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忠耘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1篇艺文志
  • 1篇意象
  • 1篇中风
  • 1篇生命
  • 1篇生命内涵
  • 1篇士人
  • 1篇判官
  • 1篇人格
  • 1篇魏晋
  • 1篇魏晋士人
  • 1篇小说
  • 1篇李清照词
  • 1篇汉书·艺文志
  • 1篇风雨
  • 1篇白雪
  • 1篇《白雪歌送武...
  • 1篇《春秋左氏传...
  • 1篇《汉书·艺文...
  • 1篇春秋

机构

  • 5篇绵阳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吴忠耘
  • 1篇沈曙东

传媒

  • 4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四川烹饪高等...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琱玉集》引《春秋》考被引量:1
2015年
古类书《琱玉集》残卷中六则引自《春秋》的材料,与现存《春秋》、《春秋左氏传》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彰显出编者在编辑词条时文献来源的非单一性。《琱玉集》对原始文献进行删改、润色,更注重情节,使之故事化,追求一种民间叙事,传达出《琱玉集》明显不同的写作性格和写作诉求,也彰显出早期类书的编写特点。
吴忠耘
关键词:《春秋左氏传》
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观被引量:2
2007年
先秦两汉所建立和崇尚的一种群体人格观,而魏晋士人在生命意识的推涌下追求和建立理想人格———“自然”人格,这是魏晋人以“自然”为哲学底蕴的生命意识所决定的,将“自然”之道在人格生命深处内化为“真”。“自然”人格观的表现为率性而为的真情、深情乃至殉情。
吴忠耘
关键词:魏晋士人人格
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感情脉络——兼评《“风掣红旗冻不翻”新解》
2009年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以白雪为背景的送别之作,将送别之情寓于咏雪之中,以融情入景的笔法,暗示送别之情,形成隐伏于篇中的感情脉络。但《"风掣红旗冻不翻"新解》一文,却对"风掣红旗冻不翻"作了曲解,认为"‘风掣’二字,正是‘红旗冻不翻’的根本原因","北风将红旗全部吹开并拉直","红旗在空中一动不动","丝毫不翻卷"。这样的"新解",颇不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实际,既穿凿于写景的理解,又丢弃了"风掣红旗冻不翻"的表情作用。
吴忠耘
关键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汉书·艺文志》小说略论被引量:1
2009年
"小说"最初并不是一个稳固的概念,而是一种价值判断,指理论价值低的学说。在《汉书.艺文志》中,"小说"仍然延续了先秦的这种价值上的判断,用以指方士们为了谋取利禄而依托古人所作的"鄙薄"、"价值低"的作品。同时,方士们的这些作品还被列为诸子十家中的一家,这实际上也就增强了对"小说"在文体上的判断,使得"小说"作为一个文体概念稳固下来了。《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是价值判断和文体判断的结合。
吴忠耘沈曙东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小说
李清照词中“风雨”、“黄花”意象的生命内涵
2011年
李清照一生坎坷,故而在词作中对"黄花"、"风雨"意象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内涵。"黄花"不仅是个人外在凄婉哀怨的象征,更是其内在高洁孤独的象征;"风雨"不仅是自然的风雨,也是社会的风雨,更是情感的风雨。"黄花"与"风雨"意象在内涵上总是紧密相联:自然风雨之于自然的菊花,造成了"满地黄花堆积"的苍凉秋景;而人生风雨之于李清照,凝成了"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凄苦心境。
吴忠耘
关键词:意象风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