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峰
- 作品数:10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长沙市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加工新工艺技术研究
- 以群体茶树品种的茶叶籽为原料,在优化筛选其干燥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选用阴干脱壳并烘至足干工艺对其进行干燥,以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三个单因素对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
- 段一凡龚志华朱海燕刘林峰李国武肖文军
- 关键词:茶叶籽茶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超临界CO2萃取
- 茶树紫色芽叶花色苷富集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以红芽佛手、自选9803、安73等3个紫芽茶树品种(系)的1芽3叶茶梢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研究不同品种(系)、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季节茶树紫色芽叶花色苷的富集特性,以期为茶树紫色芽叶及其花色苷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季节茶树对花色苷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茶树品种(系)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自选9803>安73>红芽佛手,不同部位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第1>第2>芽头>第3,同时3个茶树品种(系)随春末、夏初、夏中、夏末、秋初、秋中的季节变化对花色苷的富集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自选9803叶片在夏末花色苷含量达到最高值(14.24mg/g),安73在夏末达到最大值(12.63mg/g),红芽佛手则在夏初达到最高值(7.33mg/g).
- 刘林峰林玲林玲肖文军肖文军
- 关键词:茶叶花色苷
- 茶树紫芽中多种花色苷组分同时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 2018年
- 以紫芽茶树品种(系)紫娟、自选9803、红芽佛手、安73新梢为研究对象,以3种植物花色苷为外标,建立同时检测紫芽茶树中多种花色苷的HPLC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茶叶经酸性80%乙醇回流提取后,以正己烷乙酸乙酯水体积比为112的混合溶剂脱脂,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和0.2%磷酸超纯水作流动相梯度洗脱,有机相洗脱梯度为:0~55min、10%~40%,流速0.8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520nm,各花色苷组分可有效分离,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0.99,线性范围为5.00~75.00μg/L,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良好,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值≤10%,加标回收率为75%~88%;4种紫芽茶树样品中的7种主要花色苷组分均得到有效分离。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成本低的特点,同时是一种可用于同时检测分析紫芽茶树中多种花色苷组分的分析方法。
- 刘林峰周阳林玲林玲肖文军
- 关键词:茶叶花色苷HPLC
- 茶树紫芽花青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与抗氧化剂,在食品、医疗、保健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茶树紫芽作为一种高花青素含量的特异性茶树资源,其创新利用研究逐渐深入,特色紫芽茶树品种的选育和高花青素茶叶产品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茶树紫芽花青素的结构性质、代谢途径、提取工艺和功能作用等,以期为茶叶紫芽花青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向奕刘林峰刘安肖文军
- 关键词:茶叶花青素
- 辣椒碱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被引量:16
- 2015年
- 以辣椒碱标准品为原料,Vc为阳性对照,采取体外抗氧化试验模型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分析辣椒碱的还原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亚硝基以及羟自由基(·OH)的能力,探讨辣椒碱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辣椒碱的还原能力以及对DPPH·、亚硝基以及·OH的清除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清除效果与Vc基本相近,但对O_2^-·的清除率较低;辣椒碱对DPPH·、亚硝基以及·OH的IC_(50)分别为0.02,0.15,0.28mg/mL,说明辣椒碱清除DPPH·的效果较好。
- 刘安王振刘林峰向奕肖文军
- 关键词:辣椒碱体外抗氧化还原力自由基
- 红条茶加工过程中茶黄素组分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 2016年
- 以适制红茶茶树品种政和大白茶春季一芽二叶新梢为原料,通过分析其红条茶加工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及其比值,探讨儿茶素组分与茶黄素组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萎凋期间,PPO、POD酶活性在萎凋末期达到最大值,儿茶素总量小幅下降,茶黄素组分TF小幅上升,PPO/POD比值从0.78下降到0.33;揉捻阶段,儿茶素组分含量下降加快,ECG、GCG、EC下降幅度较大,茶黄素组分快速上升,且TFDG增幅最大,PPO/POD比值降至0.28;发酵期间,儿茶素组分含量下降较揉捻时慢,茶黄素组分及总量在发酵4 h时达到最大值,PPO/POD比值在发酵3 h时下降至最小值0.27,此后上升;干燥阶段,儿茶素组分含量略减,其中EGCG降幅最大,茶黄素组分下降,其总量降至干重的0.47%,PPO/POD比值上升至0.47。认为红条茶加工中儿茶素组分与茶黄素组分动态变化是PPO、POD酶活性及其比值驱动的结果,且可根据PPO/POD比值确定各工艺适度的标准。
- 龚志华刘昆言刘林峰向奕丰金玉
- 关键词:茶叶加工红茶儿茶素组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 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加工新工艺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为了解决茶叶籽在生产中利用不足的问题,以群体茶树品种的茶叶籽为原料,在优化筛选其干燥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选用阴干脱壳并烘至足干工艺对其进行干燥,以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3个单因素对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与验证性实验,优化筛选超临界CO_2萃取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工艺技术。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其中萃取温度影响显著(P<0.05)。超临界CO_2萃取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55℃、CO_2流量20~30 kg/h,时间165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得率为8.77%,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为80.30%,比传统索氏提取法的得率6.02%、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79.67%分别提高2.75%、0.63%。
- 段一凡龚志华朱海燕刘林峰李国武肖文军
- 关键词:茶叶籽茶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超临界CO2萃取
- 茶叶花色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花色苷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茶树紫色芽叶中富含花色苷。本文综述了花色苷的代谢生理、环境影响因素、化学组分、提制技术、分析检测方法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茶树紫色芽叶及其花色苷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 刘安王振向奕刘林峰肖文军
- 关键词:茶叶花色苷
- L-茶氨酸改善热应激引起的小鼠组织损伤和氧化逆境被引量:8
- 2017年
- 以SPF级Slca/KM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在恒温恒湿模拟气候箱进行热处理,灌喂干预不同剂量L-茶氨酸,考察L-茶氨酸对小鼠采食量、体重变化、空肠切片病理情况、器官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以探讨L-茶氨酸改善热处理引起的小鼠组织损伤和氧化逆境作用。结果表明,L-茶氨酸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热处理小鼠采食量和体重的增加,降低肝脏和脾脏器官指数,降低血清ALT、AST酶活性,抑制血清炎症介质TNF-α、IL-6、IFN-γ的含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提高SOD、GSH-Px、CAT酶活性,减轻热处理对空肠及肝脏组织的损伤,且以L-茶氨酸中剂量处理效果较好。说明L-茶氨酸具有改善热处理引起的小鼠组织损伤和氧化逆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高小鼠营养物质吸收能力、减少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以及降低氧化损伤。
- 郭晨刘林峰向奕罗莉林玲肖文军
-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玫瑰茄中的花色苷被引量:21
- 2014年
- 实验以玫瑰茄花萼为原料,建立高速逆流色谱法制备分离玫瑰茄花色苷的方法。玫瑰茄花萼经40%乙醇浸提,通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初步纯化,然后水-正丁醇-甲基叔丁基醚-乙腈-三氟乙酸(6:3:1:1:0.001,V/V)为两相溶剂系统进行HSCCC分离纯化,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0 mL/min,上样量120 mg,经一次分离得到花色苷1粉末21.8 mg,HPLC面积归一法计算纯度为97.8%,回收率为95.3%;花色苷2纯度为84.5%,经相同溶剂体系二次分离,得到5.3 mg纯度为96.2%的花色苷2,回收率为92.3%。通过质谱、核磁等技术鉴定所分离得到的两个花色苷类化合物分别为飞燕草素-3-O-桑布双糖苷以及矢车菊素-3-O-桑布双糖苷。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适于玫瑰茄中高纯度花色苷大量制备,为花色苷进一步药理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物质基础。
- 刘雪辉王振吴琪刘林峰李佳银陆英
- 关键词:玫瑰茄花色苷高速逆流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