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闪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水华
  • 1篇大型溞
  • 1篇藻类
  • 1篇栅藻
  • 1篇水华束丝藻
  • 1篇水华藻类
  • 1篇丝藻
  • 1篇铜绿微囊藻
  • 1篇微囊藻
  • 1篇聚合氯化铝
  • 1篇蓝藻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工程学
  • 1篇浮游
  • 1篇浮游动物
  • 1篇改性黏土

机构

  • 2篇武汉大学
  • 1篇长江科学院

作者

  • 2篇宋碧玉
  • 2篇陈微
  • 2篇王闪
  • 2篇张睿
  • 1篇许继军
  • 1篇龚桂玲
  • 1篇何金

传媒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改性黏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以采集自云南滇池的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壳聚糖和聚合氯化铝对云南省常见的硅藻土进行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两种改性黏土对水华束丝藻的去除效果。通过去除率的比较,得出两种改性黏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线性拟合方程。每毫升藻液壳聚糖改性硅藻土投加量(m L)与藻细胞光密度OD_(680)、叶绿素a质量浓度(mg/L)的关系分别为y=0.0377x-0.0014和y=0.009x+0.0002;每毫升藻液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投加量(m L)与藻细胞光密度OD_(680)、叶绿素a质量浓度(mg/L)的关系分别为y=0.0135x+0.002和y=0.0039x+0.002。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和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最适pH值范围分别为5~8、5~9,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39.77%、45.44%,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64.92%、78.01%。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最适pH值范围较宽,且其除藻过程中对TN、TP的去除率均较高。用透明溞(Daphnia magna)对其进行生态安全性试验,得出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和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除藻至48 h死亡率分别为30.77%、0。
王闪姚丹义陈微张睿仰凡宋碧玉许继军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蓝藻水华束丝藻聚合氯化铝改性黏土水华
拟老年低额溞和大型溞控制水华藻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浮游动物摄食藻类是生物操控藻类水华的基础理论,条件适宜时浮游动物能够发挥一定的控藻作用。以拟老年低额溞(Simocephalus vetuloides)、大型溞(Daphnia magna)以及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无毒株CHAB109和有毒株PCC7806为实验对象,通过设计不同的藻类密度、光照条件和浮游动物密度,研究了浮游动物对藻类的摄食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栅藻和无毒铜绿微囊藻CHAB109密度均为1.02×106个/m L时,拟老年低额溞对二者的去除率分别为54.20%和6.45%,大型溞为49.77%和64.77%;拟老年低额溞对栅藻和CHAB109混合藻液中的2种藻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60.65%和34.43%,高于对纯种藻的去除率;在遮光条件下,浮游动物摄食量更大,对藻的去除效果更优,拟老年低额溞在锡箔遮光情况下,对初始藻细胞密度为3.023×105个/m L的有毒微囊藻PCC7806去除率达到32.37%。7日龄的浮游动物个体大,摄食量也大,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随着浮游动物数量的增加,去除率也随着提高。高密度的藻细胞对2种浮游动物存活率的影响较低密度大。当选用浮游动物控制藻类水华时,需综合考量选用的种类、大小、添加数量等因素。
陈微龚桂玲王闪张睿仰凡何金宋碧玉
关键词:浮游动物栅藻铜绿微囊藻水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