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秦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细胞
  • 1篇调蛋白
  • 1篇毒性
  • 1篇热休克
  • 1篇热休克蛋白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细胞内
  • 1篇基因
  • 1篇核磁
  • 1篇核磁共振
  • 1篇核磁共振法
  • 1篇钙调蛋白
  • 1篇杆菌
  • 1篇胞内
  • 1篇报告基因
  • 1篇
  • 1篇HELA细胞
  • 1篇LA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篇杨晓达
  • 2篇王夔
  • 2篇杨秦
  • 1篇刘会雪
  • 1篇李勤
  • 1篇余占江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核磁共振法研究大肠杆菌细胞内La^(3+)与钙调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应用in-cell和cell free核磁共振(NMR)方法分别研究了柠檬酸镧与大肠杆菌细胞内15N标记的钙调蛋白(CaM)以及La3+和大肠杆菌无细胞提取液(Cell free extract,CFE)的相互作用。将所得1H-15N HSQC NMR谱与纯化过的以不同组成比结合Ca/La的CaM的1H-15N HSQC NMR谱比较,发现在细胞内因胞内环境拥挤,蛋白运动能力下降,使CaM的NMR信号较少且峰宽增加。而柠檬酸镧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与胞内的CaM结合。无细胞提取液的NMR谱显示,加镧之前细胞内CaM主要以Ca结合态存在,而加入La3+可能形成Ca2La2CaM混合金属配合物。这和无细胞的化学体系的实验结果一致。实验结果显示,细胞水平NMR方法可用于研究稀土以至其他金属配合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如何与细胞内钙调蛋白作用,以及有关的生物功能。
杨秦刘会雪李勤杨晓达王夔
关键词:钙调蛋白LA^3+
报告基因方法监测重金属汞及其化合物的早期毒性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基于热休克信号响应和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AP)报告基因,建立HSE-SEAP-HeLa细胞模型,预测重金属(汞及其化合物)的早期毒性。方法:将pHSE-SEAP质粒转染到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建立瞬时HSE-SEAP响应模型。热休克(42℃,1 h)或重金属化合物(CdCl2,5μmol.L-1,4 h)处理后,在完全DMEM培养基中恢复48 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分泌型碱性磷酸酶的含量(表示该状态下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表达量),同时用MTT方法检测对应浓度下的细胞活性,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重复性。并用亚致死浓度(由MTT实验确定)的无机和矿物汞(HgCl2,HgS和朱砂)和柳硫汞钠处理细胞,检测诱导的细胞热休克响应。结果:热休克和CdCl2作用HSE-SEAP-HeLa细胞模型后,细胞上清液中的分泌型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升高;热休克蛋白表达早于Cd2+对细胞活性的降低。4种汞化合物在亚致死浓度均诱导细胞内热休克蛋白的变化,但4种化合物的作用时间和浓度效应不同,显示不同类型的汞化合物早期毒性存在差异。结论:HSE-SEAP-HeLa细胞模型可有效检测重金属诱导的热休克应激作用,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应用于重金属有关的早期毒性预测或药物毒性评估。
余占江杨秦杨晓达王夔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HELA细胞重金属报告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