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婷
-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天麻酚性成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本课题从整体水平,采用大鼠MCAO/R模型为研究对象,对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具有减轻脑缺血后脑内炎症反应的天麻酚性成分C、D、H减轻CIRI后脑内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方法:1.大鼠MCAO/R模型的复制以雄...
- 申婷
- 关键词:炎症反应
- 文献传递
- 寒热循环模型对大鼠鼻黏膜IgA蛋白表达的影响
- 肖纯申婷于进李秀芳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小胶质细胞是最主要的炎症效应细胞,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后脑内神经炎症密切相关。CIRI可诱导小胶质活化,并产生表型的变化,一方面具有神经保护和组织修复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当小胶质细胞被过度激活时,则具有损伤组织和神经毒害的作用。CIRI发生后,在大脑不同的区域,小胶质细胞可表达不同的蛋白质,显示不同的形态,并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反应。对CIRI后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深入了解小胶质细胞在CIRI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以小胶质细胞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申婷肖纯向彬李秀芳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生物标志物
- 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同浓度(320,80,20μmol/L)对羟基苯甲醛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后大鼠体外富血小板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采用双波长Fura-2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对羟基苯甲醛对ADP诱导后家兔体外血小板胞浆钙离子浓度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剂量(20,15,10 mg/kg)对羟基苯甲醛大鼠连续灌胃5 d后,对ADP诱导的血小板P2Y12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对羟基苯甲醛高、中浓度(320,80μmol/L)均能显著提高大鼠富血小板血浆cAM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不同浓度(320,80,20μmol/L)对羟基苯甲醛对ADP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细胞内钙释放与外钙内流均无明显影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20 mg/kg)对羟基苯甲醛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P2Y12受体的表达。结论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通过提高血小板cAMP水平、抑制血小板P2Y12受体的表达而发挥的。
- 申婷肖纯向彬郭营营李秀芳
- 关键词:天麻对羟基苯甲醛抗血小板聚集
- 米诺环素对活化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探讨米诺环素对活化的小胶质细胞M1/M2表型变化的影响。采用脂多糖(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复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造模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M1型小胶质细胞产物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及M2型小胶质细胞产物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流式细胞仪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膜蛋白CD16/32及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膜蛋白CD206的表达,评价米诺环素对活化小胶质细胞M1/M2型极化的影响;通过检测米诺环素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后,toll样受体4(TLR4)介导的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依赖性通路下游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米诺环素的作用环节。结果显示,米诺环素能显著降低NO、PGE2、TNF-α和IL-6的含量,提高IL-10和TGF-β的含量,下调膜蛋白CD16/32的表达,上调膜蛋白CD206的表达,提示米诺环素可抑制活化小胶质细胞向M1型即促炎表型极化,并或促进其向M2型即抗炎表型转化,其作用与下调p38 MAPK和p-NF-κB p65信号通路有关。
- 向彬申婷肖纯李秀芳
- 关键词:米诺环素小胶质细胞表型缺血性脑卒中炎症
- 对羟基苯甲醛可预防大鼠急性脑缺血后神经炎症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对羟基苯甲醛(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减轻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炎症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颈内动脉注射花生四烯酸诱发多发性脑血栓模型,造模后3 h后处死动物,检测脑内前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为指标,评价对羟基苯甲醛的脑组织的保护作用;采用脂多糖(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复制神经炎症模型,探讨对羟基苯甲醛的抗炎作用机制。结果对羟基苯甲醛能显著降低脑内前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含有量,降低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介质NO、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炎症因子TNF-α的水平,提高正常BV-2小胶质细胞中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β,TGF-β)的水平。结论天麻中的对羟基苯甲醛可减轻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和促进小胶质细胞向抗炎表型转化。
- 向彬肖纯申婷蒋石林青李秀芳
- 关键词:天麻对羟基苯甲醛急性脑缺血神经炎症
- 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后活化特点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7年
- 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常驻的免疫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快速活化,发挥了神经损伤和修复的双重作用,是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热点。研究证据表明,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可呈现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变化,在脑卒中的急性期、亚急性期,小胶质细胞在缺血中心区和周边区出现不同的表型,其表型的变化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小胶质细胞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表型变化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小胶质细胞作为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研究的新靶标提供理论支撑。
- 向彬申婷肖纯李秀芳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活化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炎症
- 天麻酚性成分H对CIRI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研究
- 申婷肖纯于进李秀芳
- 天麻有效成分组合TMCC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
- 肖纯刘姗姗向彬申婷李秀芳
- 关键词:天麻动脉粥样硬化
- 天麻酚性成分H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及体内抗血栓形成作用研究
- 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血小板异常活化和聚集在脑血栓形成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抗血小板治疗被推荐用于降低复发性脑卒中的风险.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由于具有“药物抵抗”及出血...
- 申婷向彬肖纯李秀芳
- 关键词:天麻血小板聚集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