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晓军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人类学
  • 1篇专访
  • 1篇文学
  • 1篇民族
  • 1篇民族认同
  • 1篇卡罗
  • 1篇白族
  • 1篇大理白族

机构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密歇根大学

作者

  • 2篇蒋晓军
  • 1篇张亚辉
  • 1篇赵玉中
  • 1篇冯娴
  • 1篇那培思
  • 1篇王博

传媒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对云南大理白族的表述与自我表述的再思考被引量:11
2008年
本文讨论的是云南大理白族的人类学表征问题。1941年费子智(C.P.Fitzgerald)的《五华楼》(The Tower of Five Glories)出版以后,白(民家)在人类学著作中有了不同的描述。在英国研究人员费子智的笔下,民家为"部落民";几年之后,许琅光(Francis L.K.Hsu)在1948年出版的《祖荫之下》(Underthe Ancestor'sShadow)一书中将其描绘成"典型的汉人"。1956年,白族被正式识别为一少数民族,并以大理为中心成立了自治州。但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又一次对白族认同问题展开了辩论。一些学者认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时代,白族正经历着一场民族文化的复兴,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白族认同与国家的民族优惠政策相关联。本文尝试对研究者们怎样表述白族认同的方式进行了探讨,着重于分析他们使用何种标准作为认同的标记,以及这些标记又是怎样影响到大理人自我表述的途径的。
那培思赵玉中蒋晓军
关键词:大理白族民族认同
文学与人类学漫谈——美国北卡罗来拉大学乐钢教授专访被引量:1
2008年
乐钢教授在访谈中从自己的军旅生活、海外学术活动以及西北、西南的旅行经验出发,谈到了他从比较文学研究转变为人类学"票友"的过程,展示出其跨学科、跨文化和跨区域的学术研究特点,与此同时,他还以长期的藏区考察经历和香格里拉的个案研究,讲述了他对西方相关的中国边疆族群问题的反思,并触及到更为广泛的发展与环保问题,对目前学界的西南研究导向也作了客观评价。
张亚辉冯娴王博蒋晓军乐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