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 作品数:1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乡村文化转型发展中的价值重构被引量:3
- 2022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历史转型。当前,传统乡村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解释力、指引力不足,文化价值认同不够,乡村文化自信缺失。重构乡村文化核心价值,必须坚持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紧密结合乡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需求,推动人生追求从积累财富向创造价值转变、生活意义从过好日子向创造美好生活转变,使乡村居民人生意义建构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乡村社会相协调;推动讲仁爱从小我情感向公共意识拓展、行忠恕从基于个人人情向国家信仰和法律规则转变、尚和合从基于无争向包容逐利竞争转化、守诚信从道德要求向责任信仰提升,实现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核心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 李涛
- 关键词:乡村文化文化自信
- 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基础和升华被引量:1
- 2017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事关民族复兴,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繁荣和兴盛,就不会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也不会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是更基础的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的坚强依托,是理论自信的不竭源泉,是制度自信的深厚根基,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必然要求坚持文化自信。
- 田宪臣李涛
- 关键词:文化自信源泉升华
- 理解新时代深刻内涵的五个维度被引量:1
- 2019年
- 从历史脉络看,新时代标识了伟大社会革命的最新历史形态,标识了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从实践主题看,新时代的主旋律是强起来,动力来源是改革和创新。新时代的强国战略是国家层面的重大创新。新时代的人民性体现为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主人和主角,新时代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新时代的民族性体现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崛起的独特历史内涵,这一目标及其实现路径都充满了民族特色。新时代,一定也必然是中华民族用重大思想、制度、科技创新成果解决自身问题、发展好自己,同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 李涛
- 关键词:人民性民族性
- 群众路线视野中的改革效能提升问题探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的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群众路线影响改革的基本性态,是改革的现实依托和思想激励,规定着改革的行为要求。当前改革中存在的偏离群众路线问题主要包括理念定位、利益诉求表达、方法选择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偏差。纠正这些偏差,关键要形成制度化的改革方法,确立科学的改革思路,以群众路线为基础提升改革效能。
- 韩斌李涛
- 关键词:群众路线
- 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路径研究
- 2024年
- 乡村振兴重在“人才振兴”,只有解决好了人的问题,乡村才能真正振兴,因而推动各类人才尤其是吸引新乡贤参与家乡各项事业发展,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新乡贤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诸如对新乡贤认识定位不清晰、缺乏情感沟通、实践渠道受阻以及权益保障不到位等。为此,需要通过多种舆论宣传确保新乡贤“时刻挂念家乡”、加强日常情感联系推动新乡贤“经常回来走走”和注重多措并举鼓励支持新乡贤“共谋家乡发展”等实施路径,来不断提升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工作实效性。
- 吕培亮李涛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新就业形态以互联网平台作为组织方,将分散的灵活就业组织起来,赋予灵活就业新的内涵,并对促进就业创业、拓宽劳动收入渠道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来看,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着诸如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保险参与程度低、平台算法存在不合理和监管与参与亟待加强等现实困境。为此,该文提出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规范平台算法规则和推进多元协同治理等具体对策,以期为这一新型就业群体合法权益保障落地建言献策。
- 吕培亮李涛
- 关键词:权益保障
-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被引量:4
- 2017年
- 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兼容,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这是近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属性,其本质特征、发展方式、动力寻求、发展宗旨、根本原则、目标设置等都可以在中华文化中找到源头和依凭,是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道路上的集中表达,是中华文化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发挥重大作用的鲜明体现。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文化高度契合,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民族心理支撑。道路自信的本质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 李涛
-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老子“圣人不仁”思想及其对领导者成就下级的启示被引量:2
- 2018年
- 老子的"圣人不仁"思想是其自然无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圣人以"不仁"的方式对待百姓,是天地对待万物的方式在人间的显现,即遵循大道,自然无为。按照由天道及人道、由自然及社会的思维逻辑,"圣人不仁"思想无疑对当前领导者正确处理与下级的关系、更好地成就下级具有借鉴意义。领导者要认识到成就下级与成就自己是相统一的;对下级一视同仁,以素质为依据使用人才;包容下级的缺点,用事业平台成就人才;谦虚处下,对下级行无言之教。
- 李涛
- 关键词:领导者上下级关系
- 浅论文化自信被引量:2
- 2018年
- 文化自信这一命题的提出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是重大的时代命题,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关系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成败。坚定文化自信,是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大规模地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 李涛
-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
-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
- 2018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判断,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大的意义,是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新时代,我们的发展环境、发展任务、发展要求都有了新变化,对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李涛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