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 作品数:13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投射系统的再语境化模式及功能变异 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从语境与再语境化视角探讨投射现象,对投射作为语言表征符号与现实的对应关系进行系统考察。在回顾投射系统及其功能的基础上,把投射结构置于语境的三个维度下研究其再语境化功能及变异规律。研究发现,投射结构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可以在语境之间将不同语场及语旨关系衔接起来;投射资源的配置模式顺应并建构语场与语旨关系配置。本研究对进一步厘清投射系统及其功能具有参考意义,对语篇分析及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刘向东关键词:语境 形意张力与以诗译诗——以赵彦春《英韵三字经》为例 2018年 本文探讨"以诗译诗"在语言不同层面的运作问题。研究表明,一首诗在其语言各层面的形意关系构成一个形意张力场,是诗之为诗的核心要义。诗之可译在于其形意张力的可译与趋同,进而做到"以诗译诗"。诗歌形意张力趋同可以从四方面进行运作:在两种语言共享的体系特征间进行切换、语言体系间的类比、语言层次间的协调与互补和文化张力趋同。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以诗译诗"的方法论。同时,本文以赵彦春《英韵三字经》为例,具体说明形意张力的切换如何在译诗中获得恰当的"相解"。 刘向东关键词:译诗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语言的综合征性质 被引量:8 2019年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探讨语言的综合征(Syndrome)性质。通过归纳综合征的普遍结构及其运作机制,系统分析综合征在语言词汇语法、语义、语境及社会文化中的体现。语法综合征性质源于词汇语法资源在特定语境下的共现关系。综合征存在于语言系统的各个层次,词汇语法、语义、语境、社会文化之间构成系统性的综合征体现关系。社会文化系统的共现特征是语言综合征的“自然”动因。 刘向东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共现 组合原则之是与非——从“the football under the table”谈起 被引量:1 2009年 Taylor(2002)提出,语义组合原则不能有效解决语义识解问题,提出语言的组合是"部分组合",与"严格组合"相对立。本文通过分析发现,Taylor对组合原则的分类不具有科学意义,他对组合原则的理解存在偏差,论证过程中也存在逻辑错位。因此,其依据例证"the football under the table"所得出的结论对组合原则不构成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对组合原则及语言的分析性予以科学定位。 刘向东关键词:语义内涵 话语生态、自媒体与后现代——社会符号学视角 被引量:10 2015年 首先,从社会符号学视角拓展了话语生态的要义,用于解释社会生活中话语主体的存在状态和关系体系;其次,运用话语生态的系统性特征来描写分析自媒体语境下现代社会的话语生态特征及这种现象发生的哲学动因。研究发现,自媒体是建构现代话语生态系统的媒介机制和外部环境,后现代思维模式是其内部动因。 刘向东关键词:自媒体 社会符号学 后现代主义 类型学视角下对语境与语域概念的再认识 被引量:5 2018年 文章首先回顾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体系下语域概念的核心要义及其在语言系统中所处的层次和功能,指出韩礼德对语域概念的经典论述可以借鉴功能类型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更精密的描写。通过对语境三变量进行各自维度上的次范畴化,语境可以分出不同的活动场、语旨关系和符号实现模式。以此为标准,我们可以把语境分析为三个维度的次范畴构成的矩阵,并对不同语域类型及次类型进行更精确的描写和分析。研究还表明,语域的作用机制具有递归性,语境的三个维度动态地决定语域类型。 刘向东关键词:语境 两种范畴观对立的消解——以词类划分为例 被引量:1 2014年 在后学背景下,存在两种几乎完全对立的范畴理论——经典理论与原型理论,这两种理论在范畴的界定、范畴的清晰性与模糊性、范畴成员地位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探讨两种理论之间分歧的根源以及对立消解的可能性。研究证明,两种范畴观处于人类认识系统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上,各自有其作用范围,不构成对立关系。两种范畴观的对立在一个更大的体系中可以消解,各自对人类认识做出应有的贡献。 刘向东 陈立杰关键词:消解 词类划分 英语投射资源的配置模式及功能变异 2021年 通过重新整合英语投射资源,本文提出"投射力"概念,说明投射资源配置模式在实现语篇功能时的系统差异。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英语投射系统等级模型,并以语篇类型为参照,说明投射资源配置模式在不同语篇中的功能变异。研究发现,投射力、语篇类型、社会文化语境之间构成投射功能映射关系,体现为不同语篇类型中的特定投射资源配置模式。 刘向东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篇类型 社会文化语境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层级-示例”矩阵关系看生态语言学 2024年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探讨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研究路径、研究对象和内容。文章首先对生态语言学进行了简要综述与评论,然后以语言作为社会符号所处的“层级”与“示例”维度矩阵关系为基础,对生态语言学涉及的核心要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层级-示例”矩阵可为生态语言学各要素提供参照系;生态语言学是一种适用语言学,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 刘向东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层级 论习语的可分析性——以kick the bucket为例 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分析典型习语kick the bucket的产生和运作机制,构建习语的多维分析模式,给习语的可分析性以较合理的定位和解释。研究发现,习语的产生和运作涉及语言共时、历时、规约、级阶重组等一系列语言维度,对习语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维度在语言系统内的价值及相互关系。事实证明,习语的可分析性是伪可分析性。 刘向东关键词: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