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玫 作品数:7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365份一次性卫生用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调查上海市黄浦区销售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卫生质量。方法按照《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对本地区市场一次性卫生用品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结果共计检测365份样品,合格354份,总合格率为97.0%,其中纸巾、卷筒纸、卫生巾、卫生护垫和纸尿裤的合格率分别为95.9%、94.5%、98.6%、97.3%和98.6%(P>0.05)。5类样品微生物指标检测,细菌菌落总数、真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性化脓菌的总合格率分别为:95.3%、98.4%、100.0%和100.0%,结论本地区销售的一次性卫生用品仍存在卫生质量隐患,必须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监测的力度,以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朱群 周玫 华哲云关键词:卫生用品 卫生质量 2006年-2007年上海市市售豆制品细菌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售豆制品细菌污染状况。方法以上海市黄浦区的农贸市场、超市、大卖场为对象,按随机采样原则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采样的要求,采集豆制品240份。按国家标准GB/T4789-2003进行检测。结果按国家标准GB2711-2003《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判定,2006年-2007年上海市的市售豆制品合格率为36.25%。结论上海市市售豆制品合格率低,应加强卫生监督。 周玫 孙珍 薛少华关键词:豆制品 卫生学调查 上海市黄浦区水产品和生肉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水产品和生肉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状况及耐药谱,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GB/T4789.7-2003标准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K-B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检测4类样品共160份,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6株,检出率为28.8%;46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78.3%的菌株存在耐药情况,部分菌株多重耐药,其中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58.7%。结论:本区水产品和生肉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药敏结果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王宇 华哲云 周玫 张前龙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副溶血性弧菌 耐药性 上海市黄浦区饮食和服务业从业人员乙肝、丙肝病毒重叠感染情况调查 2009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乙型、丙型肝炎在我区饮食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的流行程度,为政府决策部门合理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对本区15 646名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抽取血液检测乙肝两对半与抗-HCV。结果:本区饮服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4.64%,乙肝、丙肝病毒重叠感染率为8.54%,不同性别、不同职业间HBsAg阳性率和乙肝、丙肝病毒重叠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丙肝阳性患者中"大、小三阳"比例高于丙肝抗体阴性患者。结论:应继续加强饮服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 华哲云 王宇 周玫 张前龙关键词:乙肝 丙肝 2006-2008年上海市黄浦区熟肉制品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熟肉制品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对2006-2008年采自黄浦区超市、熟食店、宾馆和酒店的熟肉制品按国家标准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检测。结果3年来共抽检熟肉制品1 576份,总合格率为80.01%。结论2006-2008年间上海市黄浦区市售熟肉制品卫生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3年来合格率没有提高,提示我们监督部门在工作上还存在一定的盲区,应该引起重视。 周玫 朱群关键词:熟食制品 微生物监测 卫生监督 源于东南亚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在全球的传播扩散 被引量:13 2016年 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源于印度,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病,依靠特殊共生能力成为南亚和东南亚区域腹泻患者、水禽、海鲜中首位非伤寒沙门菌,以人流(旅游)、物流(食品贸易)和洋流(海鲜)持续扩散至其他国家,目前已定殖于国内养殖海水贝壳类和禽类中,流行于华南地区:首次在国内规模化养殖鸡场发现韦太夫雷登多重耐药的优势克隆(MDRACSSu T),而人源的耐药株罕见;首次在国内发现部分血液感染病例的暴发。韦太夫雷登已融入中国的养殖贝壳和禽类产品的产业链和食物链中,具有全球生态扩展能力。中国近来的暴发有增多趋势,发达国家在预防和处置食源性病原的污染、输入和暴发调查的制度和经验值得借鉴。 周玫 罗铭 陈峰 沈隽卿 李迎慧 张建民 周晓瑛 谷珍 金汇明 许学斌关键词:疾病生态学 多重耐药 一起沙门菌爆发的菌株鉴定和分子溯源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1起沙门菌爆发的菌株鉴定和分子溯源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上海市黄浦区1起食源性沙门菌爆发病例的菌株,使用3种不同产地沙门菌分型血清进行菌株比对鉴定,测试菌株耐药性并对部分菌株进行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MLST)。通过Pluse Net China非伤寒沙门菌数据库聚类分析上海市与重庆市爆发菌株的脉冲凝胶电泳(PFGE)图谱。[结果]发生在上海市黄浦区某工地爆发的1起食源性菌株,经血清学和MLST鉴定为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菌株对6种抗生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氯霉素、萘啶酸、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均为100%。2007年重庆市报告多起食源性爆发案例中的C群沙门菌,经鉴定亦为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与上海市的菌株间存在高度遗传同源性。[结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泰国S&A的沙门菌分型血清的H因子"c"和"k"间存在交叉凝集。2007年上海市黄浦区发生的食源性爆发病例可能为输入性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的多重耐药克隆株引起。 王宇 许学斌 刁保卫 王红霞 陈军 周玫 华哲云关键词:交叉凝集 分子分型 多重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