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鹏程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滋味
  • 2篇自动化
  • 2篇连续化
  • 2篇工艺参
  • 2篇工艺参数
  • 2篇产品品质
  • 1篇生产线
  • 1篇汤色
  • 1篇鲜叶
  • 1篇鲜叶加工
  • 1篇机采
  • 1篇机械组成
  • 1篇白茶
  • 1篇茶树
  • 1篇茶树品种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省农业技...

作者

  • 5篇龚淑英
  • 5篇徐鹏程
  • 3篇范方媛
  • 2篇魏明香
  • 2篇曹婷婷
  • 2篇李春霖
  • 1篇陈萍
  • 1篇杨节
  • 1篇胡书琴
  • 1篇杨梦璇

传媒

  • 3篇茶叶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茶叶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浙江省主栽茶树品种工艺白茶的滋味成分研究被引量:33
2016年
采摘浙农113、春雨1号、春雨2号、迎霜、鸠坑和安吉白茶6个浙江省主栽品种茶树鲜叶,按传统工艺加工白茶,跟踪测定加工过程中茶叶主要滋味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以福鼎大毫茶品种为对照,对所得产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萎凋过程中茶多酚与儿茶素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升高。福鼎大毫茶的鲜度、苦度、涩度均为最强,安吉白茶甜度最强。浙农113、春雨1号、春雨2号感官审评综合品质最优,且喜好度最高。不同品种白茶间滋味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酯型儿茶素与白茶的苦度、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甜度呈显著负相关,鲜味氨基酸与鲜度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感官审评与滋味品质成分,春雨1号与传统白茶风格最为接近,浙农113与春雨2号可以用于开发浙江白茶新产品。
龚淑英谷兆骐范方媛李春霖刘婉琼徐鹏程陈萍毛祖法
关键词:白茶
长兴紫笋茶连续化标准化加工技术要点及工艺质量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实现长兴千年贡茶—紫笋茶的标准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加工生产成本,稳定产品品质。我们对现行的紫笋茶加工工艺与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了紫笋茶连续化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机械装备要求,并于2014年10月在长兴大唐贡茶有限公司建设了长兴紫笋茶连续化生产线1条,2015年对新建生产线的加工技术参数进行测定与调整,对其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进行感官鉴定,总结出了一套长兴紫笋茶的标准化工艺参数。研究表明按照标准工艺参数连续化生产的产品达到并超过单机生产的紫笋茶的品质特征。
徐鹏程谷兆骐王辉刘婉琼李春霖杨梦璇范方媛龚淑英
关键词:产品品质工艺参数
不同品种大佛龙井茶的汤色与滋味属性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通过对"浙农113"、"平阳特早茶"、"迎霜"、"龙井43"、"嘉茗1号"、"翠峰"、"白叶1号"、"鸠坑群体种"8个品种加工的大佛龙井茶进行感官属性量化描述、品质成分定量检测及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深入探究大佛龙井茶汤色与滋味的特征属性。结果表明,"龙井43"、"迎霜"和"嘉茗1号"的综合感官品质较优。色差分析结果表明,亮度高、黄绿度适中的大佛龙井茶汤品质较高,且杨梅素苷类和槲皮素苷类物质与大佛龙井茶汤色泽有显著相关性。在滋味属性因子中苦度及涩度与大佛龙井茶汤滋味有显著相关性,而厚度滋味的感受是对单独味觉的补充,可能会对茶汤风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品种大佛龙井茶的滋味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鲜味氨基酸与鲜度呈显著正相关,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杨梅素苷类与苦度、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甜度呈显著负相关。黄酮苷类物质虽然在茶汤中含量较少,但表现出与大佛龙井茶汤色和滋味属性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徐鹏程范方媛陆德彪金晶龚淑英
关键词:汤色滋味
平水日铸茶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及其产品品质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推广、建设在解放前一度几濒失传的历史名茶——平水日铸茶及其品牌,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品质评价与精制拼配岗位与绍兴市柯桥区林业局进行了产品加工工艺规范化、技术与产品标准化研究。2010年至今,建设了平水日铸茶生产线2条,其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达到并超过原来单机生产的产品品质,并总结出了一套平水日铸茶的标准化工艺参数。
曹婷婷龚淑英金银永徐鹏程杨节胡书琴魏明香谷兆骐刘婉琼
关键词:生产线产品品质工艺参数
机采与手采鲜叶加工平水日铸茶工艺、品质及成本比较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在相同生产时间,对机采与手采鲜叶按连续化颗粒型加工工艺技术生产平水日铸茶,对生产的茶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种采摘模式下的加工方法、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机采鲜叶在嫩度与匀整度上明显低于手采鲜叶;可采用相同的初加工工艺与技术参数进行加工;机采毛茶品质由于含梗量与嫩度的原因在外形与叶底上感官审评得分略低于手采毛茶,但在香气与滋味上接近、有的甚至还稍优于手采毛茶,综合品质两者接近;精加工后两者品质更趋一致。在生产成本与得率上,每公斤机采茶的成本比手采茶低36.22%,得率低25.48%,经济效益高约21.30%。
谷兆骐曹婷婷陈国荣万景红龚淑英徐鹏程魏明香
关键词:机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