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玥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隐喻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剧
  • 1篇隐喻理论
  • 1篇语法
  • 1篇语法隐喻
  • 1篇诗歌翻译
  • 1篇思维
  • 1篇思维方式
  • 1篇共鸣
  • 1篇翻译
  • 1篇概念隐喻
  • 1篇概念隐喻理论
  • 1篇概念语法隐喻
  • 1篇LAKOFF

机构

  • 2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大学京江...

作者

  • 2篇潘玥
  • 1篇方文礼
  • 1篇王馥沁

传媒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当东北作为隐喻:论电视剧《漫长的季节》的地域书写与跨域共鸣被引量:4
2023年
20世纪80年代,一场关于隐喻理论的革命悄然兴起,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这一观点在促使人类对隐喻的研究从修辞转向认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隐喻不再只是一种修饰语言的表达方式,它存在的本质原因被归结为人类对事物的认知。简单来说,隐喻就是人类对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的驯化方式。《漫长的季节》与其说是在写一场命案,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概念隐喻理论的实践。一场悬疑戏落幕,让观众惊疑慨叹的不是真相,而是灯光之后的东北概念,它在剧中表现为一群东北人.
王馥沁潘玥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LAKOFF隐喻思维方式
概念语法隐喻——诗歌翻译研究的新视角被引量:5
2008年
法隐喻理论认为意义的表达存在着"一致式"与"非一致式",隐喻式就是意义表达的"非一致式",即一种意义可有多种表达。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尤其是从语法隐喻视角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尚为少见,揭示诗歌语言的"隐喻性"本质特征能促进语言与文化的融合,探索译本中语言形式与其功能的辨证统一。有鉴于此,文章通过三个英译本(龚景浩,许渊冲和叶维廉)对比分析,试图证明语法概念隐喻理论可以为不同译本的评价和原诗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同时,当翻译过程中面临不同"等价物"选择时,语法隐喻理论所提供的考虑因素能有助于译者做出更合适的选择。最后通过分析得出以韩礼德语法隐喻的理论假设为指导下的诗歌翻译具有更多优势,"非一致式"的表达能更好的挖掘内涵,三位名家的译笔精妙各异。
潘玥方文礼
关键词:语法隐喻诗歌翻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