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晴晴 作品数:4 被引量:46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60年来渭河关中地区气温与降水变化及其原因 被引量:11 2016年 基于渭河关中地区1951年-2013年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方法分析了6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并探讨了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渭河关中地区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幅为0.206℃/(10a),冬季对流域平均气温的变暖贡献最大。全年及各季平均气温的突变时间均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2)降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每年约减少0.5775 mm,春季和秋季对下降趋势贡献较大。降水量突变点较为复杂,在许多年份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变。降水年内分配较为稳定,集中度基本维持在0.5-0.6,集中期为7月。(3)渭河关中地区气温、降水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太阳活动、大气环流、季风影响,人为因素主要是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土地覆被类型改变。 董晴晴 王会肖不同管理措施对密云水库流域水量水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7年 在密云水库上游控制流域建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根据实测水量-水质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识别流域土壤侵蚀和污染物关键区域,并对不同管理措施对流域水量-水质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流域土壤侵蚀强度较大的集中在流域中下游临近河道的区域;潮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状况较为严重,潮河和白河总氮流失超高风险区分别占总面积的62.62%和43.09%,白河流域总磷均为低流失风险区,潮河流域总磷高流失风险区占17.81%;等高耕作和梯田种植对于产沙量和污染物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等高耕作对于产沙量和总氮、总磷负荷的削减率,潮河分别为25.16%、10.79%和32.89%,白河为47.60%、34.92%和53.49%;通过对比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措施得知,退耕还林的效果更优。研究结果可为密云水库流域水土保持和水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赵刚 徐宗学 董晴晴 史蓉 徐茂森关键词:SWAT模型 密云水库 水量水质 2000年以来的渭河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17 2016年 基于MOD16遥感蒸散发产品,利用降雨径流资料和全球陆面蒸散发估算数据集(MTE)进行精度评价,通过空间建模、趋势分析、标准差法分析了渭河流域2000-2013年实际蒸散发(ET)的年际和年内时空格局变化,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实际蒸散发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3年间渭河流域年ET呈缓慢增加趋势,年际波动较大,空间上呈北低南高的趋势,多年平均蒸散发为509.8 mm。(2)年内ET呈单峰型分布,季节性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5~9月份,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1月;(3)渭河流域ET变化趋势呈减少、基本不变、增加的区域面积分别占14.9%,24.7%和60.4%,年际波动程度整体呈现中度波动。(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ET的分布总体上林地的年ET均值最高,草地、农田和城镇次之,裸地最低。 董晴晴 占车生 王会肖 王飞宇 朱明承 牛存稳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 基于水文模型的蒸散发数据同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5年 本文系统综述了基于水文模型的蒸散发数据同化研究,阐述了蒸散发作为非状态变量构建数据同化演算关系的难点和瓶颈,并系统分析了利用当前各种通用水文模型进行蒸散发同化的可行性。基于此,尝试提出了一种易于操作且具有水循环物理机制的蒸散发同化新方案,该方案利用具有蒸散发—土壤湿度非线性时间响应关系的分布式时变增益模型(DTVGM),并进一步完善DTVGM蒸散发机理,构建基于DTVGM水文模型的蒸散发数据同化系统。该新方案将为区域蒸散发精确模拟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占车生 董晴晴 叶文 王会肖 王飞宇关键词:蒸散发 数据同化 水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