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彦冬

作品数:16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胃癌
  • 3篇低氧
  • 3篇低氧诱导
  • 3篇低氧诱导因子
  • 3篇低氧诱导因子...
  • 3篇手术
  • 3篇外科
  • 3篇HIF-1Α
  • 2篇幽门螺
  • 2篇术后
  • 2篇胃肠
  • 2篇老年
  • 2篇活质量
  • 2篇发生率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癌患者
  • 1篇胆石
  • 1篇胆石症
  • 1篇地方性甲状腺...

机构

  • 14篇北华大学
  • 2篇四平市妇婴医...

作者

  • 14篇李彦冬
  • 7篇丁希艳
  • 3篇邵旭辉
  • 2篇董晓光
  • 2篇任强
  • 1篇张艳杰
  • 1篇任强
  • 1篇马鸿雁
  • 1篇袁捷
  • 1篇王文文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北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4篇2017
  • 1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逆行感染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胆石症多发原因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HP)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出现胆石症的影响。方法因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疾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患者20例,手术治疗后,分别取胆囊黏膜、胆汁。同时取20例胆石症、未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而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Giemsa染色方法检测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胆汁HP免疫球蛋白(Ig)G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患者,胆囊黏膜HP免疫组化、Giemsa染色检测和胆汁HP Ig G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与HP感染密切相关。
李彦冬任强丁希艳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胆石症
关于普通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教学探讨被引量:7
2017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目前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临床医师技术水平、培养临床医学高素质人才极为重要的阶段。然而普通外科学作为外科学的基础学科,是一门涉及较广泛、整体性较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在整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临床工作繁忙,尤其教学医院还承担本科及研究生教学,而住院医师培训又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搞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直是临床教学探讨的热点。本文结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效果进行了相关探讨。
李彦冬丁希艳任强任春宏
关键词:普通外科住院医师临床教学
介入治疗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瘤的应用及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观察介入治疗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瘤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纳入院内收治的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癌患者54例进行分析,且时间界限为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依照抛色子法平均分组,27例/组。对比组 常规化疗治疗,治疗组 介入治疗。对不同治疗情况下的肿瘤标志物含量、肝功能状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内生存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肿瘤标志物含量对比结果显示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肿瘤标志物含量低于对比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肝功能状况对比结果显示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肝功能状况高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1年内生存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应用介入治疗可以使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癌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恢复,降低肿瘤标志物含量,提高临床疗效与1年内生存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借鉴。
刘晓伟李彦冬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癌介入治疗肝功能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2024年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疗效分析。方法 将我院在2020年4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人当做此次的研究对象,并已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及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试验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开腹手术,观察二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球蛋白M(IgM)、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止痛药等等应用情况。结果 1)治疗前二组病人的TNF-α、IgM、IL-6、IgG、IL-8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IgG水平二组都比治疗前高很多,IL-8、IL-6、TNF-α水平比治疗前都得以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含义(P<0.05);IgM水平方面治疗后,二组差别不明显(P>0.05)。2)出血量方面试验组术比对照组少,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术后住院、排气及功能恢复时间都较短,平均切口也小,且止痛药应用数量及并发症出现率也都优越,其差异含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腹腔镜手术方式应用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人中,有显著的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系统,会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也可缩短相关时间指标,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止痛药的使用,以及平均切口长度。
陈明宇李彦冬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疗效
外科根治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年
探究早期胃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干预效果。研究对象选择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9月期间内收诊的胃癌患者中的60例,以随机的方式把这些参与研究的早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方法 对照组中的早期胃癌患者采取外科根治术干预措施,观察组中的早期胃癌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干预措施。然后比较这两组胃癌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情况,对比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治愈程度以及肿瘤完整切除率。结果 观察组中的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指标和手术之后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治愈性、完整切除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患者在确诊为患有早期胃癌疾病以后,需要立即的开展相应的手术干预举措,其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手术治疗方式是现代临床肿瘤治疗领域中的一项首选的手术治疗手段,该方式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成效,并且远期效果非常的明显,患者敢于后生活质量大程度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王洪雨李彦冬
关键词:早期胃癌外科根治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效果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住院接受外科手术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62例,对其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62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分别出现暂时性低钙抽搐、声音嘶哑以及喝水呛咳3种不良反应,其中,暂时性低钙抽搐2例,声音嘶哑2例,喝水呛咳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9%。结论在对轻度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和中度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既不要放置引流物,也不要切断患者的舌骨的舌骨下肌群,这样才能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李彦冬丁希艳邵旭辉任春宏任强
关键词:地方性甲状腺肿外科手术
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及对肝癌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lncRNA TUG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及肝脏穿刺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标本,取其对应的肿瘤组织、肿瘤边缘组织以及周边组织(无癌细胞组织)标本,另外一部分标本来源于既往实验剩余标本,共126例.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lncRNA TUG1表达情况,然后体外培养HCCLM3细胞,并将其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si-NC组(空载体质粒)、si-TUG1组(lncRNA TUG1表达抑制载体质粒).qRT-PCR检测细胞中lncRNA TUG1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蛋白表达.结果lncRNA TUG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织中lncRNA TUG1的高表达率在不同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的肝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i-TUG1组肝癌细胞lncRNA TUG1表达量明显低于si-NC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i-TUG1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si-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i-TUG1组肝癌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si-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 TUG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下调lncRNA TUG1表达能够降低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与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活性密切相关.
邵旭辉丁希艳李彦冬
关键词:肝癌长链非编码RNA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4年
针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期间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具体疗效与产生的胃肠功能影响情况展开剖析剖析。方法 样品选择时间从2021.1至2023.12之间,共有80位老年人,已全部确诊为老年结直肠癌,以每组40例的原则,将这80位老人分成两组,各组均实施不同疗法,对照组为40位老年人实施传统开腹疗法展开治疗,而观察组则为40位老年人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疗法予以治疗。结果 在胃肠功能、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生活质量等各方面,通过对比两组各40例老年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观察组40位老年人,明显优于实施传统开腹疗法的对照组40位老年人,两组间数据差异突出,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其具备多种优点,如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将其应用于老年直肠癌患者中,具有显著提升治疗成效的意义,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张镒鹏李彦冬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结直肠癌胃肠功能
胃癌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HIF-1α表达情况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及HIF-1α的表达情况,探讨胃癌中幽门螺旋杆菌与HIF-1α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是对临床已经确诊的60例胃癌患者进行碳呼气试验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阴性及阳性各30例),同时将患者手术后胃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IF-1α表达情况,用统计学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胃癌组织中HIF-1α呈高表达状态,阳性率为86.67%(26/30),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患者胃癌组织中HIF-1α呈低表达状态,阳性率为26.67%(8/30),其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诱导HIF-1α的表达,从而控制幽门螺旋杆菌可以达到胃癌预防及治疗的目的。
张艳杰李彦冬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胃癌幽门螺旋杆菌
二甲双胍、来曲唑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来曲唑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230例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15)、观察组(n=115)。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曲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来曲唑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超声检查确认2组患者的卵泡直径,抽血确定血清雌二醇(E_(2))、促卵泡成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以及睾酮(T)的水平,并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卵泡直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2组患者血清内分泌激素、E_(2)、FSH、LH、T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9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来曲唑联合地屈孕酮干预,治疗效果较单药来曲唑更为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卵泡直径,纠正患者血清内分泌激素指标,促进患者妊娠可能。
袁捷乔钰琪李彦冬
关键词:二甲双胍来曲唑地屈孕酮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