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
- 作品数:14 被引量:61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中条-熊耳多期裂谷开合构造及其深部找矿
- 2022年
- 通过对华北“南部古陆块”(中条山-王屋山-熊耳山及东秦岭地区)的初步研究,认为该区地壳的拉张伸展与隆升挤压活动,就像“拉手风琴”一样,贯穿于地质构造演化的始终。这种开合构造旋回,既有“大开大合”,又有“小合小开”类型。开合构造旋回按“三步曲”迁移,具有向南性、旋回性及成矿变异性特征。自北至南有逐步变新的趋势,2.5~1.73 Ga期间,该区经历了近EW向以伸张为主的优地槽绛县群沉积建造,演化成NE向以沉降为主的冒地槽中条群沉积建造,实际为两次裂谷型建造的记录,即受控于绛县运动和中条运动;同时,可能由于碰撞造山作用,相继沉积了磨拉石建造的担山石群;紧接着,在其东南部的嵩山、熊耳山和崤山一带的广大区域,喷发(溢)了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的双峰态熊耳群沉积建造,在局部地区见有A型花岗岩侵入,亦为被动大陆裂谷环境,无疑与元古代地幔柱活动密不可分,据此可称其为中条-熊耳多期裂谷的“前世”。更明显的是,在东秦岭地区(含熊耳群)以中生代燕山运动为主,从地震层析资料证实,本区深部低速高导层为柱状体,可视为中条-熊耳多期裂谷的“今生”,显然为典型的复合地幔柱构造范例。在中条山-王屋山地区,成矿作用是以元古宙铜矿(含金、钼、钴)为主;而熊耳山-东秦岭地区,虽然亦有少量中元古代和古生代的金矿床(含钼、铜)分布,但多以印支期和燕山期金、钼(含钨、铅锌、铍)矿床为主,成为我囯重要的金属矿集带。区内矿床成矿类型繁多,基本与透岩浆成矿热液侵位机制有关。据统计,中型、大型-特大型矿床均受地壳张裂(开)环境或受开合构造转换地段控制。针对当前中条-熊耳多期裂谷的具体勘查情况,提出了8项关键找矿建议。
- 刁谦真允庆牛树银孙爱群宋涛孙璐
- 关键词:大陆裂谷开合构造深部找矿
- 四川威远气田:幔壳混源成因的典型范例被引量:11
- 2011年
- 威远气田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受乐山—龙女寺背斜轴部构造控制。储集层为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夹薄层泥岩和陡山沱组泥岩,直接盖层为寒武系九老洞组泥岩,两者均为烃源岩,构成寒武系-震旦系含油气系统,基底为新元古代澄江期花岗岩。区内所有地层和花岗岩的裂隙中皆见有天然气。该气田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储集层最古老的大型气田,具有如下特征:①背斜轴部南移控气的规律;②天然气R0值和He,Ar含量随地质年代增大呈现积累效应;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与C2H6,He,H2S,CO2,N2相关性显著;④δ(13C1),δ(13C2)和δ(13Cco2)同位素非常相似;⑤天然气具有高氦、高氩含量;⑥多期流体活动成藏印迹明显;⑦气藏水具有深层混源成因特点;⑧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威远气田为深部幔壳混源成因类型。
- 王佩业宋涛真允庆吴金凤巫静
- 关键词:威远气田
- 中国东部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与建议被引量:5
- 2019年
- 经过多年地热资源勘查实践,初步认为控制地热的因素是:热源主要来自深部的地幔楔;中–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浆活动是形成地热资源和区域高地热场的重要控制因素;喜山期形成地热的温度要高于燕山期形成地热的温度;地表浅部的温泉群是勘查深部地热的重要线索;区域构造背景(裂谷、碰撞及俯冲带)和局部深部构造(断裂、破碎带)是提供地热上升的通道;形成地热田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储层,还要蕴藏地热温度和一定厚度的盖层。可概括为(热)源–通(道)–储(层)–盖(层)4个字的规律。我国东部地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以地热资源分布的空间位置,分为五个方面来阐述:即花岗岩地热、火山(岩)地热、矿山地热、油气田地热和城市地热。其中矿山地热和火山(岩)会伴有“热害”。为了加速我国东部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进程,提出关于对中、低温热水型地热发电、开发立法和优选地热靶区、化“害”为“利”的攻关科研、以“EGS”经济支撑和热水勘查钻孔长期保存的五点建议。
- 刁谦牛树银孙爱群真允庆张福祥宋涛陈中陈超孙璐
- 试论穿越层圈构造——三论板块俯冲与地幔热柱的相互制约
- 2020年
- 自提出板块超深俯冲和超地幔柱的新全球新构造模型,与传统板块构造提出的地幔对流观念大相径庭。这一研究地球动力学的新思路,体现了地球内部物质的重新分异、调整、运移与能量的交换,对全球深部过程和大陆构造的成山、成盆、成岩、成矿、成藏和成灾等极其复杂的地质现象,将起到迎刃而解的作用。研究俯冲带和地幔柱的活动轨迹,不仅是提供了穿越层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通道,也是驱动了对地球宜居性至关重要的水循环和碳循环,是研究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和动力学演化的重要窗口,对当今新时代实施地质"攻深找盲"的深部找矿方针和区域预测远景成矿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亦是华北克拉通中、新生代岩石圈减薄与破坏的主要控制因素。诚然,核幔边界(即D″层)既是高速深俯冲异常板片的"墓地",又是低速异常体(超地幔柱)的发源地,这一新论点揭示了板块下的地幔运动是研究岩石圈板块运动之根本。研究板块下的构造必将从岩石圈动力学拓展到地幔动力学,无疑对发展板块构造理论、区域成矿学、流变学、大陆构造学和高温高压试验等新型地球科学将赋予新的内涵。
- 真允庆牛树银孙爱群陈超宋涛刁谦孙璐张福祥
-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俯冲板块地幔热柱
- 广域电磁法在苏北盆地厚覆盖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解决强干扰地区电磁数据采集质量差和厚覆盖区目标热储层埋深大的难题,丰富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勘探的技术手段,在江苏苏北盆地厚覆盖区开展了广域电磁法地热勘查工作.经过野外资料采集和数据处理,获得了地下3.5 km以浅的电性结构,划分出7套电性层,结合地层物性特征识别出7套地层,查明了主要热储层的埋深及厚度,部署了DR1地热井,完井井深2535 m,并于1634~2535 m钻遇三垛组一段和戴南组二段热储层,涌水量432 m3/d,出水水温63.0℃.钻探结果表明广域电磁法在地热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类似地区开展地热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 崔健邓荻张海东阮娟岑超宋涛
- 关键词:广域电磁法地热勘查苏北盆地
-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矽卡岩交代柱特征与深部找矿被引量:6
- 2010年
-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铁、铜多金属成矿带,主要有矽卡岩型、层控矽卡岩型、斑岩型、矿浆型、玢岩型的铁、铜多金属矿床。在绝大多数金属矿床中广泛分布有钙质矽卡岩,根据矽卡岩交代柱特征可以把矽卡岩交代柱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岩浆期-矽卡岩阶段,主要由钙铁石榴子石、辉石等矿物组成,其中含有熔融包裹体,均一法平均温度950~1 300℃。因为在熔融包裹体中见有石榴子石、辉石、方解石、硅灰石、石英、钙长石及玻璃和碳酸盐熔体等残留物,成分复杂多变,而且熔融包裹体中辉石和玻璃的化学成分,与邻区的火山岩中的辉石及玻璃相比MgO、CaO高得多,而K2O、Na2O少,两者明显不同,故仍应属于矽卡岩的矿物。该阶段常伴有磁铁矿化及富铁矿浆,形成矿浆型铁矿床。其次为早期碱性交代-矽卡岩阶段和酸性淋滤-矽卡岩阶段,主要为液相包裹体,亦含流-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0~580℃之间,根据液相包裹体分析成矿流体为H2O-NaCl-CO2型,成矿作用与沸腾关系密切,此阶段为本区铜、金多金属矿物沉淀期。总体分析,本区金属矿床应属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冬瓜山矽卡岩-斑岩型铜矿床和安庆铜矿床的成矿深度分别已达1 km以上和2.7 km(估算)。现今应重视矽卡岩和碱质蚀变(钾化和钠化)的广度和强度,可作为重要的深部找矿标志。
- 花林宝丁梅花真允庆戴宝章杨伟宋涛张乙志巫静
- 关键词:熔融包裹体深部找矿长江中下游
- 华北克拉通复合地幔柱构造与成矿成藏作用被引量:6
- 2018年
- 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具有:罕见的38 Ga古老变质岩系、早于太古宙末就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板块俯冲记录、并经两期克拉通化、岩石圈减薄与破坏最典型、复合地幔柱最明显、与其它克拉通相比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在新太古代末-中元古代初,区内花岗-绿岩带密布,仅以河北怀安及胶东TTG为例,足以证实为地幔热柱成因;"中部碰撞带"为早期板块俯冲的印记,是和基洛兰(Kenorland)陆块群汇聚过程紧密相联系;自进入1 800~1 600 Ma期间,华北己转变为伸展构造体制,广泛分布有酸性岩浆岩及基性岩脉(岩墙)和伸展裂谷,亦为地幔柱强烈活动的显著特征,无疑是全球哥伦比亚(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组成部分;但进入1 000~700 Ma时,华北除分布基性岩墙(床)群外,只在少数地区有中酸侵入岩体出露,可能是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呈现了隐伏岩浆活动的态势,故有逊于扬子克拉通此期岩浆活动的强度和广度;加里东期("泛华夏期")亦有地台隆升迹象;但演化至中生代,由于受燕山期翘变,和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形成了华北亚地幔拄构造,同时产生了岩浆作用的"大灾变";成矿作用的"大爆发"。根据华北"G型大火成岩省"及变质核杂岩分布、和地震层析解释资料证实,本区是以渤海湾盆地为中心,形成"一盆多岭"的构造格局。正因为华北克拉通复合地幔柱构造,促使区內成矿成藏作用具备有:独特性(如白云鄂博裂谷产稀土特大型矿床、中条裂谷产铜金超大型矿床)、继承性(如鞍山式铁矿与邯邢式铁矿的成因关系)、成藏作用的复杂性(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联系及山-岭金属矿)的特征。
- 牛树银真允庆张福祥陈超孙爱群宋涛刁谦陈中袁杰
- 关键词:罗迪尼亚超大陆
- 青藏高原地热资源与地幔柱构造的关系——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导致岩浆上侵成为浅部热源被引量:8
- 2018年
- 青藏高原丰产高温地热资源己闻名于世。1977年,中国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建设了24兆瓦中高温地热发电站。经多年地质调研,证实拉萨地体是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带,自西向东为:西部构造结—SN向平行的“裂谷”群(含羊八井地热田)—南迦巴瓦构造结—柬延至走滑逃逸构造的腾冲地体(腾冲高温地热田),组成了复杂地质背景构造格局,并分布有剧烈的中、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其成因是与印度板片撕裂、分段碰撞俯冲和地幔热柱上隆构造密切相关。羊八井地热田与新生代侵入岩有关,腾冲地热田与新生代火山岩有关,两者具有时空关联,均属新生代高温地热田。据地震层析资料,以及拉萨附近蛇绿岩型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和高温柯石英,足以阐明区内的矿产和两个高温地热田均属地幔热柱活动的产物,据此热源可能是来自深部的地幔楔,但在热流运移过程中,地壳熔融参与成分两地有所差异,这可从氦和锶同位素数据获得佐证。
- 宋涛宋涛真允庆
-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热资源地幔柱
- 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破坏与幔柱的成因被引量:10
- 2016年
- 华北克拉通东部是指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东的地区。该地区与东北及华南地区一样,也存在着岩石圈减薄和岩石圈破坏的现象。华北克拉通古生代与新生代的橄榄岩包体地热值分别为40mW/m^2和80mW/m^2,地热增高是岩石圈破坏的重要因素。中国东部—朝鲜半岛的GRACE卫星布格重力异常呈巨型环状展布,可能是地幔亚热柱所致。区内郯庐断裂带呈NNE向纵贯切割,最新的地震反射剖面成果反映,该断裂带以走滑为主,兼有逆冲和正断层,所组成的大型"花状"复杂断裂构造带,切穿地壳、莫霍面,直至岩石圈地幔,起到破坏岩石圈的作用。S波速成像结果证实,在苏鲁造山带下方,分布的碎块状波速扰动带延伸>300km,应是中生代扬子板块走滑俯冲、断离、折返的产物;而在渤海湾盆地下方,下地幔也存在陡倾的破碎带,延伸>300km,在岩石圈76km处及其深部,S波速降低,扰动很剧烈,可能是地幔柱头部呈粗大状的反映,故可认为渤海湾盆地是由蘑菇云状的地幔柱形成。再从华北克拉通的大陆根来看,东部为A型反时针pT轨迹麻粒岩分布,而中西部则为B型麻粒岩,这是因为东部新太古代绿岩带中赋存有科马提岩,其岩浆温度可高达1 600℃,如用幔柱构造模型解释成因最为合适。通过研究近年大量地震反射P波和S波层析资料,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及新生代期间,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地幔热柱上隆的相互作用,深部的地幔流体常沿构造破裂带运移,促使岩石圈拆沉,并发生热侵蚀作用,形成酸性大火成岩省(SLIP)、裂谷型盆地的广泛分布和成矿成藏作用的"大爆发"。由此认为,建立区域构造模型将有利于指导深部找矿工作。
- 温常贵真允庆刁谦陈中宋涛张艳军乔红
-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东部太平洋板块俯冲
- 从中国东部地貌演变,看中-新生代成矿成藏作用被引量:6
- 2017年
- 中国地势可分为4个阶梯(青藏高原、中部高地、东部平原和海域大陆架),地势分布的特点与热岩石圈厚度的变化基本一致,其成因与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有关。东部地貌的变化,常依据中酸性岩浆岩分布、区域构造演化、地层沉积和剥蚀、黏土矿物组成、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及海水Sr同位素资料来推测。根据埋深不同的4种埃达克岩的时空分布,推断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地区经历了高原萌生期、高原成熟期、高原垮塌期和高原残留期的演化过程。尤其是华北高原成熟-垮塌期与区内断陷盆地的形成及大规模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以渤海湾盆地和胶东金矿集中区为例进行了剖析,并通过地震层析成像资料予以证实;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的减薄及破坏,由岩石圈拆沉和热侵蚀作用所致,与高原成熟-垮塌期的岩浆活动和成矿期相吻合,埃达克岩的形成也是太平洋板块与地幔上隆热幔柱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认识为深部找矿找藏工作提供了成矿学的理论基础。
- 温常贵真允庆花林宝刁谦陈中宋涛袁杰乔红
- 关键词:地貌演变埃达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