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98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气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呼吸肌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44 2016年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2014年,80例偏瘫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呼吸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3.938, P〈0.001)。结论早期呼吸肌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苏国栋 刘惠林 黄梦洁 樊祥德 樊华关键词:脑卒中 呼吸肌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 强化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40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40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且增加呼吸肌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 苏国栋 刘惠林 黄梦洁 樊祥德 樊华关键词:脑卒中 呼吸肌训练 乳腺癌康复策略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致死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1]。乳腺癌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年龄、月经初潮时间、超重或肥胖、荷尔蒙治疗等。乳腺癌肿瘤靶向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荷尔蒙治疗等。各种并发症也伴随乳腺癌治疗产生,如淋巴水肿、肩和手臂活动受限、肌肉功能弱化、颈椎肩周问题等,并可能发生自限性疾病如腋网综合征、或顽固不愈的问题如同侧臂丛神经病变等[2-3]。当手术配合其他靶向治疗时,患者可能出现疼痛、疲劳、整体运动功能下降等症状[4]。康复治疗可预防并改善术后并发症,提高无病生存率,是增加患者术后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主要方法[5]。本文综述整体康复对于乳腺癌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包括术前预康复和术后整体功能康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王剑桥 刘惠林 王月 吕雪琴 张诗麟 樊祥德 樊华 苏国栋关键词:乳腺癌 术后康复 整体康复 运动康复 运动性疲劳对健康青年男女静态立位平衡的影响 :研究运动性疲劳对健康青年男女静态立位平衡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方法:随即选取康复医学院20名健康青年男女参加实验,年龄22.12±0.16,分别在试验前,1分钟跳绳和2分钟跳绳后测量平衡能力及心率,并询... 樊华 李冻冻关键词:运动性疲劳 生理机制 康复训练 移动式平衡板训练对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探讨移动式平衡板训练对受试者的踝关节的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参加移动式平衡板训练前后的16名受试者分别采用Tecnobody PK254P康复系统进行本体感觉评定,记录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者训练前后的平均轨... 樊祥德 樊华 黄梦洁关键词:踝关节 本体感觉 运动生理 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运动耐力、日常生活能力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评价呼吸训练能否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运动耐力、ADL的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从建库到2018年12月31日。对照组为常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试验组为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评价指标包括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thel Index,BI)、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6分钟步行测试(6-minute walk test,6MWT)。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和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741例脑卒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6MWT的距离[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41.50 m,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7.63,75.37)m,P=0.02]、BI[MD=9.97分,95%CI(3.99,15.96)分,P=0.001]、FMA[MD=8.00分,95%CI(1.29,14.70)分,P=0.02]均提高。亚组分析示,8~10周的干预后试验组BI高于对照组[MD=25.37分,95%CI(16.49,34.25)分,P<0.000 01],8周和12周~3个月的干预后试验组FMA高于对照组[MD=20.40分,95%CI(9.72,31.08)分,P=0.000 2;MD=6.18分,95%CI(3.57,8.79)分,P<0.000 01]。结论呼吸训练能提高偏瘫患者的运动耐力、ADL和运动功能。鉴于该研究纳入文献较少、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缺乏长期随访,将来的学者可采用更优化的呼吸训练方案,进行样本量更大、方法学更严谨的研究。 王剑桥 苏国栋 孙宜文 张诗麟 王月 吕雪琴 樊祥德 樊华 刘惠林关键词: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4 2021年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采用PNF康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和ADL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建库至2019年12月。主要结局指标为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次要结局指标为功能性前伸测试(FRT)、躯干功能障碍量表(TI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786例患者。PNF明显提高后遗症期患者BBS评分(MD=3.31,95%CI 2.58~4.04,P<0.001),恢复期患者FMA评分(MD=8.31,95%CI 5.68~10.97,P<0.001),所有患者MBI评分(MD=6.84,95%CI 5.20~8.48,P<0.001)、FRT距离(MD=1.11,95%CI 0.39~1.84,P=0.003)和TIS评分(MD=1.75,95%CI 1.19~2.31,P<0.001),显著缩短后遗症期患者TUGT时间(MD=-1.86,95%CI-2.62~-1.10,P<0.001)。结论PNF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运动功能和ADL。但对不同病程患者,效果不一。有待进一步研究。 郭辉 王剑桥 苏国栋 王华伟 樊华 樊祥德 张诗麟 刘洋 王月 吕雪琴 刘惠林关键词: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 META分析 吸气肌训练对COPD运动恐动症的影响 被引量:3 2023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活动受限的进行性呼吸困难,严重时限制日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1-2]。患者通过避免进行与呼吸困难相关的活动预防症状加重,过度避免致呼吸困难的身体运动和活动的行为称为运动恐动症[3-4]。高达90.3%的COPD患者存在明显运动恐动症,疼痛、疲劳、呼吸困难等都与COPD患者运动恐惧症相关[5-6]。吸气肌训练(IMT)能降低COPD患者呼吸困难感知,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7-8]。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7例COPD患者运动恐动症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苏国栋 王剑桥 刘洋 樊祥德 樊华 刘惠林关键词:吸气肌 肌骨超声用于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6 2022年 脑卒中作为我国最为常见的急、慢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1114.8/10万)、高死亡率(114.8/10万)、高致残率(780.4/10万)的特点[1]。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shoulder subluxation,SS)指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常发生于脑卒中后早期,其脑卒中后发病率可高达81%—84%[2],患者常主诉双侧肩不等高,肩关节活动受限并多伴有某一运动方向疼痛等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上肢运功功能的恢复。 刘洋 苏国栋 王华伟 樊祥德 樊华 吕雪琴 王月 王剑桥 张诗麟 刘惠林关键词:肱骨头 关节盂 高死亡率 高发病率 踝关节矫形托应用于脑损伤致足下垂及足内翻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析在脑损伤致足下垂及足内翻偏瘫患者中应用踝关节矫形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脑损伤致足下垂及足内翻偏瘫患者患者60例,根据患者康复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踝关节矫形托,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后下肢功能评分为(28.64±3.38)分,对照组(23.55±3.20)分;观察组患者穿戴踝关节矫形托后患肢前后稳定系数、身体左右稳定系数均明显优于穿戴前。结论踝关节矫形托能够明显改善脑损伤致偏瘫患者足下垂及足内翻症状,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身体平衡能力,值得广泛应用。 苏国栋 刘惠林 刘惠林 黄梦洁 樊华 崔承坤关键词:脑损伤 足下垂 足内翻 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