯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田间试验,为控制坡耕地水土及氮素流失、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和提高作物产量收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处理T_(1)(玉米‖马铃薯+接种AMF)、T_(2)(玉米‖马铃薯+施用苯菌灵)、T_(3)(玉米‖马铃薯)、T_(4)(玉米单作)和T_(5)(马铃薯单作)对坡耕地水土和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的不同雨强下,间作处理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均低于单作处理,其中,T_(1)处理的径流总量和侵蚀总量最小,径流总量较T_(2)、T_(3)、T_(4)和T_(5)处理分别减少47.67%、22.52%、72.97%和77.23%,侵蚀总量分别减少65.20%、50.01%、77.10%和96.95%。T_(1)和T_(3)处理的氮素流失总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T_(1)处理较T_(2)、T_(3)、T_(4)和T_(5)处理分别减少56.48%、21.45%、69.70%和70.66%。说明T_(1)处理对水土流失和氮素流失控制效果最好。【结论】玉米‖马铃薯间作体系接种AMF可以有效控制水土及氮素流失,为保持坡耕地水土及氮素资源提供新途径。
- 赵桂茹程易杨友琼周锋姚高乾吕凯安曈昕
- 关键词:玉米马铃薯丛枝菌根真菌氮素流失
- 土壤异质性施肥对玉米马铃薯间作体系养分吸收与利用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土壤养分异质性能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而异质性施肥是造成土壤养分异质性的主要方式。为研究异质性施肥对单、间作系统养分吸收和利用特征的影响。【方法】对玉米马铃薯间作群体进行不同养分分布施肥,研究不同作物对异质性施肥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规律。【结果】不论单作还是间作,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均能增加玉米和马铃薯的养分积累量;在间作群体中,土壤异质性施肥能极显著地降低玉米养分利用率(P<0.01),而对马铃薯仅磷利用率达到显著降低(P<0.05),但在单作群体中养分异质性施肥仅对马铃薯磷(P=0.027)和钾(P=0.013)的利用率有显著降低的作用;在间作群体种间行内提高施肥量能极显著地提高土地当量比(LER)(P=0.003)。【结论】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施肥(种间高肥)有利于玉米马铃薯间作群体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能提高复合产量15%。
- 李旺周锋吴开贤杨友琼吴伯志安曈昕
- 关键词:养分积累量间作玉米马铃薯
- 行距对间作玉米/马铃薯产量优势和种间关系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行距布局决定作物生长和产量,但在玉米马铃薯间作中缺乏研究。【方法】针对云南应用较广2∶2模式,增减种间(ZJ)和种内(ZN)行距形成ZJ70 cm+ZN 25 cm、ZJ60 cm+ZN35 cm、ZJ50 cm+ZN45 cm、ZJ40 cm+ZN55 cm和ZJ30 cm+ZN65 cm间作及单作玉米(Ms)和马铃薯(Ps)7个处理,经2年大田试验,研究行距对其间作优势和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1)5种间作模式LER为1.21~1.42,当ZJ从70 cm减至30 cm时,两作物产量逐渐增加而后有所下降,最大为ZJ40 cm+ZN55 cm的马铃薯平均为13 833 kg/hm2、玉米为7 808 kg/hm2,LER为1.42;总体为种间窄行模式(ZJ>50 cm)比种间宽行模式(ZJ<50 cm)高,间作优势突出,系统生产力高,分界点为ZJ 40 cm。(2)马铃薯初花期和玉米拔节期是两作物竞争的胶着期,随ZJ从70~30 cm,马铃薯竞争能力逐渐增强(RII为-0.06~0.01)、玉米逐渐减弱(RII为-0.04~-0.23),随生育期推进,ZJ40 cm+ZN55 cm的RII相对较大。(3)马铃薯干物质转移率和贡献率随ZJ缩小而增大,最大为ZJ40 cm+ZN55 cm的32.6%和25.5%,比最小ZJ70 cm+ZN25 cm分别提高39.5%和47.7%,分界点为ZJ40 cm。(4)拔节期—吐丝期和吐丝期—乳熟期玉米恢复性生长能力(RGR),ZJ<50 cm比ZJ>50 cm强,最强ZJ40 cm+ZN55 cm比最弱ZJ70 cm+ZN25 cm在两个时期分别提高37%和30%,分界点为ZJ40 cm。【结论】间作玉米/马铃薯2∶2行比、190 cm带宽模式下,种间窄行的间作优势显著高于种间宽行模式,最高为间距40 cm+行距55 cm。这一发现不仅对实际生产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间作作物高效种植提供了行距设计的借鉴。
- 字淑慧吴开贤安曈昕欧阳铖人杨友琼周锋吴伯志
- 关键词:行距配置间作优势种间关系玉米马铃薯
- 间作群体中玉米对马铃薯生长及竞争力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玉米‖马铃薯作为一种传统的间作方式,能提高产量效益和土地利用率。本研究以玉米、马铃薯不同行比间作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在大田条件下测定初花期和收获期马铃薯株型指标、干物质及产量,评价马铃薯在收获期和生育期的生长特性、产量形成及竞争力。结果表明:在初花期2∶2和4∶4间作模式边一行叶面积、比叶重、植株干物重及块茎干物重均大于4∶4间作模式边二行和单作,株高和叶重比规律不明显。在收获期2∶2和4∶4间作模式边一行株高、叶面积和块茎干物重大于4∶4间作处理边二行和单作,比叶重反而小于单作处理。间作模式马铃薯茎叶干物质向块茎的转移率和对经济产量的贡献率高于单作模式。初花期间作处理马铃薯竞争力大于玉米,且边一行竞争力大于边二行,收获期间作处理马铃薯竞争力弱小于玉米。与单作相比,间作模式边一行马铃薯表现出产量优势,4∶4间作模式边二行马铃薯在2012年表现出产量优势,而在2013年表现出产量劣势。综合以上结果,生育前期间作模式边行马铃薯在叶面积、茎叶干物质和块茎干物质积累了较大的间作优势,随着生育期推移间作优势逐渐降低,收获时仍表现出一定的产量优势。
- 周锋安曈昕吴开贤杨友琼蒋春和范志伟吴伯志
- 关键词:马铃薯玉米间作
- 深松耕对石灰岩红壤物理性状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为明确深松耕在云南石灰岩红壤地区的适宜性及其作用的持续性,进而筛选出合适的耕作方式。【方法】通过3年大田试验,探讨了深松耕和旋耕(对照) 2种耕作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生长状况。【结果】与旋耕(对照)相比,深松耕显著降低了耕层(0~20 cm)土壤容重(P<0.05)和土壤紧实度(P<0.05),且在2016年分别降低了7.24%和12.22%,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有利于保持深层土壤水分,有助于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显著提高玉米生物产量(P<0.05),增加经济产量,但其效果随深松耕年限的延长先增后减;随着深松耕年限增加,与同年旋耕处理相比,深松耕处理增产优势呈下降趋势,甚至减产,表现为深松耕处理分别增加经济和生物产量13.76%和28.21%(2016年)、2.32%和21.38%(2017年),2018年减产4.36%和1.53%。【结论】综合来看,深松耕在该地区具有一定适宜性,其效果能持续2年且在第1年最为明显,所以隔年深松耕配合旋耕是合适的耕作措施。
- 李永贤张晓云吴开贤安曈昕周锋杨友琼吴伯志
- 关键词:红壤坡耕地深松土壤物理性质玉米
- 一种草带间作玉米草带种植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草带间作玉米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带间作玉米草带种植装置,包括机身,机身后端下部设置有一对轮子,机身前端设置有牵引环,机身下部从前到后通过液压缸依次设置有开沟器和犁耙,犁耙下端设置耙齿,机身上端设置有下料...
- 安曈昕周锋杨友琼吴伯志沈鹏杨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