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惠贞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大豆
  • 2篇霜冻
  • 2篇气候
  • 2篇气象
  • 2篇区划
  • 2篇小麦
  • 2篇春小麦
  • 1篇豆苗
  • 1篇野外
  • 1篇幼虫
  • 1篇幼虫发生
  • 1篇育苗
  • 1篇育苗实验
  • 1篇育苗装置
  • 1篇灾害
  • 1篇蒸发器
  • 1篇制冷
  • 1篇日光温室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实验组

机构

  • 9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包头市气象局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王惠贞
  • 5篇唐红艳
  • 4篇武荣盛
  • 4篇金林雪
  • 4篇吴瑞芬
  • 1篇吴向东
  • 1篇宋海清
  • 1篇李丹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大豆野外霜冻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豆野外霜冻实验装置,涉及霜冻实验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底板,箱体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转盘,转盘开口设置有转槽,转槽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在转槽的范围内转动运动,转杆的侧面...
唐红艳牛冬吕淼王惠贞袁玥张坤
一种大豆实验育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豆实验育苗装置,包括立板架以及固定设置在立板架上的育苗架,育苗架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桁架,桁架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定位插柱,定位插柱上卡合连接有用于对大豆进行培育的育苗组件,立板架的一侧...
唐红艳牛冬红梅唐志娟邓姝娟王惠贞尹格根塔娜阿拉坦格日乐
内蒙古自治区日光温室气候适宜性区划被引量:2
2023年
为解决内蒙古自治区不同蔬菜类型日光温室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利用全区119个观测站1991—2020年的地面气象资料,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日光温室叶菜和果菜的生长需求,结合生产季节关键气象要素分析及低温冷害、风灾、雪灾等气象灾害指标研究,筛选出冬季低温日数、日光温室生产季节的日照时数、阴天日数、极端最低气温、风灾日数、积雪日数作为气候区划指标,采用加权求和方法分析不同坡度(35°和40°)日光温室叶菜类和果菜类综合气候适宜性指标、等级和区划。结果表明:35°叶菜、35°果菜、40°叶菜、40°果菜的气候适宜性区划等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叶菜类较果菜类在同一地区的日光温室气候适宜性更高。坡度越大,风灾指标越低、雪灾指标越高。受风灾和雪灾影响程度不同的地区,气候适宜性也不同,研究区东北部主要受雪灾影响,40°坡度的气候适宜性更高;东南部受风灾影响更大,35°坡度的气候适宜性更高。阿拉善盟、河套灌区、土默川平原、鄂尔多斯市大部、燕山丘陵区东南部、西辽河平原南部等地区,光热资源匹配良好,风雪灾风险最低,为日光温室最适宜区,也是当前和未来设施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内蒙古东北部的大兴安岭沿麓地区,光温资源匮乏,温室生产能耗大,暴雪灾害频繁,为不适宜区。
武荣盛吴瑞芬金林雪王惠贞刘姝宁姜少杰刘霞霞郑诗然
关键词:日光温室气候适宜性区划坡度
1961—2017年内蒙古霜冻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被引量:2
2020年
为深入研究内蒙古霜冻发生的演变规律,提高防霜减灾能力,促进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1961—2017年内蒙古107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地温资料为基础,根据霜冻气候指标统计霜冻日数,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旋转正交经验函数(REOF)分析法及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内蒙古霜冻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和突变情况。结果表明,(1)内蒙古地区平均霜冻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变化程度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从内蒙古各地区霜冻日数近57年的平均值分布特征来看,东北部地区霜冻日数最多、西部和东南部地区略少。(3)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内蒙古年平均霜冻日数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7年。(4)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REOF分析可知,内蒙古霜冻日数空间变化特征受气候因素、地形等因素影响,分为中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等3个区域,中西部地区霜冻日数减少趋势最为明显,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该地区可能成为霜冻脆弱区。
王惠贞李丹吴瑞芬吴向东
关键词:年际变化突变EOF
基于GIS的内蒙古春小麦干热风风险精细化区划被引量:9
2019年
利用1981-2010年内蒙古地区春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6-8月)119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和春小麦品种试验的发育期观测资料以及1987-2015年春小麦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资料等,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依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开展内蒙古春小麦干热风风险精细化区划与评估,并提出趋利避害的建议。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区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北部及鄂尔多斯市西北部春小麦发生干热风灾害的风险最高,大兴安岭山区、东部偏南区西部的燕山丘陵及阴山南麓发生干热风灾害的风险最低,其余地区为风险中值区及中低值区。区划结果与内蒙古各地春小麦千粒重及产量变化的实际情况较吻合,可为春小麦干热风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杨志捷金林雪武荣盛王惠贞吴瑞芬
关键词:春小麦干热风模型构建区划
大豆关键品质成分的气象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为评价大豆气候品质,优化布局优质大豆产区、提升大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利用2005—2018年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主栽品种内豆4号的品质分析、发育期和同期气象观测等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典型年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期,并构建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品质成分与关键气象因子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是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的主导气象因子,而影响大豆脂肪含量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温度;8月上旬至9月上旬(结荚期~鼓粒期)是影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共同关键期,也是影响大豆品质形成的最关键阶段。大豆进入开花期后,气温高、降水多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而开花初期和结荚鼓粒期气温较低、成熟期气温较高,利于大豆脂肪含量的提高。在分析生物学意义基础上优选因子,构建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与关键影响因子定量关系模型,拟合率均较高。通过对2019年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的模拟检验,预报效果较好。
王惠贞唐红艳牛冬吕淼
关键词:大豆气象因子
内蒙古大豆干旱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被引量:6
2020年
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同时也是干旱灾害的高发区,因此,加强内蒙古地区大豆干旱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利用内蒙古地区119个站点的气象资料、地理信息、人口经济等指标,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建立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的大豆干旱风险区划模型,并利用GIS技术绘制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大豆干旱综合风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岭西部分农区及西部大部,风险中值区主要分布在岭西大部及岭东南、东部偏南部分区域及西部偏东地区,风险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兴安盟西部、通辽市偏西南、赤峰市大部、中部偏南大部分地区。针对各风险区提出了趋利避害的建议,且经验证发现区划结果精度较高,与内蒙古各地大豆减产率及旱灾的实际情况较吻合,可为大豆干旱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金林雪唐红艳武荣盛王惠贞刘林春
关键词:干旱风险评估区划大豆
草地螟2代幼虫发生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方法——以兴安盟为例
2016年
[目的]明确兴安盟草地螟2代幼虫的发生规律并建立2代幼虫与气象因子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1980~2015年草地螟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典型年份对比分析法,研究影响草地螟2代幼虫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及气象指标,并采用气象因子加权方法建立2代幼虫发生的气象等级预报模型。[结果]影响草地螟2代幼虫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为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降雨日数和高温日数。当1代成虫出现蛾峰后1~10 d平均气温22.0~24.0℃、降雨量30~100 mm、相对湿度60%~80%、降雨日数6~8d、无高温日数时,最适宜草地螟1代成虫产卵、孵化和2代幼虫发生;而1代成虫出现蛾峰后1~10 d持续低温多雨(高湿)或者高温少雨(低湿)天气会明显抑制草地螟1代成虫产卵和孵化,导致2代幼虫轻发生甚至不发生;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有草地螟1代成虫监测资料的8 a中,适宜发生(1级)和不适宜发生(3级)的回代结果与实际完全相符(占88%),较适宜发生(2级)的回代结果与实际相差1个等级(占12%),说明模型预报气象等级1级和3级效果较好。[结论]研究结果为开展草地螟2代幼虫气象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唐红艳王惠贞
关键词:气象指标
基于CLDAS数据的内蒙古春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被引量:7
2020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V2.0)的逐小时0.0625°×0.0625°分辨率的气温、降水格点数据,结合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站1981—2015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充分考虑内蒙古地区春小麦生产和农业气候特点,基于气候适宜度和关键气象因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春小麦气候区划指标,划分了春小麦综合区划等级,采用Arc GIS栅格计算和多元回归模型方法对区划指标要素进行空间化,形成内蒙古自治区春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图并进行了分区评述。结果表明:基于CLDAS格点数据的春小麦农业气候区划结果与基于站点气象数据的区划结果趋势一致,但分布细节更为精细合理,且各气象站点综合区划结果与对应旗县1987—2016年春小麦平均单产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0,P<0.01),说明分区结果能够反映气候变暖背景下内蒙古春小麦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分布特点;内蒙古春小麦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是阶段性干旱和扬花灌浆期的干热风,制约了春小麦产量的稳定提高,其中河套灌区、西辽河平原灌溉条件良好,大兴安岭沿麓自然降水充沛,为春小麦最适宜种植区;阴山沿麓东段、大兴安岭北麓和南麓偏南地区,水热适宜,干热风风险低,为适宜种植区;阴山南北麓、燕山丘陵区、西辽河平原的旱作农区,由于在春小麦关键生长期易遭遇阶段性干旱,为较适宜种植区;内蒙古西部的主要旱作农区,自然降水与作物生长的供需矛盾非常尖锐,且干热风风险高,为不适宜种植区。本研究结果对内蒙古春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武荣盛吴瑞芬金林雪王惠贞越昆宋海清林泓锦郑凤杰
关键词:春小麦农业气候区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