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丽

作品数:14 被引量:314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学成
  • 6篇化学成分
  • 4篇ORBITR...
  • 4篇UHPLC
  • 3篇色谱
  • 3篇Q
  • 2篇相色谱
  • 2篇黄酮
  • 2篇活性
  • 1篇胆碱
  • 1篇胆碱酯酶
  • 1篇胆碱酯酶抑制...
  • 1篇丁酰胆碱酯酶
  • 1篇豆素
  • 1篇杏仁
  • 1篇鸦胆子
  • 1篇药根碱
  • 1篇药理
  • 1篇药理活性
  • 1篇药理作用

机构

  • 14篇上海中医药大...
  • 8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安庆医药高等...
  • 1篇上海上药杏灵...

作者

  • 14篇王永丽
  • 9篇侴桂新
  • 6篇刘伟
  • 4篇尉小慧
  • 4篇刘伟
  • 2篇王峥涛
  • 2篇王长虹
  • 2篇赵森淼
  • 1篇刘从进
  • 1篇黄广建
  • 1篇刘平
  • 1篇程雪梅
  • 1篇陈佳美
  • 1篇吴其国
  • 1篇徐莹
  • 1篇李思蒙
  • 1篇吴佳丽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草药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成药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分析黄连解毒汤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组织分布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运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实现高效、快速、精准分析鉴定黄连解毒汤的化学成分及大鼠ig后其主要成分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方法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通过HRMS的正、负离子监测模式,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功能(Full MS/dd-MS^(2)),对黄连解毒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及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大鼠口服黄连解毒汤后血及组织中的移行成分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化合物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结合对照品比对确认与相关文献报道分析,从黄连解毒汤中共鉴定出110种化学成分,包括36种黄酮类、28种环烯醚萜、15种生物碱、15种有机酸、5种木脂素以及11种其他类化合物。大鼠ig黄连解毒汤后,分别从血清、心、肝、脾、肺、肾、脑、睾丸中检测到40、50、55、65、61、62、32、46种原型成分。根据各原型成分在原方、血清及各组织中的均一化峰面积,可知栀子新苷、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柏碱等成分在肝、肾等组织中有较大的暴露量。结论借助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系统、准确、快速地实现了黄连解毒汤化学成分鉴定,并揭示了黄连解毒汤大鼠ig给药后主要成分的组织分布特征,为后续黄连解毒汤潜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王永丽黄广建刘从进戚胜兰李荣胜刘伟
关键词:黄连解毒汤药根碱黄柏碱
千里香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研究千里香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千里香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千里香脂素(1)、8-去甲基川陈皮素(2)、ficusal(3)、lariciresinol-4′-monomethy ether(4)、(±)-5′-methoxy-4′-O-methyllariciresinol(5)、diospyrosin(6)、(-)-9′-O-E-feruloyl-lyoniresinol(7)、7-O-methylphellodenol-B(8)、欧芹烯酮酚甲醚(9)、3,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苯丙酮(10)、4′-羟基-5,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1)、5-羟基-6,7,3′,4′-四甲氧基二氢黄酮(12)、4′-羟基-5,7,3′-三甲氧基二氢黄酮(13)、5,7,3′,4′,5′-五甲氧基二氢黄酮(14)、2′,4-二羟基-3′,4′,6′-三甲氧基查尔酮(15)、2′,3-二羟基-4,4′,6′-三甲氧基查尔酮(16)、楝叶吴萸素B(17)、2′-羟基-3,4,5,4′,6′-五甲氧基查尔酮(18)、2′-羟基-3,4,4′,6′-四甲氧基查尔酮(19)、5,8-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20)、3′-羟基-5,6,7,8,4′,5′-六甲氧基黄酮(21)、5,3′,5′-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2)、5,7,3′-三羟基-8,4′-二甲氧基黄酮(23)、3′-羟基-5,6,7,4′-四甲氧基黄酮(24)、5,7,3′,4′,5′-五甲氧基黄酮(25)、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26),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8、10~13、15、16、20~24为首次从九里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千里香中分离得到。
王茹茹张珊珊许红涛王永丽侴桂新
关键词:化学成分木脂素黄酮香豆素
HPLC测定醋艾炭间羟基安息香酸的含量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不同产地醋艾炭间羟基安息香酸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为醋艾炭的质量控制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Preva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15∶8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25℃。结果:间羟基安息香酸在0.010 02~0.501 00μg具有良好的线性(r=1.000 0),平均回收率(n=9)97.39%,RSD 0.99%。结论:所建方法准确、简单、重复性好,不同产地醋艾炭间羟基安息香酸的含量差异显著。
王永丽尉小慧赵森淼刘伟刘伟刘伟王峥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分析荆银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其组织分布特征被引量:21
2020年
该研究借助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解析了荆银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灌胃后其主要成分的组织分布特征。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甲醇-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通过化合物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结合对照品比对确认,从荆银颗粒中共鉴定出106种化学成分,包括24种有机酸类、47种黄酮类、10种环烯醚萜类、21种皂苷类及4种其他类化合物。大鼠灌胃荆银颗粒后,分别从血清、心、肝、脾、肺、肾、脑、脂肪、睾丸中检测到48,30,25,23,45,34,39,26,19种原型成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同时定量分析绿原酸、獐牙菜苦苷、咖啡酸、獐牙菜苷、甘草苷、升麻素苷、牛蒡子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牛蒡子苷元的LC-MS分析方法,并完成上述9种成分在血清、肝、肺中的含量测定。研究发现,大鼠灌胃荆银颗粒后,上述9种原型成分可快速吸收入血并分布到肝和肺组织中,除牛蒡子苷元外,其余8种化学成分在血清和肺组织中的暴露在1 h达到峰值。其中给药1 h后,肺组织中各成分的暴露量依次为獐牙菜苦苷[(75 191.0±3 483.21) ng·g-1]>牛蒡子苷[(2 716.5±36.06) ng·g-1]>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585.1±0.71) ng·g-1]>牛蒡子苷元[(437.45±3.18) ng·g-1]>绿原酸[(308.1±5.66) ng·g-1]>升麻素苷[(211.35±2.19) ng·g-1]>獐牙菜苷[(184.3±9.05) ng·g-1]>咖啡酸[(175.95±2.05) ng·g-1]>甘草苷[(174.78±153.34) ng·g-1]。该研究借助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实现了荆银颗粒化学成分的快速、准确分析,并揭示了荆银颗粒大鼠灌胃给药后主要成分的组织分布特征,为后续荆银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药代学信息和指导。
王永丽张聪聪张凤黄坚王丹丹赵咏芳刘伟葛广波徐建光
关键词:化学成分环烯醚萜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研究清肺排毒汤化学成分及小鼠组织分布被引量:24
2020年
目的旨在开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协定通用处方清肺排毒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小鼠组织分布研究,为其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UHPLC-Q-Orbitrap HRMS对清肺排毒汤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mL/min。基于化合物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结合对照品比对确认,实现复方主要化学成分的快速、精准识别。在此基础上,对小鼠ig清肺排毒汤后血及组织中的移行成分进行了鉴定,并建立了同步测定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野黑樱苷、甘草苷、金丝桃苷、橙皮苷、黄芩苷、次野鸢尾黄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小鼠ig清肺排毒汤后上述9种入血成分的组织分布进行研究。结果从清肺排毒汤中共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ig给药后,在小鼠血清、心、肝、脾、肺、肾中分别鉴定出12、9、9、8、10、10种化学成分。发现9种化学成分可快速吸收并分布到多个组织,在0.5 h时血清及各组织中除黄芩苷之外的8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均达到峰值,黄芩苷含量峰值出现在2 h或4 h。重点关注的肺组织中0.5 h时各成分的暴露量依次为麻黄碱(2759.11±784.39)ng/g>野黑樱苷(1819.7±427.28)ng/g>伪麻黄碱(880.60±287.97)ng/g>苦杏仁苷(304.43±234.70)ng/g>橙皮苷(78.33±38.38)ng/g>次野鸢尾黄素(8.62±4.66)ng/g>黄芩苷(8.53±1.91)ng/g>金丝桃苷(7.72±1.63)ng/g>甘草苷(7.68±5.19)ng/g;2h时成分含量为麻黄碱(776.61±148.40)ng/g>野黑樱苷(325.20±104.17)ng/g>伪麻黄碱(212.21±44.63)ng/g>黄芩苷(71.72±23.96)ng/g>苦杏仁苷(46.39±36.45)ng/g>橙皮苷(13.39±10.99)ng/g>金丝桃苷(3.11±0.75)ng/g>甘草苷(2.86±0.46)ng/g;4 h时各成分质量分数为麻黄碱(327.61±212.59)ng/g>野黑樱苷(173.77±58.21)ng/g>伪麻黄碱(84.68±59.04)ng/g>黄芩�
刘伟葛广波王永丽黄恺陈佳美王长虹刘平
关键词:HRMS
虫草菌丝脂溶性部位的GC-MS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虫草菌丝中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提取虫草菌丝中的脂溶性成分,通过10%硫酸-甲醇对提取物进行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虫草菌丝脂溶性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使用VF-Waxms型毛细管色谱柱(60 m×0.25μm,0.25μm)进行分离,载气为高纯度氦气,进样温度220℃,流速1 mL·min^(-1);电离方式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30℃,溶剂延时3 min,m/z 30~600。采用建立的GC-MS方法对6批次虫草菌丝脂溶性部位中13种脂肪酸进行定量测定。结果从虫草菌丝中初步鉴定49种脂溶性成分,包括17种脂肪酸类、8种酮类、5种烷烃类、3种酰胺类、2种醇类、3种醚类、7种非脂肪羧酸酯类以及4种其他类化合物。其中脂肪酸类成分在虫草菌丝脂溶性成分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9.40%,占绝对优势。完成了6批次虫草菌丝13种主要脂肪酸(占所有脂肪酸类成分的97.08%)的含量测定,总量在25.44~41.47 mg·g^(-1)之间。其中油酸、亚油酸与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在18.06~29.98 mg·g^(-1)之间。结论采用GC-MS法完成虫草菌丝脂溶性部位化学成分的鉴定以及主要脂肪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虫草菌丝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刘伟刘伟王永丽王永丽张定棋陈佳美刘平
关键词:虫草菌丝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脂肪酸
牛耳枫的化学成分及抗胆碱酯酶活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牛耳枫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脂酶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MCI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牛耳枫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谱法、质谱法以及参考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UPLC-MS/MS方法测定化合物的抗乙酰胆碱酯酶(ACh E)及丁酰胆碱酯酶(BCh E)活性。结果:从牛耳枫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oxymaltol(1),secodaphniphylline(2),2,6-dimethyl-3-hydroxychromone(3),deoxycalyciphylline B(4),calyciphylline A(5),daphnezzomine M(6),deoxyisocalyciphylline B(7)。其中化合物4和7具有抗ACh E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8.83±21.41)μmol·L^(-1)和(56.15±11.02)μmol·L^(-1);化合物2,4,5和7具有抗BCh E酶活性,IC50分别为(0.31±0.15),(54.53±3.33),(811.17±22.49)μmol·L^(-1)和(8.13±0.78)μmol·L^(-1)。结论:化合物1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2和化合物7具有较强的抗BCh E活性,具有开发为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潜力。
王永丽刘伟尉小慧侴桂新
关键词:化学成分乙酰胆碱酯酶丁酰胆碱酯酶胆碱酯酶抑制剂
山药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05
2020年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山药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糖、氨基酸、脂肪酸、山药素类化合物、尿囊素、微量元素、淀粉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调节脾胃、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山药的研究报道,综述山药在种属来源、真伪鉴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准及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陈梦雨刘伟侴桂新王永丽
关键词:山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炒椿皮配方颗粒HPLC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建立炒椿皮配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资生堂MGⅡC_(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为10μL,以铁屎米酮为参照,建立炒椿皮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利用对照品对其共有峰进行指认,并对炒椿皮饮片、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同时以铁屎米酮为对照品,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29∶7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量为20μL,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所建立的炒椿皮配方颗粒HPLC特征图谱共确定了9个特征峰,指认了其中3个,各样品特征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为0.984~1.000。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铁屎米酮质量浓度为1.018~12.216μg·mL^(-1)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铁屎米酮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2%,RSD<2%;10批炒椿皮配方颗粒中铁屎米酮质量分数为0.2097~0.2159 mg·g^(-1)。结论:建立的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为炒椿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杨明霞王永丽侴桂新
关键词:铁屎米酮
黄花蒿水提物黄酮苷类成分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MCI柱色谱、硅胶柱色谱、中压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从黄花蒿水提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2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甲氧基万寿菊素-7-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荭草苷(2)、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8-C-β-L-吡喃阿拉伯糖苷(3)、芹菜素-6-C-β-D-吡喃半乳糖-8-C-β-L-吡喃阿拉伯糖苷(4)、芹菜素-6-C-β-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5)、芹菜素-6-C-α-L-呋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β-D-吡喃葡萄糖苷(7)、芹菜素-6-C-α-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8)、芹菜素-6,8-二-C-吡喃葡萄糖苷(9)、万寿菊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6-C-吡喃葡萄糖苷(11)、牡荆素(12)、山柰酚-3-O-β-吡喃半乳糖-(1→2)-β-吡喃葡萄糖苷(13)、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4)、万寿菊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7-甲氧基-栎草亭-6-O-β-D-吡喃葡萄糖苷(1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7)、假荆芥属苷(18)、芦丁(19)、山柰酚-3-O-β-槐糖苷(20)和万寿菊素-3-O-β-D-芦丁糖苷(2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6、7、10、11、13、15、16、18、20、21为首次从黄花蒿中分离得到。通过ELISA法检测新化合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L-6蛋白表达实验测定了新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在高(100μmol·L^(-1))、中(50μmol·L^(-1))、低(25μmol·L^(-1))浓度均能表现出显著抑制IL-6蛋白的生成与表达。
吴其国吴其国黄乐怡王永丽王永丽
关键词:黄花蒿水提物黄酮抗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