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世琪

作品数:20 被引量:37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土壤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6篇水合物
  • 6篇天然气水合物
  • 6篇气水
  • 6篇气水合物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碳酸
  • 5篇碳酸盐
  • 5篇化学特征
  • 4篇盐岩
  • 4篇生物有效
  • 4篇生物有效性
  • 4篇碳酸盐岩
  • 4篇露天
  • 3篇冻土
  • 3篇冻土区
  • 3篇气源
  • 3篇耕地

机构

  • 19篇中国地质科学...
  • 13篇中国地质调查...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青海煤炭地质...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四川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作者

  • 20篇唐世琪
  • 12篇刘飞
  • 12篇刘飞
  • 11篇杨柯
  • 10篇李括
  • 10篇彭敏
  • 8篇郭飞
  • 7篇成杭新
  • 7篇卢振权
  • 5篇周亚龙
  • 4篇赵传冬
  • 3篇王婷
  • 2篇韩伟
  • 2篇张富贵
  • 2篇杨帆
  • 2篇杨帆
  • 1篇刘应汉
  • 1篇徐仁廷
  • 1篇蔡俊军
  • 1篇夏学齐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
  • 4篇现代地质
  • 3篇地学前缘
  • 2篇物探与化探
  • 2篇地质通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6
  • 6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土壤54项指标的地球化学背景与基准研究
2024年
1999—202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共获得670321件表层组合土壤样品(0~20 cm)和167746件深层组合土壤样品(150~180 cm),覆盖面积约266.5万km^(2),囊括我国人口集中区和大部分耕地。对相关土壤样品均按统一标准分析了54项化学指标(Ag、As、Au、B、Ba、Be、Bi、Br、Cd、Ce、Cl、Co、Cr、Cu、F、Ga、Ge、Hg、I、La、Li、Mn、Mo、N、Nb、Ni、P、Pb、Rb、S、Sb、Sc、Se、Sn、Sr、Th、Ti、Tl、U、V、W、Y、Zn、Zr、SiO_(2)、Al_(2)O_(3)、TFe_(2)O_(3)、MgO、CaO、Na_(2)O、K_(2)O、pH、全碳和有机碳)。本文利用这些数据讨论了中国土壤54项指标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基准值及其上下限的划定方法和基本特征,并对我国耕地土壤背景与现行环境、养分等相关标准中各种阈值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全国尺度上,各项指标表层与深层Spearman相关系数均高于0.50,表明表层土壤中大部分指标都继承了深层土壤的含量与分布特征。54项指标中仅C_(org)、TC、N、S、Se、Hg、Br、Cd和P等指标背景值相对基准值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耕地土壤中,Cd的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在背景范围内,Hg、As、Pb和Cr的筛选值则高于背景上限值。由于许多指标的空间分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一个统一的背景值并不利于土壤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保护,因此有必要在全国尺度地球化学背景与基准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尺度地球化学背景与基准,为政府部门合理制定相关土壤环境质量的标准和保护法规提供依据。
杨峥彭敏赵传冬赵传冬刘飞李括刘飞刘飞李括张青周亚龙
关键词:中国土壤中国耕地
青海南部沱沱河冻土水合物潜在区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2016年
沱沱河盆地是冻土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分布区之一,其内发育下—中二叠统开心岭群九十道班组、上二叠统乌丽群那益雄组、上三叠统结扎群巴贡组、中—渐新统雅西措组4套烃源岩以及不同类型的火山岩。研究表明,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和粗面安山岩。火山岩主量元素低TiO_2,Al_2O_3含量较高,K_2O含量较低,K_2O
谭盼盼卢振权蔡俊军王婷唐世琪
关键词: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意义
基于PCA的土壤Cd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对比研究被引量:17
2021年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何快速摸清土壤污染情况尤为重要。高光谱遥感具备光谱分辨率高,快速无损等优势,使其在土壤组分反演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针对高光谱信息冗余及光谱变换对土壤镉(Cd)含量估算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利用变换前后的高光谱数据对比研究了不同高光谱模型对土壤Cd含量反演的性能。首先利用等离子体质谱法和FieldSpec4地物光谱仪收集了56组土壤样品的Cd含量和对应的高光谱曲线(350~2500 nm);为了弱化光谱测定中光亮变化和土壤表面凹凸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对高光谱数据进行倒数对数预处理;考虑到高光谱数据中存在大量的信息冗余,研究采用了主成分分析(PCA)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并最终保留了前12个主成分量作为特征变量。针对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选择了偏最小二乘(PLSR)、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随机森林(RF)四种回归模型建立PCA主成分与Cd含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研究选取了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 E)和RPD三种精度评估指标评估回归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针对光谱采用PCA波段降维的方法处理后,选取的12个主成分对变化前后的光谱累计贡献率均达到99.99%,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四种模型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无论光谱变换与否,PCA-RF反演模型的预测能力均为最好(R^(2)分别为0.856和0.855,RPD均高达3.39)。利用PCA对高光谱数据降维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高光谱数据冗余,有力的保证模型的预测能力。以PCA筛选出的主成分量可以作为模型极好的输入变量,以RF为基础的高光谱反演模型在反演土壤Cd含量时具有最佳效果,可为该区域及类似地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反演提供新的方法支撑。
郭飞郭飞马宏宏刘秀金杨峥唐世琪
关键词:CD含量主成分分析
四川省泸州市页岩和碳酸盐岩区水稻根系土Se含量和生物有效性的控制因素被引量:10
2020年
以四川省泸州市碳酸盐岩和页岩分布区为研究区,开展了Se在成土母岩-根系土-水稻籽实体系中含量特征及迁移规律研究,丰富Se元素迁移转化理论,支撑服务富硒土地开发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根系土和水稻籽实Se含量分别为0.03~1.97 mg/kg、0.27~2.38 mg/kg和0.02~0.16 mg/kg,土壤硒以有机结合态(73%)和残渣态(25%)为主,有效态硒仅占0.69%。碳酸盐岩、根系土和水稻籽实Se含量分别为0.02~0.12 mg/kg、0.21~1.33 mg/kg和0.02~0.12 mg/kg,明显低于页岩区,土壤中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硒所占比例高达97%,有效硒比例(1.58%)高于页岩区土壤。成土母岩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Se含量及赋存形式对土壤性质和Se含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有机质、粘土矿物和pH值是土壤Se含量和生物有效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对硒的强烈吸附作用是研究区土壤富硒但生物有效性低的主要原因;pH值降低导致土壤胶体对硒的吸附能力升高,使土壤Se含量升高,但硒生物有效性随pH值降低明显降低。综上所述,研究区土壤Se含量高但生物有效性低,因此水稻籽实Se含量并不高,富硒土地的开发利用不能仅以土壤全Se含量作为判别标准,应结合土壤性质及硒生物有效性综合考虑。
刘秀金杨柯成杭新成杭新郭飞刘飞
关键词:生物有效性页岩碳酸盐岩土壤性质
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二十年被引量:72
2019年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计划是我国继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之后一个新的国家地球化学填图计划,该计划实施20年来,在支撑土壤环境污染防控、土地资源管理、国家重大立法、精准扶贫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显著拓展了地质工作服务链。本文从计划的提出背景、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进展、调查技术的进步和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与质量控制方案的完善等方面回顾了该计划的发展历程。从全国耕地地球化学状况、全国省会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中国主要淡水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中国主要农耕区20年来土壤碳库变化4个方面对调查成果做了全面总结。全方位介绍了调查应用成果在土地管理、土壤污染防治、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脱贫攻坚、地方病防治、油气勘查、固体矿产勘查等7个领域中的应用。并在调查技术革新、评价方法创新和调查与研究融合三个方面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李括彭敏彭敏杨柯赵传冬刘飞杨柯杨帆周亚龙杨峥刘飞刘飞关涛唐世琪杨帆
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与中国西南土壤中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驱动机制被引量:44
2019年
地球表层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构成的互动和互馈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中化学元素的互动和互馈过程均可驱动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变化。本文以系统的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讨论了中国西南地区土壤中常量元素、亲生物元素、卤族元素、重金属元素分布模式的驱动机制和互动过程。结果发现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地资源中化学元素的自然状况,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重塑了表层土壤中元素分布模式,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驱动了土地质量的演化趋势,强烈的人类活动(如矿业活动)破坏了元素分布的自然演化规律。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的提出将引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知识体系构建和土地资源地球化学综合调查技术的革新。
成杭新彭敏彭敏韩伟赵传冬王乔林韩伟张富贵王惠艳刘飞王乔林唐世琪杨帆杨帆杨峥张富贵陈子万王成文莫春虎
东北平原区地块尺度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合理采样密度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选择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地区作为东北平原区典型代表区域开展土壤元素空间变异性、经典统计学合理取样数及不同采用密度数据空间插值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受地形平坦及成土母质相对单一等因素影响,研究区土壤元素空间变异性总体较小,大部分以轻中度变异为主(变异系数<15%),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Cd、Hg变异系数分别为35.3%、136.6%,属于高度变异。(2)经典统计学确定的研究区合理采样数为80,该样本量可在95%的置信区间及允许误差为30%的条件下反应区内土壤元素含量的均值与方差,但因未考虑样本的空间属性,不足以反应区内土壤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通过对均匀抽稀后4种不同采样密度数据与实测数据空间插值对比研究,在定量评估空间插值相对误差、地块预测值相对误差及预测等级与实测等级一致性的基础上,结合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精度要求,提出研究区地块尺度地球化学评价工作合理采样密度为8个点/km2,该密度可在确保评价精度的前提下,大幅减少采样数量和工作成本。上述结论为东北平原及类似地区大面积开展地块尺度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对进一步完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彭敏李括李括唐世琪刘飞刘飞杨峥唐世琪成杭新
关键词:空间插值东北平原
广西典型岩溶区农田土壤-作物系统Cd迁移富集影响因素被引量:20
2021年
为揭示岩溶区农田土壤-作物系统Cd迁移富集主要影响因素,选择广西典型岩溶区根系土-水稻籽实Cd含量及土壤pH值、有机质(OM)、氧化物含量和质地数据,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开展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和水稻籽实Cd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全国土壤背景基准值,研究区土壤中总氧化铁(TFe_(2)O_(3))、三氧化二铝(Al_(2)O_(3))和氧化锰(MnO)相对富集,平均含量分别为20.2%、19.0%和0.2%,且区内广泛发育Fe-Mn结核;而二氧化硅(SiO_(2))相对亏损,平均含量为41.0%,呈现出典型的"脱硅富铝铁"特征,表明研究区土壤经历了较强烈的风化淋溶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TFe_(2)O_(3)和MnO含量分别与土壤总Cd含量和残渣态Cd百分比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有效态Cd含量、水稻籽实Cd含量和Cd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CA分析结果也显示,土壤TFe_(2)O_(3)和MnO含量是影响土壤-作物系统Cd迁移富集的主要因素,而土壤pH值、OM和Al_(2)O_(3)含量等影响程度较小,SiO2含量和土壤质地间接地影响土壤-作物系统Cd的迁移富集.综合研究认为,土壤在交替氧化和还原条件下所形成的新生体Fe-Mn结核对Cd具有较强的吸附和固定作用,导致Cd在残渣态中相对富集,降低了土壤Cd的活动性,因此Fe-Mn结核是研究区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马宏宏彭敏郭飞刘飞郭飞刘飞刘飞周亚龙唐世琪李括张富贵
关键词:岩溶区CD生物有效性土壤-作物系统
岩溶区土壤镉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为研究岩溶区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以广西碳酸盐岩区土壤垂直剖面、水稻子实与根系土协同样品为基础,讨论了土壤pH、有机质含量、黏土矿物含量、碳酸盐含量对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有机质、黏土矿物主要对镉的吸附产生影响,其对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pH、黏土矿物、有机质,碳酸盐的作用则主要体现为对土壤酸化的缓冲。总体而言,广西岩溶发育强烈,土壤中不断形成表生条件下稳定的新生黏土矿物,加之岩溶区土壤丰富的碳酸盐与有机质,都对该地区碳酸盐岩母质土壤中镉的固定较为有利,但防止土壤酸化是防控其土壤镉污染风险的首要措施。
唐世琪唐世琪马宏宏郭飞杨柯郭飞杨柯李括刘飞
关键词: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
青海木里三露天冻土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性质研究被引量:21
2015年
祁连山木里地区自2008年首次钻获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以来,其气源问题一直成为焦点。此次重点对神华青海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项目实施的青海木里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系列钻井的岩心解析气的组成与甲烷碳及氢同位素、岩心顶空气的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结合不同钻井天然气水合物本身的气体组成和甲烷碳及氢同位素特征,进一步探讨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气源的成因与性质。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气源为混合成因,其中东部地区气源以微生物成因气为主,并混合少量热成因气;中西部地区气源以热成因气为主,其热解气具有原油裂解气特征,少部分具微生物改造气特征,同时还混合有部分微生物气及少量煤成气。
卢振权唐世琪王伟超谭盼盼李清海刘文进刘昌岭李永红
关键词: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气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