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 作品数:6 被引量:91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长期施磷的产量效应及其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2013年 基于太湖地区8 a的长期试验,应用常规化学分析法和数学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即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稻麦全量秸秆还田(NPK+S)、无机肥配施鲜猪粪7.5 t.(hm2.a)-1(NPK+M7.5)及无机肥配施鲜猪粪15.0 t.(hm2.a)-1(NPK+M15)对稻麦轮作农田的作物产量、土壤各形态磷的累积及其潜在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施无机磷肥基础上,无论是秸秆全量还田还是配施不同量的猪粪,稻麦均没有显著增产;长期以常规无机磷肥用量配施猪粪,其土壤Olsen-P、Mehlich3-P、草酸盐磷(Pox)、CaCl2-P、水浸提磷(WEP)、总磷(TP)及土壤磷饱和度(degree of P saturation,DPS)等均显著增加,且配施猪粪量越大,各形态磷的累积量越大,土壤积累磷的环境风险越高;长期在常规无机磷肥用量基础上进行全量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土壤各形态磷并无显著累积.综合考虑稻麦的产量效应、土壤磷库表观收支平衡、磷素长期累积的环境风险及经济效益等,在本研究区域目前的土壤环境条件下,常规磷肥施用量(45 kg·hm-2)基础上进行全量秸秆还田这一施肥方式是值得推荐的. 颜晓 王德建 张刚 冉景 郑继成关键词:猪粪 秸秆还田 环境风险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麦季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明确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麦季土壤酶对肥力水平的响应机制,基于中科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无肥、化肥、化肥+中量猪粪、化肥+高量猪粪)对小麦拔节期和收获期土壤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提高土壤脲酶、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化肥+中量猪粪处理效果最佳,与无肥对照区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优于土壤养分,不同施肥处理小麦拔节期和收获期各种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 彭小兰 王德建 王灿 颜晓 张刚关键词:土壤酶活性 有机肥配施 小麦 生育期 长期施磷稻田土壤磷素累积及其潜在环境风险 被引量:32 2013年 应用常规化学分析法和数学统计方法,基于太湖地区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磷水平下[0(不施磷)、30 kg.hm 2.a 1(低磷)、60 kg.hm 2.a 1(适磷)、90 kg.hm 2.a 1(高磷)]稻麦轮作系统稻田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磷素流失引发的环境风险。在本试验区土壤环境条件下,可能发生稻田磷素淋溶及径流的土壤耕层(0~15 cm)Olsen-P临界值分别为26.0 mg.kg 1和24.8 mg.kg 1。连续13年适磷、高磷施肥,土壤耕层Olsen-P含量分别达到26.9 mg.kg 1和33.2 mg.kg 1,均高于临界值浓度,且已导致稻田田面水与30 cm渗漏水中总磷浓度显著升高,大大提高了稻田磷素淋溶及径流的风险。低磷施肥土壤Olsen-P长期稳定在(10.1±2.0)mg.kg 1水平,并且每年的稻麦产量与高磷、适磷处理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而长期低磷施肥土壤磷的流失风险也较小。因此,在太湖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下,磷肥不宜以常规适磷水平长期施用,建议以低磷水平(30 kg.hm 2.a 1)长期施用或以适磷水平(60 kg.hm 2.a 1)间歇式施用。 颜晓 王德建 张刚 薄录吉 彭小兰关键词:稻麦轮作系统 OLSEN-P 耕层土壤 田面水 渗漏水 长期施磷稻田土壤磷素累积及其潜在环境效应 基于太湖地区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磷水平0(不施磷)、30(低磷)、60(适磷)、90(高磷)kg·hm-2.a-1稻一麦轮作系统下稻田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磷素流失引发的环境风险.应用常规化学分析... 颜晓 王德建 张刚 彭小兰关键词:OLSEN-P 环境风险 田面水 渗漏水 长期施磷稻田土壤磷素累积及其潜在环境效应 基于太湖地区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磷水平0(不施磷)、30(低磷)、60(适磷)、90(高磷)kg·hm·a稻—麦轮作系统下稻田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磷素流失引发的环境风险。应用常规化学分析法和数学统计方法,... 颜晓 王德建 张刚 彭小兰关键词:OLSEN-P 环境风险 田面水 渗漏水 文献传递 底泥环保资源化利用及其风险评价 被引量:41 2013年 随着水体底泥疏浚工程的增多,底泥的处置已经成为不容忽视且日益重要的问题。从底泥的污染类型及危害、污染底泥修复技术、底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底泥利用的风险评估四个方面,综述了底泥在国内外的利用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底泥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土地利用、建筑材料、填方材料、污水处理材料和能源回收)以及底泥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评价,目的是实现底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有效型、环境友好型的底泥可持续发展道路。 薄录吉 王德建 颜晓 彭小兰 冉景关键词:疏浚底泥 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