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丽
-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C、N、P、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为了深入了解林龄差异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影响,揭示植物生长的特性以及与限制性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尾巨桉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与化学元素间的定量关系,本文选取雷州半岛5个林龄(1,2,3,5和7a)尾巨桉林研究其生物量分配特...
- 张利丽
- 关键词:尾巨桉人工林碳元素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
- 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差异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林龄(1 a、2 a、3 a、5 a、7 a)尾巨桉林地0~60 cm土壤和枯落物的碳含量及碳储量,测算了不同林龄桉树林地叶面积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降低趋势,不同林龄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林龄相同土层之间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不显著;枯落物碳储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5 a(4.83 t·hm^(-2))>7 a(3.89 t·hm^(-2))>3 a(2.66 t·hm^(-2))>2 a(2.43 t·hm^(-2))>1 a(1.56 t·hm^(-2));0~6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林龄、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枯落物层生物量之间呈正相关性,但相关性都不显著。
- 竹万宽陈少雄张利丽王志超杜阿朋
- 镉胁迫对尾巨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以尾巨桉(DH32-29)幼苗为试验材料,以植株的生长指标(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根冠比、氮平衡指数(NBI)、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为指标,通过盆栽试验设置8个10~140mg·kg^-1浓度镉(cd)盐溶液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cd胁迫处理下尾巨桉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低浓度(10mg·kg^-1)Cd处理对尾巨桉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无明显影响。当cd浓度大于20mg·kg^-1,随着Cd浓度的逐渐增大,其对尾巨桉幼苗的伤害程度也逐渐增加,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生物量减小、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II、NP、NBI)均下降,qP无明显变化,MDA含量升高。Cd浓度大于60mg·kg^-1以上时,尾巨桉幼苗生长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损伤症状和生长停滞现象。结果表明低浓度(≤20mg·kg^-1)Cd处理下尾巨桉幼苗能正常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大,Cd处理对尾巨桉的形态和生理特性造成显著影响。同时结合部分桉树适生区土壤Cd含量调查及相关研究结果认为,尾巨桉具有一定修复Cd污染区土壤的潜力。
- 刘国粹杜阿朋李慧王志超张利丽竹万宽陈少雄
- 关键词:尾巨桉生理指标生物修复
- 三种整地措施下尾巨桉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2
- 2016年
- 以不炼山+人工穴垦、不炼山+机械带垦和炼山+机械全垦3种不同整地组合下的2.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为对象,对其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整地组合下尾巨桉各器官碳含量平均值为44.37%~57.42%,大小顺序为叶>干>枝>根>皮,带垦最大(51.21%),炼山全垦最小(49.95%);不同整地组合尾巨桉人工林林下地被物层的碳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层(0~100 cm)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各层土壤平均碳含量总体趋势表现为带垦>炼山全垦>穴垦。(2)穴垦、带垦、炼山全垦措施下乔木层总碳储量依次为18.01、30.49和23.56 t·hm^(-2),各器官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干>根>叶>枝>皮;除皮外,其余器官碳储量排序均为带垦>炼山全垦>穴垦。(3)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表现为带垦(197.03 t·hm^(-2))>炼山全垦(161.16t·hm^(-2))>穴垦(144.77 t·hm^(-2));不同整地措施碳储量分配格局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土壤层和乔木层碳储量均是带垦最大,在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整个系统碳储量在93%以上;不同整地组合措施对枯落物层的碳储量无显著影响。因此,从提高尾巨桉林分系统碳储量方面考虑,在雷州半岛及相似立地条件地区进行尾巨桉人工林造林时宜采取不炼山+机械带垦的整地组合方式。
- 刘国粹陈少雄王志超张利丽杜阿朋
- 关键词:尾巨桉人工林碳含量碳储量碳分配
- 不同林龄尾巨桉林植被碳储量分配格局被引量:2
- 2017年
- 基于对5个林龄尾巨桉林分不同层次植被生物量和碳含量的测定,本文研究了5个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分植被碳储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5个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分中乔木层、林下灌木层、林下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含量均值分别为47.64%、50.59%、44.41%和48.92%,碳储量为7.17~145.15 t·hm^(-2),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例最大,随林龄增加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
- 石驭天魏国余张利丽杜阿朋
- 关键词:尾巨桉
-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5
- 2017年
- 为正确认识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凋落物和土壤C、N、P时空分配格局及两者间的关系,对5个林龄尾巨桉林分凋落物及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的C含量均显著大于土壤,且不同林龄间凋落物C含量无显著差异,1年生人工林土壤表层(0~20 cm)的C含量显著小于3~7年生,其他土层C含量在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凋落物的N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且1年生人工林显著大于其他林龄的,而土壤表层的N含量以7年生人工林最大,1年生的最小。凋落物的P含量除1年生人工林显著大于3年生外,其他林龄间均无显著差异,土壤的P含量在不同林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凋落物C∶N随林龄呈逐渐增大趋势,且显著大于土壤层。凋落物的C∶P和N∶P在不同林龄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大于土壤层。凋落物的N含量与表层土壤的C、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凋落物的C∶N与表层土壤的C∶P,N∶P呈显著正相关,表层土壤C、N积累受到凋落物N的制约。因此,在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降低凋落物分解的N限制性、提高养分传递效率及合理施肥显得十分重要。
- 竹万宽陈少雄王志超许宇星张利丽杜阿朋
- 关键词: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土壤
- 不同整地方式尾巨桉林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被引量:9
- 2015年
- 为了阐明不同整地方式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对尾巨桉人工林不同整地下土壤的C、N、P、K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有明显不同。土壤有机碳、全N变异性较大,全P、全K变异性较小。表层土壤养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底层土壤;不同整地方式之间养分含量不同,全垦最高,带垦最低,同一土层之间也是有机碳、全N含量变异性较大,全P、全K含量变异性较小。土壤C/N、C/P、C/K、N/P、N/K均较稳定,平均值分别为11.50、21.21、11.46、1.81及0.95,P/K平均值为0.51,土壤有机碳和全N极显著正相关,全P、全K相关性不显著。
- 张利丽杜阿朋刘国粹王志超陈少雄
- 关键词:尾巨桉
-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分配格局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对雷州半岛5个不同林龄(1,2,3,5,7年生)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的生物量进行研究,分析各林分生物量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间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分析桉树林碳汇功能随林龄的变化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解析木分析法测定乔木层生物量,利用15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自变量的叶、枝、干、根、皮等各器官生物量方程,然后估算各林分乔木层及各器官生物量;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采用样方收集法测定。【结果】尾巨桉林分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总生物量变化于15.11~301.80t/hm^2。各林龄中乔木层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例均最大,为36.07%~90.49%,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基本随林龄增加而减小,分别占4.62%~18.73%,1.55%~24.09%和2.83%~21.11%。乔木层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为24.91%~66.79%,在1~3年生尾巨桉林分中其比例呈增长趋势,在3~5年生林分中呈下降趋势,在5~7年生林分中又逐渐增加;叶、枝、根、皮生物量分别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2.37%~23.63%,8.90%~20.70%,17.34%~30.49%和4.55%~8.08%。【结论】1~7年生的5个林龄尾巨桉林分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表现各异;5~7年生尾巨桉林分生物量较其他树种人工林林分高,是生长较快、碳汇潜力巨大的优良造林树种。
- 张利丽王志超陈少雄竹万宽杜阿朋
- 关键词: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雷州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