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燕燕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对苯二甲酸
  • 1篇对苯二甲酸乙...
  • 1篇氧化钛
  • 1篇乙二醇酯
  • 1篇折射率
  • 1篇溶解度参数
  • 1篇酸酯
  • 1篇碳酸酯
  • 1篇热降解
  • 1篇热降解行为
  • 1篇聚对苯
  • 1篇聚对苯二甲酸
  • 1篇聚对苯二甲酸...
  • 1篇聚对苯二甲酸...
  • 1篇聚碳酸
  • 1篇聚碳酸酯
  • 1篇甲基
  • 1篇光学
  • 1篇光学性
  • 1篇光学性能

机构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四川中物材料...

作者

  • 3篇马寒冰
  • 3篇陈燕燕
  • 1篇杨克斌
  • 1篇刘建
  • 1篇王晓梅

传媒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热拉伸对PET/LLDPE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
2015年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熔融共混,然后流延成膜,并通过热拉伸成不同厚度的薄膜,讨论了薄膜厚度和热拉伸方式对薄膜透光率和雾度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掺入不同含量的LLDPE薄膜断面进行了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薄膜厚度相同的情况下,热拉伸可以提高薄膜的透光率,降低雾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在PET/LLDPE薄膜中,LLDPE作为分散相随机分布在PET基体中,且随着拉伸倍数的增加,分散相颗粒逐渐由球状被拉伸为椭球状;随着分散相颗粒长短轴比增加,入射光垂直于长轴入射几率增大,透过颗粒的光线随之增多,引起透光率上升,但是由于散射光更集中在入射光方向的正前向,散射减弱,雾度下降。
刘建马寒冰邓银洁陈燕燕王晓梅
关键词:光学性能
聚合物溶解度参数对PET反射膜性能的影响
2014年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中加入4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的聚合物,利用流延拉伸法制备了PET反射膜;利用扫描电镜、光学偏光显微镜对拉伸后的薄膜表面及内部形态进行观察,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拉伸前后的薄膜进行反射率测定,研究了溶解度参数、折射率对薄膜拉伸前后反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与PET溶解度参数差值的增大,拉伸后薄膜内部孔隙结构逐渐增加;在一定范围内,经相同拉伸工艺制备的聚合物/PET薄膜的反射率随聚合物与PET溶解度参数差值的增大而增大。
邓银洁侯德发陈燕燕马寒冰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折射率反射率
改性二氧化钛对聚碳酸酯热降解行为的影响
2016年
利用二甲基硅氧烷对二氧化钛(TiO_2)进行表面改性,并且将改性TiO_2与聚碳酸酯(PC)熔融共混,研究改性二氧化钛对聚碳酸酯热降解行为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对TiO_2的改性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平衡扭矩(Tq)、熔融指数(MF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改性TiO_2对聚碳酸酯(P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钛表面成功包覆了一层二甲基硅氧烷,改性后TiO_2的接触角由20.7°上升至133.3°,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未改性的TiO_2会造成PC的严重降解,对TiO_2进行表面改性后,TiO_2/PC的热降解行为得到明显改善。最后,通过Tq,MFR分析二甲基硅氧烷的用量对TiO_2/PC熔体性质的影响,表明二甲基硅氧烷的最佳用量(质量分数)为TiO_2的10%。
侯德发马寒冰陈燕燕邓银洁杨克斌
关键词:二氧化钛表面改性聚碳酸酯二甲基硅氧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