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广桥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毒性效应
  • 1篇性别分化
  • 1篇性别决定
  • 1篇性腺
  • 1篇性腺分化
  • 1篇亚硝酸
  • 1篇亚硝酸盐
  • 1篇幼体
  • 1篇胚胎
  • 1篇胚胎期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观察
  • 1篇缪勒
  • 1篇温度依赖型性...
  • 1篇两栖
  • 1篇两栖动物
  • 1篇慢性毒性
  • 1篇慢性毒性效应
  • 1篇龟鳖
  • 1篇龟鳖类

机构

  • 4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华南濒危动物...

作者

  • 4篇廖广桥
  • 3篇史海涛
  • 2篇贺斌
  • 1篇洪美玲
  • 1篇傅丽容
  • 1篇龚世平
  • 1篇王力军
  • 1篇张杰
  • 1篇李闯
  • 1篇颜莲
  • 1篇胡茂柜

传媒

  • 2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华条颈龟胚胎期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2011年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法,观察了在29℃下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受精卵孵化胚胎期的性腺发育,并研究了其性别分化的过程。结果发现,沃尔夫管的发育早于缪勒氏管,从胚胎发育第19天起,单层缪勒氏管管壁细胞开始分裂增殖,随着胚胎的发育,管壁分化出黏膜层、黏膜下层和浆膜层,发育趋于完整;沃尔夫管发育停滞,萎缩退化。在胚胎发育第19天,性腺开始观察到少量卵原细胞和卵巢腔,分化完成时间为第25天,发育为卵巢。结果表明,胚胎期第19~25天为性别决定的关键时期,缪勒氏管的发育与卵巢分化具有同步性。
傅丽容贺斌廖广桥颜莲史海涛
关键词:性别分化
龟鳖类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9年
近几十年来,发现很多爬行动物具有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机制(TSD),即性别分化取决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温度敏感期(TSP)的环境温度高低。龟鳖类存在两种TSD模式,即低温产雄性、高温产雌性的TSDⅠa,低温、高温均产雌性而中间温度产雄性的TSDⅡ。TSD机制在生理水平的作用机制主要受到性腺类固醇激素的控制,温度通过影响芳香化酶和5α-还原酶的活性控制雌、雄激素转化,进而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分化。在分子水平的研究发现:Sf1、Mis、Sox9、Dax1、Wt1和Dmrt1等基因的表达受到温度的影响,参与了龟鳖类性别分化。介绍了关于TSD的进化意义提出的假说,有待进一步验证。
贺斌史海涛廖广桥
关键词:龟鳖类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
亚硝酸盐暴露对红耳龟与中华条颈龟幼体的慢性毒性效应被引量:12
2011年
对比研究了亚硝酸盐4个浓度NaNO2(0、100、200、500mg/L)暴露对红耳龟(平均体重13.89g±1.67g,n=224)和中华条颈龟(平均体重13.12g±1.83g,n=236)机体慢性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耳龟各暴露组肠中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中华条颈龟,且胁迫20d时差异极显著(P<0.01);胁迫20d、40d时红耳龟肝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于中华条颈龟,但60d时却明显低于中华条颈龟。同时,红耳龟肝肠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始终高于中华条颈龟,丙二醛(MDA)含量始终低于中华条颈龟;红耳龟暴露40d后肝中SOD活性增强,MDA含量减少,而中华条颈龟SOD活性依旧降低,MDA含量继续增加,这说明红耳龟比中华条颈龟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和耐受力。本研究为红耳龟生态入侵机理研究提供了生理学依据,为保护物种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杰洪美玲廖广桥史海涛李闯胡茂柜
关键词:亚硝酸盐红耳龟慢性毒性
广东省两栖动物新纪录——乐东蟾蜍被引量:1
2011年
2009年7月,在广东省天井山林区采集到乐东蟾蜍(Bufo ledongensis)2只,为广东省两栖动物新纪录。乐东蟾蜍此前仅发现于海南省的尖峰岭、吊罗山和霸王岭,本次在广东省的新发现进一步加深了对该种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的认识。
龚世平王力军廖广桥杨昌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