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洋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沥青
  • 4篇沥青路
  • 4篇沥青路面
  • 4篇路面
  • 2篇道路工程
  • 2篇温度场
  • 2篇沥青混合
  • 2篇沥青混合料
  • 2篇路工
  • 2篇混合料
  • 1篇低温期
  • 1篇冻融
  • 1篇冻融循环
  • 1篇依数性
  • 1篇融雪
  • 1篇融雪剂
  • 1篇实测数据
  • 1篇弯拉
  • 1篇路用
  • 1篇路用性能

机构

  • 6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甘肃畅陇公路...

作者

  • 6篇刘洋
  • 4篇李萍
  • 3篇毛昱
  • 1篇吴中
  • 1篇王根强

传媒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建材科技
  • 1篇城市道桥与防...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冻融循环条件下的沥青混合料半圆弯拉试验被引量:7
2018年
在-20~20℃的冻融循环条件下,利用自行设计的半圆弯拉试验,研究了分别进行0,6,12和18次冻融循环后,SBS质量分数(w(SBS))分别为0,4%,5%和6%的沥青混合料AC-16,AC-20和SMA-16的层底抗拉强度和抗拉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随w(SBS)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层底抗拉强度和抗拉应变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当w(SBS)为5%时,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均表现良好的层底抗拉强度和抗拉应变;AC类沥青混合料的层底抗拉强度和抗拉应变均优于SMA类;季节性冰冻区采用w(SBS)为5%的AC-16沥青混合料可更好地减缓路面开裂.
李萍刘洋念腾飞吴中毛昱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半圆弯拉试验抗拉强度
SBS现场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现场加工SBS改性沥青,以AC-16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在最佳油石比下,对不同掺量SBS改性沥青成品及其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和小梁低温弯曲试验,检验了其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AC-16级配沥青混合料SBS现场改性沥青改性剂的最佳掺量为5%,通过现场加工SBS改性沥青,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抗疲劳性表现良好,满足沥青路面使用要求。
郭云枫刘洋陈兵王根强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甘肃陇南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预估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为建立甘肃陇南地区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预估模型,选取陇南地区兰海高速典型路段,利用采集的实测沥青路面结构温度数据对陇南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气温、太阳辐射强度和湿度等影响因素与路面温度的相关性,建立了以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和路面深度为主要参数的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气温和湿度随着时间呈正弦变化,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对路面结构温度影响呈正相关,湿度对路面结构温度的影响呈负相关;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对路面结构温度有累积性和滞后性的特点,且随着路面深度的增加;由三种沥青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的模拟结果与站点采集的实测值对比分析可知,本研究建立的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预估模型与路面结构温度有较高的相关性,能较好模拟陇南地区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为陇南地区沥青路面车辙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李萍陈柯柯念腾飞刘洋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温度场
甘肃渭源地区实测冬季沥青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甘肃省沥青路面冬季易出现低温开裂与凝冰现象,严重影响冬季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根据甘肃渭源地区冬季现场实测的气象数据和路面结构内部温度,研究沥青路面低温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利用统计方法对影响沥青路面温度场的环境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气温与辐射对沥青路面结构内部温度影响的累积和滞后时间;基于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提出适用于该地区的冬季沥青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路面深度的增加,路面结构内部温度呈现减小的趋势,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对路面结构内部温度累积和滞后影响越来越显著;将时间与路面深度作为误差修正因素引入沥青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中,可准确预估冬季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变化.
李萍念腾飞刘洋张国宏张影会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实测数据
甘肃省庆阳地区沥青路面低温温度场分布规律被引量:2
2019年
根据甘肃省庆阳地区雷西高速西峰马头坡段沥青路面不同深度的实测温度数据和气象资料,对庆阳地区沥青路面低温温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结构层内部不同深度部位的实测温度和实时气象资料之间存在明显滞后;晴朗天气有辐射时段和多云天气有辐射时段沥青路面不同深度的温度变化趋势与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趋势均近似呈正弦曲线形式;晴朗天气无辐射时段和多云天气无辐射时段沥青路面不同深度的温度呈线性下降变化趋势。
郭云枫魏西应毛昱张丽刘洋
关键词:沥青路面低温期温度场
季节性冻土区沥青路面融雪剂凝冰点测试被引量:5
2019年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在公路自然区划中属于季节性冻土区,由于冬季气温较低,雨雪天极易造成沥青路面积雪凝冰,路面积雪凝冰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研究如何快速高效地融雪除冰对于提高冬季路面行车安全有较高的社会实用价值。通过自行设计的融雪剂凝冰点测试装置,首先对自来水和蒸馏水的凝冰点进行测试以验证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其次,采用双通道数字测温仪对四种不同浓度(5%,10%,15%和20%)下常用的氯盐类和非氯盐类融雪剂的凝冰点进行测试,并与根据稀溶液依数性规律对浓度为5%时的单一型融雪剂计算的理论凝冰点进行对比;最后基于单一型融雪剂的凝冰点测试结果配制了三种不同掺配比例(3∶7,4∶6,5∶5)下的六种新型复配型融雪剂,并对其凝冰点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5%时的单一型融雪剂的实测凝冰点数据与计算的理论凝冰点数据相符;氯盐类融雪剂和非氯盐类融雪剂以及复配型融雪剂的凝冰点降低均符合稀溶液依数性规律;八种单一型融雪剂的凝冰点较低的为氯化钠和氯化钙,表明氯盐类融雪剂的融雪除冰效果整体优于非氯盐类融雪剂;复配型融雪剂的凝冰点大小顺序为:氯化钠-乙二醇<氯化钠-1,2-丙二醇<氯化钙-乙二醇<氯化钠-尿素<氯化钙和1,2-丙二醇<氯化钙和尿素。综合考虑融雪剂的凝冰点、经济性和环保性,建议选用氯化钠-乙二醇复配型融雪剂作为季节性冻土区低温期沥青路面融雪除冰用融雪剂。
李萍魏西应念腾飞刘洋毛昱
关键词:沥青路面融雪剂依数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