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姣

作品数:21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地震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地震
  • 6篇地震台
  • 5篇中心地震台
  • 3篇断层
  • 2篇地电
  • 2篇地电场
  • 2篇断层气
  • 2篇应力场
  • 2篇映震
  • 2篇震源
  • 2篇震源机制
  • 2篇震源机制解
  • 2篇色谱
  • 2篇色谱仪
  • 2篇同位素
  • 2篇热水成因
  • 2篇温泉
  • 2篇温泉水
  • 2篇离子
  • 2篇离子色谱

机构

  • 21篇山西省地震局
  • 21篇太原大陆裂谷...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21篇常姣
  • 9篇刘国俊
  • 9篇黄春玲
  • 9篇杨静
  • 8篇李民
  • 7篇杨静
  • 3篇李冬梅
  • 3篇穆慧敏
  • 3篇穆慧敏
  • 3篇张文男
  • 2篇王洪峰
  • 2篇张淑亮
  • 1篇李丽
  • 1篇荆红亮
  • 1篇王向阳
  • 1篇陈常俊
  • 1篇刘瑞春
  • 1篇陈永新
  • 1篇张磊
  • 1篇李颖

传媒

  • 11篇山西地震
  • 5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山西科技
  • 1篇分析仪器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中国地震
  • 1篇科学技术创新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省4口井(泉)水化学特征与水氡映震效能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对山西4口水化学观测井(泉)及周边地表水进行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分析,利用Piper图、durov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研究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得出井(泉)水岩平衡程度、热储温度、地下水循环深度及地下水补给来源详情;分析了井(泉)水氡测项映震特征,应用水氡映震效果与水岩平衡程度、地下水循环深度表现出的特征,评价了地震监测效能。评价结果显示夏县井、奇村井优于临猗井,适于开展地震水化学观测;定襄泉应用该水化学方法评价尚存不足之处,需要探索适用于该类观测泉点的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穆慧敏穆慧敏黄春玲常姣杨静杨静李民
关键词:水化学水氡地震监测
地震台站接地技术的应用及故障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对常用4种接地技术的原理、要求及功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接地技术对地震台站观测系统的2起故障进行案例式分析,认为接地技术对地震观测系统正常运行,观测数据可靠产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刘国俊陈常俊刘垚坤常姣姚林鹏李晓锐
关键词:地震台站接地技术
夏县热水区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2025年
夏县热水区地处中条山山前断裂,采集该区5个地下热水井样品,测试其地球化学成分及氢氧同位素组成,获得该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以期深化对该区温泉地球化学成因以及断裂带地震活动性的认识,为山西南部震情跟踪、流体异常核实和地震研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该热水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Na型,属中低温微咸热水。分析5个热水井样品离子相关性比值_(γ)Na+/_(γ)Cl^(-)、_(γ)Cl^(-)/_(γ)Ca^(2+)、_(γ)Cl^(-)/(_(γ)CO_(3)^(2-)+_(γ)HCO_(3)^(-)),确定各热水井的循环速度,其中:南山底半热水(NSD2)井水循环动力较强,浓缩程度较小,与冷水层交替程度较快,其余热水井循环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中心站(ZXZ)、电力宾馆(DLBG)、南山底热水(NSD1)、温泉(WQJD)。利用同位素数据计算地下热水循环深度,并对夏县热水区热水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独特构造部位和良好储水条件下,由大气降水经深循环、大地热流(地热增温)和岩石生热等作用加热,通过水—岩反应,在上升到地表的过程中与浅层地下冷水混合,并沿断裂上升出露地表,形成矿化度较高的温泉水;中心站热水井(ZXZ)开采量减少,地下水经深循环上升至地表过程中,与浅层地下冷水混合比例变大,导致其较周边热水井矿化度低、水温低,而水循环动力增强。
常姣常姣杨静黄春玲穆慧敏
关键词:热水成因
地震预警站网典型故障及波形异常分析处理被引量:3
2023年
地震预警站点正常运行是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快速高效产出的基础,山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站网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近一年,地震监测中心站在站网运维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相关经验。通过梳理运城地震监测中心站在预警站网试运行以来遇到的部分典型故障及波形异常现象,总结分析处理应对的方法,为提高预警站网的运行率提供参考经验。
李晓锐刘国俊陈永新姚林鹏薛亮常姣
山西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19年
采集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及周边水点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利用矩形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初步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水—岩平衡状态、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等,并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分析温泉水补给来源。研究表明,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化类型属于Na-Cl·sO4型,水—岩反应属于部分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48.8℃,循环深度为3.91 km,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温泉为断裂型温泉。以上结果可为该台流体异常分析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夏县地区水化研究奠定基础。
杨静杨静常姣李冬梅常姣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
山西夏县热水井氢氧稳定同位素动态特征及成因被引量:2
2023年
利用山西夏县热水井水样的试验数据、SiO 2温标等,对该井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热水补给源以及循环深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夏县热水井δ18O的变化范围为−10.10‰~−9.47‰,δD的变化范围为−72.75‰~−71.32‰;②夏县热水井氢氧稳定同位素基本位于大气降水线附近,但向右偏移大气降水线,说明夏县热水井的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岩作用;③夏县热水井热储温度为63.7~96.0℃,循环深度为0.95~2.4 km,补给高程为1370 m;④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水岩作用特征和循环深度揭示出夏县热水井成因为来自于中条山的大气降水沿断裂入渗,经深循环作用,在地下热储层加热并通过中条山断裂富集形成热水。研究结果可为夏县地下热水补给循环过程与地震监测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常姣张磊张磊黄春玲张淑亮
关键词:氢氧稳定同位素补给来源热水成因地震
中条山北麓断裂跨断层水准数据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中条山北麓断裂是运城盆地的主控断裂.作为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裂,其活动情况与运城盆地及周边的地震活动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采用异常参数R值法和年滑动速率比法对布设在此断裂的流动水准场地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种数据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能更准确地发现观测数据的异常变化,研究结果可为运城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李晓锐刘国俊常姣姚林鹏李民
关键词:地震活动分析方法
离子色谱法测定夏县温泉水中阴离子含量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离子色谱法对水中常见的7种阴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在既定的条件下,分别建立校正曲线法(外标法)及单点校正法模板,并对温泉水样校正分析。结果显示,外标法测得离子数据较为平稳,相对偏差均小于5%,适用于观测温泉水中其含量的变化。
常姣徐爱慧黄春玲刘国俊
关键词:温泉水阴离子
夏县中心地震台两台测汞仪观测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对夏县中心地震台ATG-6138M痕量汞在线分析仪与RG-BQZ型数字化智能测汞仪的运行内在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ATG-6138M测汞仪的性能明显优于RG-BQZ智能测汞仪;对比断层气、空气中汞量观测,ATG-6138M测汞仪数据较为灵敏;对比实验注入已知剂量汞源的观测标准偏差,得到ATG-6138M测汞仪数据相对偏差较小;对比仪器参数,ATG-6138M测汞仪的数据较为精密。
常姣李晓锐杨静杨静刘国俊
基于构造活动的断层气汞异常探讨
2022年
利用2008—2017年夏县地震台断层气汞浓度观测数据,分析其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间的关联性,结合同时段震源机制解、库仑应力和由GPS基线推测的山西南部构造应力场、地壳形变特征,解释断层气汞浓度变化与区域构造活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按照气汞浓度背景值变化幅度的不同,研究时段大致分为2010年10月—2011年7月、2013年3—12月、2015年1月—2017年5月等3个阶段,其中,第2、3阶段的背景值分别为第1阶段的8倍、60倍;②距测点200 km范围内4级左右地震发生前,气汞浓度往往表现为一组高值突跳变化,变化幅度高出平均背景值几倍至几十倍,震后很快降低至背景值附近;③气汞浓度趋势性上升和多组高值突跳变化、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高值、库仑应力积累、GPS压性作用增强和转折等,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准同步性,在空间上较吻合,表明夏县地震台断层气汞浓度异常与区域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李冬梅杨静杨静杨静
关键词:映震特征短临预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