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琳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泥炭
  • 3篇沼泽
  • 2篇泥炭沼泽
  • 2篇剖面
  • 2篇环境意义
  • 1篇档案
  • 1篇元素分布特征
  • 1篇剖面特征
  • 1篇微量元素
  • 1篇环境变化
  • 1篇旱区
  • 1篇干旱
  • 1篇干旱区
  • 1篇半干旱
  • 1篇半干旱区
  • 1篇变化信息
  • 1篇磁化率
  • 1篇磁化率特征
  • 1篇大气沉降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王国平
  • 5篇贾琳
  • 3篇刘景双
  • 1篇王金达
  • 1篇翟正丽
  • 1篇鲍锟山
  • 1篇张玉霞

传媒

  • 3篇湿地科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白山区泥炭沼泽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以长白山区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沿不同海拔选择赤池、锦北、大牛沟、金川和哈尔巴岭5个代表性采样点。通过对沼泽垂直剖面的精细采样,利用210Pb和137Cs方法对5个剖面进行高精度定年,综合研究和分析泥炭沉积物质量磁化率沿深度垂直分布特征,进而揭示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长白山区泥炭沼泽磁化率在表层具有明显的富集规律,富集时间始于20世纪初,并在20世纪后期达到峰值,且其富集含量可达以下层位富集平均值的5~10倍;长白山区泥炭磁化率的表聚性特征反映了在盛行西风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大气降尘和城市扩张等多种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很好地指示了区域磁性颗粒物污染扩大和加剧趋势。
鲍锟山贾琳王国平
关键词:泥炭沼泽磁化率环境变化
半干旱区沼泽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及其物源、氧化还原变化信息被引量:6
2006年
沼泽发育过程中堆积的各类沉积物真实地记录了区域环境演变与沼泽发育过程。以霍林河下游漫流区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由137Cs2、10Pb法定年实现沉积层深度坐标向年代坐标的转换,对其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进行了综合剖析。结果表明:稳定元素对比值Ti/Al是判断不同沉积物来源是否一致的较好指标。剖面上下Ti/Al比值在一定层序的波动变化表明物源的波动性,洪水成因可能性较大。综合比较,V/(V+Ni)比值用于沼泽湿地缺氧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准可靠性较好。贫氧环境是向海沼泽湿地主要特征之一,其次是缺氧或含氧环境,各环境之间频繁振荡,体现了内流河下游半干旱区沼泽地表水周期和干湿环境转换频繁的特征。
王国平张玉霞翟正丽贾琳
关键词:沼泽
国外大气沉降泥炭沼泽档案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6年
雨养泥炭沼泽养分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因为沼泽表面水的流动是缓慢并且有限的,所以沉降至其中的物质依然基本保留在原处。因此,大气颗粒物污染历史在泥炭累积时被保存。在最近20a期间,雨养泥炭沼泽被证明是痕量元素大气沉降富有意义的档案。尤其Pb被广泛深入地研究,并且Pb在泥炭芯中的非迁移性被很好地展示,其它元素也被指明保存在泥炭芯中。国外的泥炭沼泽沉积记录研究在某些方面非常深入细致,前期工作成为后续工作的铺垫,长年的积累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利用泥炭沼泽档案,人们对历史时期的环境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在大气金属沉降的泥炭沼泽档案与泥炭地古气候反演方面;但稍显不足的是比较重视对“记录”的研究,而对“机制”的研究深度不够。
王国平贾琳刘景双王金达
关键词:泥炭沼泽
长白山圆池泥炭常量和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探讨了长白山圆池泥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利用荷兰wardenaar泥炭采样器野外采取四个新鲜泥炭剖面,现场用不锈钢面包刀从上至下按1~2cm间隔准确分层取样。针对圆池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应用澳大利亚产型号为GBC-90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了Al、Ti、Mn、Fe、Pb、Zn、Cu;应用日本岛津产型号为7500ICP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了Ca、Mg、Na、K等元素在不同类型泥炭剖面的积累。研究分析了不同泥炭剖面所测元素的分布趋势及富集状况,结果表明:高位泥炭剖面Mn、Zn和Pb由下层至上层含量有明显增高的特点,其在表层的富集,表明该地区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有加重的趋势。
贾琳王国平刘景双
关键词:微量元素泥炭
长白山锦北雨养泥炭剖面元素富集规律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为了揭示长白山锦北泥炭沼泽区泥炭沉积环境和重金属元素的历史变化及其对环境的指示意义,利用荷兰W ardenaar泥炭采样器采取泥炭样品并对样品进行高分辨率切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不同深度剖面Ca,Mg,Na,K,A l,Ti,Cu,Zn,Fe,Mn,Pb,Cr,N i和Co的浓度。研究分析了Ca,Mg,Na,K,A l,Ti,Mn,Zn,Cu,Pb,Cr,N i和Co在泥炭剖面的分布趋势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富集分析,得出Mn,Zn,Cu,Pb,Cr,N i和Co呈显著相关且在泥炭表层明显累积,揭示出泥炭表层重金属元素的大气沉降来源,表明近年来人类重金属消耗量及排放量的增加是大气沉降重金属元素的主要释放源,而且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有加重的趋势。
贾琳王国平刘景双
关键词:泥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