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晖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战略推进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生物安全
  • 2篇病毒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新疆出血热
  • 1篇新疆出血热病...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治疗性
  • 1篇染病
  • 1篇猪瘟
  • 1篇抗体
  • 1篇非洲猪瘟
  • 1篇埃博拉
  • 1篇埃博拉病毒
  • 1篇GIS
  • 1篇出血热
  • 1篇出血热病毒
  • 1篇传染
  • 1篇传染病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文...
  • 2篇国家知识产权...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篇刘欢
  • 5篇陈晓晖
  • 3篇吴跃伟
  • 2篇陈逗逗
  • 1篇焦洪涛
  • 1篇梁慧刚
  • 1篇龚睿
  • 1篇雷瑞鹏
  • 1篇黄翠
  • 1篇谢峰
  • 1篇王淇
  • 1篇张怀东

传媒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国发明与专...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非洲猪瘟研究领域专利布局和竞争态势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2018年8月3日,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并在国内各地快速传播蔓延,给国民生活和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影响。面对我国面临的非洲猪瘟防控严峻形势,本文以反映科技应用的专利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科学计量方法对非洲猪瘟领域国际专利的申请时间、申请国家、专利权人、技术布局、保护强度等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1921年非洲猪瘟首次被报道,但直至本世纪初相关专利申请量才有所增加;我国、美国、加拿大等是非洲猪瘟专利的主要申请国家,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和抗病毒制剂是主要研发技术领域。虽然我国非洲猪瘟专利申请量较大,但今后需加强非洲猪瘟疫苗和抗病毒药技术领域的研发,同时需重视相关专利的知识产权保护。本文研究以期为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治提供情报参考和建议。
马丽丽吴跃伟陈晓晖陈逗逗宁峻涛王淇焦洪涛雷瑞鹏刘欢
关键词:非洲猪瘟生物安全
GIS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应用被引量:25
2017年
传染病是目前全球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之一,传染病防控与预警也已成为人类社会时刻关注的重大问题。对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从而研究疾病高发地区与高危人群,以及有关的危险因子,这是流行病学的重要内容。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采集、管理与分析功能,是传染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在传染病传播机理等基础理论指导下,利用数学模型和GIS技术对病原扩散、传染病传播进行模拟,是认知传染病传播等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手段,将提升我国应对传染病防控的科学决策和现场处置能力。本文将从传染病及其媒介监测分析、危险因素分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和二次开发和应用五个方面,重点介绍GIS技术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黄翠陈晓晖谢峰梁慧刚刘欢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传染病
世界范围埃博拉病毒相关专利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埃博拉病毒致病率和死亡率高,多年来导致多起大规模疫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物安全。本文对世界范围内埃博拉病毒相关专利申请的总量、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人国别等信息进行分析,对埃博拉检测、治疗和预防领域的技术研发热点进行简要总结。为我国科技人员开展埃博拉相关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保护提供参考。
陈晓晖宁峻涛马丽丽吴跃伟华宜丹王汉宸刘欢
关键词:埃博拉生物安全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新型治疗性抗体研制展望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人们认识的增加,烈性传染性病毒不断被发现和鉴定,高致病性、高传播性的病毒往往由于变异,导致反复流行。如在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多次暴发1931年首次分离到的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1];1937年发现于非洲,并于1999年传入美国且在多个州暴发的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2-3];1944、1956、1965年分别发现于俄国克里米亚、非洲刚果和我国新疆巴楚地区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aemorrhagic fever virus,CCHFV),1967年分离出该病毒,被我国称为新疆出血热病毒(Xinjiang haemorrhagic fever virus,XHFV)[4]。1967年在德国首次发现马尔堡病毒(Marburgvirus,MARV)[5];1976年发现,随后在非洲反复暴发流行的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EBOV)[6];1998—1999年在马来西亚暴发,2001—2009年连续在印度和孟加拉国流行的尼帕病毒(Nipahvirus,NiV)[7-8];2002年底出现,2003年在我国暴发流行的SARS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9];2012年出现于沙特阿拉伯,具有高致死率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10];2013年在我国多地出现的H7N9型流感病毒[11]。自2009年以来,中国加强了急性发热性疾病的监测与管理,发现了一种不明原因的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该病由一种新型病毒引起,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sus,SFTSV)[12]。目前,上述病毒感染几乎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因此,针对其研制特效药物,对于提高其防治水平、保障我国国民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刘欢张怀东陈晓晖龚睿
关键词:新疆出血热病毒抗体
依托大科学设施的生物安全国家实验室建设经验与启示被引量:7
2019年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依托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P4)建设生物安全国家实验室。通过对国外重要生物安全国家实验室的战略定位、管理运行机制、核心技术研发、法律法规、人员队伍培训、国际合作等进行调研,分析国外生物安全国家实验室的总体特点,对比我国在生物安全领域部署建设国家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以P4实验室大科学设施为核心建设生物安全国家实验室的建议。
马丽丽陈晓晖吴跃伟陈逗逗刘欢
关键词:生物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