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倩
- 作品数:14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人文关怀视角的城市环卫道班房适配设计研究——以合肥市蜀山区为例
- 2023年
- 高适配性的城市环卫道班房是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布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价值。文章基于人文关怀视角,以合肥市蜀山区为例进行环卫道班基地设计研究,从环境匹配度、功能复合度、空间优化与科技更新为模型构建基础进行适配研究实践,以期通过具体设计完成现代化公共设施体系细部优化并提供新的设计路径。
- 董姣姣肖博鳌魏晶晶吕晓倩
- 关键词:人文关怀
- 克隆整合和模拟沉积物淹埋对外来水生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多数外来入侵水生植物都是克隆植物,而目前关于克隆整合属性对其入侵性潜在影响的研究仍旧缺乏.本文通过研究克隆整合(匍匐茎连接)和模拟沉积物淹埋(3 cm厚基质淹埋)对外来水生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的生长、生物量分配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克隆整合特性对粉绿狐尾藻耐受基质淹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基质淹埋显著降低了粉绿狐尾藻的生物量、总匍匐茎长度和分枝数,而克隆整合则显著促进了受淹埋分株的这些生长指标;基质淹埋显著降低了粉绿狐尾藻分株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而克隆整合显著提升了受淹埋分株的抗氧化酶活性;此外,克隆整合显著降低了受淹埋分株的冠根比.以上结果表明:克隆整合效应能显著提升粉绿狐尾藻在基质淹埋胁迫下的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有助于其生长;能改变受胁迫分株生物量分配,提升其资源获取能力.因此,异质性环境胁迫下,粉绿狐尾藻的入侵性可能与其克隆整合属性密切相关.
- 吕晓倩张银龙
- 关键词:生理整合外来植物抗氧化酶
- 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
- 2014年
- 对湿地进行有效价值评价有助于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而改善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湿地污染严重、生态功能减退、面积日益缩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进行了探讨。
- 吕晓倩
-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服务功能
- 国家公园划界分区理论研究进展及问题与策略探讨被引量:3
- 2019年
- 国家公园资源受到责、权、利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生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明确边界范围和分区规划,才可能形成对国家公园范围的国土空间有效用途管制。边界划分是保护地有效的管理工具,但是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划界分区则是管理的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阐述岛屿生物地理学、集合种群、景观生态学3种保护地划界分区理论的优劣势,梳理国家公园划界分区存在的问题,探讨以自然资源为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划界分区所涉及的因素,构建基于"生态边界阈值"为指导原则的划界分区方法,为国家公园的发展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 吕晓倩张娜
- 关键词:国家公园保护地生态影响
- 合肥市区地面尘中多环芳烃含量、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2
- 2019年
- 城市地面尘是城市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主要载体之一,与城市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该研究采集了合肥市5种功能区地面尘样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测定了合肥市区16种PAHs(∑16 PAHs)的含量,分析其富集特征和来源,并对地面尘中PAHs含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地面尘中∑16 PAHs含量范围为1 432.86~14 367.07μg·kg-1,平均值为6 015.04μg·kg-1。空间差异表现为交通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公园绿地。各功能区地面尘中PAHs的组分特征一致,均以4、5环占优势,其次为3环、6环,2环占比最低。7种致癌单体PAH(∑7c PAHs)含量浓度范围在131.56~1 987.22μg·kg-1,平均值为4 654.19μg·kg-1。采用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判断出合肥市区地面尘中PAHs主要来源于柴油和汽油机动车排放,石油、天然气、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是其来源的重要补充。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域不同年龄段人群通过呼吸途径产生的ILCR范围是10-13~10-10,说明未产生致癌风险,通过摄取和皮肤接触所产生的致癌风险(ILCRs)范围在10-8~10-5,说明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
- 吕晓倩张银龙
- 关键词:PAHS污染特征健康风险评估
- 绿地空间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及季节差异——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在快速城镇化和城市热岛加剧背景下,城市绿地被认为是改善热环境的有效途径,但绿地空间格局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特点仍缺乏系统性讨论。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基于GEE云平台的Sentinel-2A和Landsat8 OLI/TIRS遥感影像,使用景观格局分析与数理统计工具,分析不同季节绿地空间格局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合肥市主城区绿地在各季节降温效果不同;(2)不同季节绿地的景观组成与配置对LST的相对重要性存在动态差异。在夏季和秋季,绿地景观组成相对景观配置对LST的影响更重要,而在春季和冬季则相反;(3)各季节绿地空间格局指数与LST边际效应相似,针对不同规模的绿地采用相应的形态结构能取得更佳降温效果。研究以期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以及城市热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借鉴。
- 李峻峰乔锐王小洁吕晓倩
- 关键词:城市绿地热环境
- 克隆整合有利于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被引量:6
- 2017年
- 多数恶性入侵水生植物都是克隆植物,阐明克隆整合属性对其潜在入侵性的影响对了解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克隆整合(匍匐茎连接)对入侵本地黄花水龙(Ludwigia peploides)种群时的光合性能、生长、竞争力和资源分配的影响,探讨克隆整合对该植物入侵性的贡献.结果表明,竞争显著降低了喜旱莲子草的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总生物量、分株数和总匍匐茎长;但克隆整合却显著促进了竞争环境中喜旱莲子草的生长,提高了其光合特性、根冠比以及对本地物种的竞争力,因而有利于其入侵性的增强.
- 方龙香吕晓倩奚道国游文华依成武杜道林
- 关键词:入侵植物生理整合根冠比喜旱莲子草
- 基于BRT模型的合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 2023年
- 蓝绿空间是城市用地重要组成部分,探究高速城市化进程下蓝绿空间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有助于揭示其演化规律,为相关研究及政策制定提供基础。以合肥为例,基于面积变化强度、土地转移矩阵、多阶邻接指数研究中心城区蓝绿空间的时空变化;采用增强回归树模型探讨影响城市蓝绿空间扩张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合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总体规模增长了14.8%,呈现稳步增加的阶段性特征。(2)研究时段内合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扩张模式均以边缘式为主、邻接式为辅;新增蓝绿斑块沿大型自然蓝绿斑块集聚,蓝绿空间扩张由城市边缘转向内部。(3)自然要素因子对蓝绿空间扩张的影响(80.8%)大于社会经济因子(19.2%),其中高程(32.1%)、坡度(26.9%)、坡向(21.8%)、人口密度(13%)、第三产业增加值(6.2%)是主要驱动因子。研究探明了近20年来合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可为未来城市蓝绿空间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 袁旸洋汤思琪郭蔚罗尚岑吕晓倩
- 克隆整合有利于喜旱莲子草入侵本地植物种群被引量:4
- 2019年
- 多数恶性入侵植物都是克隆植物,阐明克隆特性对入侵性的影响有利于深入揭示其入侵机制。以国内代表性的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研究对象,研究克隆整合(匍匐茎连接)对喜旱莲子草克隆片段入侵不同密度的本地黄花水龙(Ludwigia peploides)种群时的资源分配,生长、生理和竞争力的影响,探讨克隆整合及其介导的劳动分工对该植物入侵性的贡献。结果表明:竞争显著降低了喜旱莲子草端部分株和整个克隆片段的生长和克隆繁殖(分株数和总匍匐茎长);克隆整合则显著促进了竞争环境下喜旱莲子草端部分株的生长表现和竞争能力,且在高密度竞争环境下更为明显;克隆整合显著增加了高密度竞争下整个克隆片段的生物量积累。此外,竞争环境下喜旱莲子草克隆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分工现象,表现为基部分株专化吸收地下资源而端部分株专化地上部分扩繁。喜旱莲子草的克隆整合特性能有利于其入侵本地植物种群。
- 吕晓倩韩翠敏奚道国游文华
- 关键词:喜旱莲子草
- 城市攀缘植物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效果及重金属累积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城市攀缘植物具有吸附颗粒物及累积重金属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通过对6种攀缘植物叶片单位面积吸附不同粒径颗粒物、叶面颗粒物及叶片中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得出: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单位面积吸附总颗粒物量最大(12.56mg/cm2),七姊妹(Rose multiflora)和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较小。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吸附大颗粒物能力最强,木通(Akebia quinata)吸附粗颗粒物和细颗粒物能力最强。植物叶面颗粒物及叶片中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叶面颗粒物中Cr含量最大,木通叶面颗粒物中Cu含量最大,五叶地锦叶面颗粒物中Pb,Zn和Cd含量最大。地锦叶片对Cr和Pb的富集能力最强,五叶地锦叶片对Zn和Cd的富集能力最强,凌霄叶片对Cu的富集能力最强。通过计算相关系数表明,除Cu之外,叶面颗粒物中4种重金属均与不同粒径颗粒物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其中Cr、Pb和Zn与细颗粒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0.759和0.813。植物叶片中重金属Cr与细颗粒物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7。叶片中各重金属含量受到叶面颗粒物中各重金属含量的显著影响,叶面颗粒物中Cu-Pb、Pb-Zn、Cd-Cr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Zn-Pb、Cd-Cr、Cd-Pb、Cd-Zn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大部分重金属具有同源性。
- 吕晓倩张银龙
- 关键词:园林植物攀缘植物颗粒物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