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琳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病毒
  • 2篇犬病
  • 2篇猪流感
  • 2篇猪流感病毒
  • 2篇伪狂犬病
  • 2篇伪狂犬病病毒
  • 2篇流感
  • 2篇狂犬
  • 2篇狂犬病病毒
  • 2篇HA蛋白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毒株
  • 1篇多位点序列分...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瘤
  • 1篇杂交瘤细胞
  • 1篇生物被膜

机构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吴斌
  • 5篇华琳
  • 3篇彭忠
  • 1篇谭臣
  • 1篇陈焕春
  • 1篇郭锐
  • 1篇周宁

传媒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噬菌体vB_SauM_PSA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
引言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环境中常见的致病菌,能够引起人和家畜许多感染性疾病,包括兽医临床常见的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1]。金黄色葡萄球菌易于形成生物被膜,大约85%的感染与生物被膜有关,形成生物被膜后除具有高度的耐药性外还...
王霜杨丹孙二超黄茜华琳彭忠吴斌
表达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rPRV-optiHA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
2019年
为研发针对猪流感病毒流行毒株和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毒株更为有效的基因工程疫苗,本研究以变异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毒株(rPRVΔTKΔgI/gE)为载体,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表达经密码子优化的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病毒rPRVΔTKΔgI/gE-optiHA。对获得的重组病毒在多种细胞上的增殖特性、一步生长曲线、遗传稳定性以及对小鼠的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rPRVΔTKΔgI/gE-optiHA重组病毒能够稳定表达HA蛋白,并且经过优化后,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有明显提高。该重组病毒在ST、PK-15、Vero和BHK-21细胞上的增殖滴度均高于10-7.0/0.1mL,对PK-15细胞的敏感性最高。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重组病毒的增殖特性未受影响。连续传代20代后,该重组病毒依然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并且对小鼠安全性良好。本研究为重组病毒rPRV-optiHA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范桂芳徐守兴杨斓宋文博华琳吴斌
关键词:猪流感病毒HA基因生物学特性
猪伪狂犬病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0
2019年
针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E基因保守区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并优化了一种可快速、定量检测PRV野毒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猪常见病毒性病原(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PRV gE基因缺失株,以及健康猪的组织,结果均为阴性,证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该检测方法能够检到的阳性质粒模板最低浓度为254 copies/μL,最低病毒浓度为4.22 TCID50/100μL,比常规PCR敏感性高10倍;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同时检测37份临床样品,其中前者检出阳性病料22份,阳性检出率为59.64%,后者检出阳性病料15份,阳性检出率为40.54%,2种方法的符合率为81.08%。综上所述,该方法的建立为PRV的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
刘青芸国师榜周宁华琳陈焕春陈焕春
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
牛源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进化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在牛群中分离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并将分离菌株与国际上流行的EHEC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比较。应用PCR方法结合头孢克肟-亚碲酸钾山梨醇麦康凯琼脂(CT-SMAC)平板分离法对采集的565份样本(牛粪便397份,牛奶99份,奶牛场环境中的水样69份)进行EHEC分离和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分离的菌株进行EHEC相关毒力基因的检测及致Vero细胞毒性研究。根据大肠埃希菌MLST数据库(http://mlst.ucc.ie/mlst/mlst/dbs/E.coli)提供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案,利用MEGA 5.0软件分别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从565份样本中共分离到EHEC 40株,占分离样本总数的7.1%(40/565)。40株EHEC涵盖了17种血清型,以O157(4/40)、O26(4/40)、O91(7/40)、O100(4/40)、O97(6/40)、O92(2/40)为优势血清型。对40株EHEC进行相关毒力基因的检测发现,stx1、stx2、ehxA、sa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2.5%(33/40)、75%(30/40)、90%(36/40)和27.5%(11/40),远高于eae(5%,2/40)、wzxO157(10%,4/40)基因检出率。38株携带stx1/stx2基因的EHEC均能产生志贺毒素,且能致Vero细胞产生病变。MLST分析表明,40株EHEC共有7个序列型(ST),其中ST297为优势序列型,占57.5%(23/4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ST297型与国际上流行的EHEC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次分离的40株EHEC之间具有一定的分子多态性,与国际上流行的EHEC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除了O157EHEC外,非O157EHEC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也可构成一定威胁,因此,我国应加强对这一类菌株的监测与检测。
郭锐谭臣彭忠华琳曾东柱吴斌
关键词: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多位点序列分型进化分析
猪流感病毒H1N1亚型H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2019年
为获得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SIV)血凝素(H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选取A/swine/NanChang/H1N1/2009毒株,病毒经增殖、超速离心后,收集病毒粒子作为免疫原,将SIV粒子包被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将免疫4次的BALB/c小鼠,经间接ELISA测定小鼠血清效价,将效价高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采用间接ELISA的方法筛选效价高的阳性细胞孔,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3轮亚克隆,得到了5株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C6、5G5、1D5、3G3、4F11。随后对5株杂交瘤细胞的亚型进行鉴定,显示2C6、1D5、4F11为IgM亚型,5G5、3G3为IgG1亚型,5株杂交瘤的L链均为k链。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5G5能够与HA蛋白发生特异性的结合。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H1亚型SIV的相关检测方法及对HA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朱和超范桂芳朱莉莉彭忠华琳吴斌
关键词:猪流感病毒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