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芳
-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HRV)的相关性。方法将2013年3月-5月住院的3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疾病组(其中单纯冠心病11例、单纯高血压病13例、两种疾病合并者10例为再次按疾病类型分为各亚组),30例非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间颈动脉IMT与24 h动态心电图HRV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合并组、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病组IMT均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相比,仅合并组的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5 min节段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内-中膜增厚(IMT≥1.0 mm)23例,其中合并组8例,冠心病组10例,高血压病组5例,高于对照组的2例(P<0.05),但疾病组HRV降低(SDNN<100 ms)18例,包括合并组7例、冠心病组6例、高血压病组5例,与对照组11例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IMT与SDNN、SDANN呈负相关(r=-0.574、-0.544,P<0.01),对照组IMT仅与SDANN呈负相关(r=-0.392,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病变、自主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损害明显,两者呈负相关。
- 李艳芳马春兰罗凤鸣
- 关键词: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内-中膜厚度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4年1~8月我院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9例(出血组)和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未破裂出血患者99例(未出血组),分析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白蛋白、血小板计数低于未出血组,上消化道出血史、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肝硬度、脾硬度、Child-Pugh C级肝功比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比例及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比例高于未出血组(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Child-Pugh评分、肝硬度、脾硬度、食管静脉曲张分级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肝硬度、脾硬度及肝静脉压力梯度能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87、0. 815和0. 804。结论肝硬度、脾硬度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能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李艳芳刘灵军程星唐红
-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