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彪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沥青混合料劲度残留值的影响因素试验被引量:1
- 2014年
- 借助于四点弯曲小梁疲劳试验装置,采用对称循环加载方式,通过加载次数来设置循环,并且在不同的循环次数之间设定相应的恢复时间,研究了多个循环作用下不同的恢复方式、应变大小以及温度的大小与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残留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小梁在无约束情况时的劲度残留率要大于有约束时的劲度残留率,并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这两者之间的差值会越来越小。应变越小,则劲度残留率会越大,200με作用下劲度的残留率较大,400με和600με作用下对应的劲度残留率在循环次数少的时候比较接近,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二者之间的差异会明显。温度为5℃和15℃时的劲度残留率比较接近,25℃时的劲度残留率要大于5℃和15℃时的对应的劲度残留率。
- 丁彪郑传超邹玲
-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影响因素温度
-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面层参数对面层畸变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面层内部畸变能的变化规律,应用BISAR软件分析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面层的模量、厚度及泊松比等参数对面层畸变能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层间状态下沥青路面面层内部的最大畸变能可能发生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层间的连续性,提高面层的模量,增加面层的厚度及泊松比,可以有效减小面层的畸变能,从而提高柔性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面层畸变能最大值的位置与层间状态有关,当层间状态为连续时,最大畸变能的位置在面层厚度的1/3处,当层间状态为光滑时,最大畸变能的位置既可能在面层厚度的1/3处,也可能出现在面层底部。分析结果为以最大畸变能理论解释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长寿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 丁彪郑传超王兴平
- 关键词:道路工程模量厚度泊松比
- 成层软土地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研究
- 针对内陆河湖相软土地基成层条件复杂,采用一般分层总和法进行沉降计算误差大的问题,研究了典型结构模型:硬壳层—软土层—夹砂层—软土层—持力层条件下的沉降简化计算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有限元方法的精确计算和一般分层总和法的简化计...
- 张留俊丁彪王晓谋
- 关键词:沉降修正系数有限元正交试验
- 文献传递
- 变幅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伤试验被引量:3
- 2017年
- 为了深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解决现有疲劳性能研究中没有考虑实际路面所受荷载是变幅、重复的加卸载过程这一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加载顺序和加载幅值对沥青混合料粘弹性指标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变幅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相位角的变化,并选取耗散能作为损伤变量分析了变幅荷载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伤。试验结果表明:劲度模量与应变加载顺序有关;在低高加载顺序中,相位角在两阶段都表现为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在高低加载顺序中,相位角的变化与高低应变的幅值相关;应变在高低顺序加载下累积耗散能要高于低高顺序下的累积耗散能;当采用的前后加载幅值较大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 沙炯邢明亮张纪阳陈华鑫丁彪
-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
- 成层软土地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研究
- 本文针对内陆河湖相软土地基成层条件复杂,采用一般分层总和法进行沉降计算误差大的问题,研究了典型结构模型:硬壳层-软土层-夹砂层-软土层-持力层条件下的沉降简化计算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有限元方法的精确计算和一般分层总和法的简...
- 张留俊丁彪王晓谋
- 关键词:软土地基高速公路沉降计算沉降修正系数
- 文献传递
- 紫外老化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为研究紫外老化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的影响,开展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紫外老化试验。结果显示:在低温性能方面,紫外老化后,沥青的劲度增大,蠕变速率减小,并且在初始阶段增加较为明显;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试验结果显示,紫外老化对小梁的弯拉应变影响较小;在高温性能方面,DSR试验结果显示,紫外老化后沥青的粘弹性组分比例发生了变化,当温度较低时,复数模量会随着频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温度较高时,复数模量会随着频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大。沥青混合料在紫外老化后其动稳定度有所增加,车辙深度逐渐减小。
- 丁彪柯文豪左兴雷宇邹晓龙
-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沥青混合料紫外老化高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