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斌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医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关节
  • 3篇关节镜
  • 2篇增殖
  • 2篇肉瘤
  • 2篇迁移
  • 2篇胫骨
  • 2篇胫骨髁
  • 2篇胫骨髁间
  • 2篇胫骨髁间嵴
  • 2篇胫骨髁间嵴骨...
  • 2篇髁间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迁移
  • 2篇细胞增殖
  • 2篇螺钉
  • 2篇螺钉治疗
  • 2篇骨肉瘤
  • 2篇股骨
  • 2篇股骨粗隆

机构

  • 1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11篇郝斌
  • 5篇杨亚军
  • 4篇王真
  • 4篇万钧
  • 3篇岳建明
  • 3篇万宁军
  • 3篇罗小军
  • 2篇温鹏
  • 1篇姚占川
  • 1篇杨晓宇
  • 1篇靳丁丁
  • 1篇朱思佳
  • 1篇樊涛
  • 1篇赵飞
  • 1篇牛东生
  • 1篇孙玺淳
  • 1篇郝宏毅
  • 1篇王庆锋
  • 1篇李阳
  • 1篇高英

传媒

  • 6篇宁夏医学杂志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高强线结和ORTHOCRD PK螺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关节镜下高强线结和ORTHOCRD PK螺钉在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31例胫骨髁间嵴骨折采用关节镜下高强线ORTHOCRD PK螺钉治疗,应用IKDC主观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复查X线片:骨折复位满意、愈合良好,膝关节无不稳定等现象。术后6周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恢复到受伤前水平,逐渐进行体育运动。前抽屉试验阴性、Lachman试验阴性,患者末次随访IKDC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关节镜下高强线结和ORTHOCRD PK螺钉在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不仅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效果,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能尽快使膝关节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效果满意。
郝斌万钧
关键词:关节镜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骨转移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2024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术后骨转移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患者近期疗效、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卡氏(KPS)评分改善情况、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总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42例肿瘤转移患者的病灶靶区粒子植入中位数26粒;平均匹配周缘剂量(118.75±6.58)Gy,有效率52.38%,局部控制率73.81%;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疼痛程度轻于治疗前(P均<0.05);KPS评分高于治疗前,功能状态优于治疗前(P均<0.05);随访截止到2023年12月,42例患者最短PFS时间为5个月,最长PFS时间为19个月,中位PFS时间11.56(95%CI:7.2~15.1)个月;中位OS时间21.6(95%CI:15.7~26.8)个月,总生存率为47.62%;术后仅出现针道轻度渗血、低热及局部血肿等轻度不良反应。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提高肿瘤骨转移患者病灶控制率,降低癌痛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或改善功能状态,安全可靠。
倪效波朱思佳王真郝斌高英郝宏毅郝万庆
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
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及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及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21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复位效果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较,采用改良Stoppa入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P<0.05),术后1周VAS评分髂腹股沟入路组明显高于改良Stoppa入路组(P<0.05)。在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骨折复位效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Stoppa入路组明显优于髂腹股沟入路组。结论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相比,改良Stoppa入路缩小了手术切口、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在显露髋臼四边体以及高位耻骨支和双侧骨盆髋臼损伤方面更具优势,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效果更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甲升姚占川岳建明杨晓宇罗小军郝斌杨亚军樊涛马涛
关键词:骨盆骨折髋臼骨折髂腹股沟入路改良STOPPA入路
关节镜辅助下髌股韧带重建治疗无骨性结构异常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观察
2019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无骨性结构异常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76例,取同侧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髌股韧带,髌骨侧采用髌骨骨槽加双锚钉固定,于关节内整髌骨轨迹匹配,股骨侧采用界面螺钉固定。如外侧支持带挛缩给予松解外侧支持带,所有入选病例均排除骨性结构异常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评价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及影像学评价。结果术后随访均无髌骨再次脱位及髌骨骨折,恐惧试验均阴性。末次随访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94. 30±4. 26)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4. 30±5. 32)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6. 32±0. 72)分,影像学髌股适合角(5. 72±1. 20)°、髌骨外移率(0. 50±0. 1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髌股韧带重建治疗无骨性结构异常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可靠。
郝斌闫文磊万钧杨亚军
关键词:髌骨脱位关节镜
弹性钉和接骨板治疗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对比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弹性钉和接骨板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腓骨多段骨折病例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19~51岁,平均(35.4±4)岁。完善相关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在伤后5h~7d,22例行弹性钉治疗(A组),16例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B组)。术后病例随访,行X线片检查、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等指标。结果 A、B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钉治疗腓骨多段骨折相对于锁定接骨板,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等优势,是一种优良的腓骨骨折治疗方法。
岳建明杨亚军郝斌罗小军马涛温鹏
关键词:腓骨骨折弹性钉接骨板
miR-24-3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miR-24-3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调控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骨肉瘤标本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10例,RT-qPCR检测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4-3p的相对表达量。MG-63细胞转染miR-24-3p mimics或miR-24-3p inhibitor后,RT-qPCR检测miR-24-3p干扰及过表达效率。通过CCK-8及EdU实验评估骨肉瘤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CNA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miR-24-3p表达显著下调。敲降miR-24-3p表达后,CCK-8及EdU实验结果表明MG-63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划痕实验和Tranwell实验结果显示MG-63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增加,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细胞凋亡降低(P<0.001)。过表达miR-24-3p表达后,CCK-8、划痕实验和Tranwell实验结果显示MG-6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增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24-3p mimics组PCNA蛋白表达降低,miR-24-3p inhibitor组PCNA蛋白表达增加。结论:miR-24-3p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下调,并且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发挥抑癌作用,有望成为骨肉瘤治疗的靶点之一。
万宁军陶亚梅郝斌许少伟王真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增殖
股骨粗隆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Jenson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探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型人工股骨头(Great trochanter fracture,G.T.F.)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Jenson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2月,共收治高龄Evans-Jenson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其中内固定失败1例,男4例,女8例,年龄75~86岁,平均79.5岁。所有患者均行G.T.F.置换术。结果病例除1例失访外其余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9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病人均术后3周下地,未发生关节脱位及各种并发症。结论对年龄75岁以上,患有骨质疏松,Evans-JensonⅢ型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股骨粗隆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有效的。
岳建明郝斌杨亚军万钧罗小军赵飞靳丁丁温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症状性脊椎血管瘤合并脊髓功能损害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脊椎血管瘤是一种脊柱良性病变,表现为脊椎内血管组织异常增生。尸检结果显示,脊椎血管瘤发生率为10%~12%,通过影像学手段筛查脊椎血管瘤的发病率为10%~27%,可见脊椎血管瘤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很高[1-3]。有研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将脊椎血管瘤分为无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疼痛性脊椎血管瘤和合并脊髓功能损害的脊椎血管瘤[4]。目前,临床所说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即为后两种类型总称,仅占脊椎血管瘤的0.9%~1.2%。近40年间,84例症状性血管瘤仅有28.6%的患者出现脊髓受压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或截瘫[5]。因此,合并脊髓功能损害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在临床中较少见,且目前关于其手术治疗方面的国内外报道较少。由于脊椎血管瘤为富血供病变,术中出血汹涌,手术难度及危险系数极高,因此对脊髓或神经根减压方式和病变椎体的处理方法尚无一致观点[6-10]。笔者对合并脊髓功能损害的脊椎血管瘤治疗现状综述如下,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万宁军陶亚梅牛东生王真王庆锋郝斌
关键词:脊椎血管瘤脊髓损害
体外冲击波治疗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后冲击波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6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骨折愈合率,比较2组患者术后VAS、HAMA、HAMD、Harris评分。结果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A组在术后1~3个月、3~6个月、6~9个月、9~12个月骨折愈合率高于B组(P<0.05)。术后1个月、2个月VA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术后1个月HAMA、HAMD评分比较,A组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相比较,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1年2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早期给予体外冲击波干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能改善患者身心健康,并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李航宇郝斌李阳宫伟李明渊孙玺淳马甲升马晓军杨亚军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lncRNA DIO3OS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lncRNA DIO3OS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调控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骨肉瘤标本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标本6例,qRT-PCR检测骨肉瘤组织中DIO3OS表达。MG-63细胞转染si-DIO3OS或pcDNA3.1-DIO3OS,敲降或过表达DIO3OS后,通过CCK-8实验评估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MG-63迁移与侵袭能力。基于TARGET数据库,根据患者骨肉瘤组织中DIO3OS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Kaplan Meier生存分析评估DIO3OS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qRT-PCR结果显示,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DIO3OS表达下调。敲降DIO3OS表达时,CCK-8实验结果表明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能力增加,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G-63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增加(P<0.05)。过表达DIO3OS后,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G-63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减弱(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DIO3OS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lncRNA DIO3OS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下调,并且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DIO3OS高表达的骨肉瘤患者预后较好。
万宁军许少伟马剑郝斌王真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增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