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臣

作品数:2 被引量:37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土
  • 1篇土壤
  • 1篇团聚体
  • 1篇团聚体特征
  • 1篇培肥
  • 1篇培肥效果
  • 1篇平原土壤
  • 1篇维数
  • 1篇秸秆
  • 1篇秸秆还田
  • 1篇还田
  • 1篇肥效
  • 1篇分形
  • 1篇分形维数
  • 1篇保护性耕作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吕贻忠
  • 2篇杨志臣
  • 1篇周虎
  • 1篇李保国
  • 1篇刘沫
  • 1篇张凤荣
  • 1篇肖小平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69
2007年
【目的】研究华北平原保护性耕作制度对土壤团聚数量、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本文采集了华北平原河北栾城试验站经过4年保护性耕作(旋耕和免耕)与传统耕作(翻耕)处理下原状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容重、有机质和粘粒含量等物理性质,重点应用干筛和湿筛法分析了土壤团聚体数量、分布和分形维数。【结果】表层(0~5cm)土壤容重的大小顺序为免耕>旋耕>翻耕,免耕使表层土壤的容重显著增加;旋耕与翻耕的表层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但旋耕使10~20cm的土壤容重明显增加。干筛法分析表明,免耕处理下0~10cm土层大于0.25mm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均高于旋耕处理和翻耕处理,而旋耕与翻耕处理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湿筛法分析表明,土壤中的团聚体以非水稳性团聚体为主,水稳性团聚体的MWD和GMD大小顺序为免耕>旋耕>翻耕;在0~5cm土层内免耕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D)最小,而旋耕处理下5~10cm的分形维数D值显著高于翻耕、免耕处理,说明旋耕使得该层内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降低。【结论】免耕处理促进表层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并提高了其稳定性;旋耕和翻耕处理由于对土壤的强烈扰动,降低了耕作深度内土壤团聚体的团聚度和稳定性;在10~30cm3种耕作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
周虎吕贻忠杨志臣李保国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团聚体分形维数
秸秆还田和腐熟有机肥对水稻土培肥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112
2008年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该文以18年的定位试验为基础,通过对直接施用秸秆、有机肥以及化肥、有机肥配施等6个处理小区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了秸秆还田同有机肥培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状况与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着重探讨了秸秆直接还田同传统的施用腐熟有机肥对土壤的培肥效果差异。结果表明直接施用作物秸秆同施用腐熟有机肥对土壤的培肥效果基本相同,均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改善,同时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因此秸秆直接还田基本可以代替施用腐熟有机肥培肥土壤。
杨志臣吕贻忠张凤荣肖小平刘沫
关键词:秸秆还田培肥水稻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