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晓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三峡库区
  • 3篇库区
  • 2篇稻田
  • 2篇紫色土
  • 2篇污染
  • 2篇面源
  • 2篇面源污染
  • 1篇氮磷
  • 1篇稻麦
  • 1篇稻麦轮作
  • 1篇有机质
  • 1篇桑树
  • 1篇施肥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氮
  • 1篇土壤氮磷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小流域
  • 1篇排放特征
  • 1篇坡耕地

机构

  • 4篇西南大学
  • 3篇教育部

作者

  • 4篇林晓
  • 3篇倪九派
  • 3篇谢德体
  • 3篇木志坚
  • 3篇史书
  • 2篇刘园园
  • 2篇罗柏林
  • 1篇王法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长期不同施肥对稻-麦轮作紫色土CO2排放及有机质好氧矿化分解的影响
大气温室气体不断增加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环境问题。二氧化碳(CO2)作为主导性的温室气体,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农业土壤是大气CO2重要的人为排放源之一,主要来源于根系自养呼吸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异养呼吸...
林晓
关键词:紫色土稻麦轮作有机质CO2排放
文献传递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桑树-作物配置模式下土壤氮磷的淋溶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填埋吸附法对重庆市涪陵区王家沟小流域内4种不同桑树-作物配置模式下的坡地土壤氮磷淋溶量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试验所设置的4个处理分别为横坡农作、横坡农作+三带桑树、横坡农作+四边桑树、横坡农作+等高桑树+四边桑树。各处理耕作、施肥措施均保持一致,作物种植制度为玉米-榨菜轮作。结果表明,玉米季各处理土壤总氮(TN)的淋溶量在10.19~11.37 kg·hm^(-2)之间,榨菜季在11.06~12.23 kg·hm^(-2)之间,同一季不同处理间或同一处理不同季间土壤TN的淋溶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对TN年淋溶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3.9%和36.1%,说明NO-3-N是氮素垂直淋失的主要形式。同一处理土壤在榨菜季的NO_3^--N淋溶量均高于玉米季,NH_4^+-N则相反;不同处理土壤总磷(TP)年淋溶量范围为0.19~0.21 kg·hm^(-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桑树配置模式对土壤氮磷淋溶拦截效果的差异并不明显,可能是由本试验中的桑树种植年限较短及根系还不发达所致。
尚二凤史书林晓罗柏林王法木志坚倪九派谢德体
关键词:三峡库区坡耕地淋溶
三峡库区不同稻田分布格局下农业小流域径流磷排放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于2012年3月21日—2013年3月20日期间对三峡库区涪陵段两个毗邻集水域汇出口径流水质进行了高频(每日)采样监测,以对比分析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对径流磷浓度和输出强度的影响。两集水域气候地理条件相似,农耕方式相同,单位面积施肥量相近,但其中一个(记为集水域A)稻田分布零散,破碎度高,而另一个(集水域B)稻田连片分布在其末(底)端,破碎度低。结果显示,集水域A在全年和不同作物生长季的径流总磷平均浓度都相应地高于集水域B。同样,前者的径流产流量(1431 m3·hm^(-2)·a-1)也显著高于后者(840 m3·hm^(-2)·a-1),因而前者径流总磷的年输出通量(210 g·hm^(-2)·a-1)远大于后者(72 g·hm^(-2)·a-1)。按季节计算,两集水域水稻/玉米季总磷浓度皆高于榨菜季,集水域A在水稻/玉米季的径流总磷输出通量(147 g·hm^(-2)·a-1)是榨菜季(63 g·hm^(-2)·a-1)的1.9倍,集水域B在水稻/玉米季的径流总磷输出通量(58 g·hm^(-2)·a-1)是榨菜季(14 g·hm^(-2)·a-1)的3.6倍。从研究中看,这些差异很有可能是两集水域的土地利用,特别是水稻田布局差异所导致的,因此实现水稻田的合理布局是三峡库区径流磷排放负荷减控的有效措施。
罗柏林尚二凤林晓史书刘园园倪九派谢德体木志坚
关键词:三峡库区面源污染农业小流域
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对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径流氮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对三峡库区涪陵段两个毗邻集水域的汇水口径流进行了持续1年的高频(每日)采样监测,以对比分析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对径流氮素质量浓度和输出强度的影响.所选择的两个集水域稻田面积比例相近,但其中一个(记为A)的稻田分布零散,破碎度高,另一个(记为B)的稻田则连片分布在其末(底)端,破碎度低.结果表明两集水域不同作物生长季径流氮素的输出均以硝态氮为主(占总氮的60%~81%).对比两个集水域,A在全年和不同作物生长季的径流氮素平均质量浓度都相应地高于B.同样,集水域A的年径流量(1 431 m^3/hm^2)显著高于集水域B(840 m^3/hm^2),因而前者径流总氮的年输出通量(16.1kg/hm^2)远大于后者(5.21kg/hm^2).鉴于两个集水域的气候、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农田耕作管理方式相同,单位土地面积的施肥量以及稻田面积比例也相近,只是稻田空间分布格局迥异,汇水口径流氮素的质量浓度和输出通量的差异显然是由于集水域末端连片分布的人工湿地—稻田比零散分布的稻田对集水域内的径流及随其迁移的氮素有更佳的拦截和净化作用所致.
林晓史书木志坚刘园园倪九派谢德体吴波
关键词:三峡库区面源污染稻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