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
-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专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登革热环境风险因子标识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通过分析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疫情数据,采用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识与登革热(DF)的流行风险相关的地表景观种类。方法首先,通过基于泊松模型的回顾式空间-时间分析方法获取疫情数据的时空聚集状况。其后,从MODIS卫星图像中提取地表景观信息,并逐月逐区计算各地类所占对应研究区的面积比例。最终,由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确定DF病例的存在与否与地表景观种类面积比例的关系,并使用二态逻辑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最有可能的登革热聚集圈中心位于东山区,同时覆盖越秀区以及荔湾区,其时间窗为8月至10月。最佳预测模型对"某行政区在气候条件允许下是否存在登革热病例"的预测达到了91.1%的准确度。结论开放水域,以沼泽和湿地为主的湿草场,以水稻为主的农田以及开发用地被标识为与登革热病例存在与否最为相关的地类因子。
- 李森陶海燕秦雁徐勇
- 关键词:登革热
- 基于RS-GIS的登革热空间分布模型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采用RS与GIS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登革热的空间分布机制,为登革热的宏观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研究表明对于广州市各区,影响登革热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是人口密度,以及"人蚊交互地带"的覆盖率。脱离了人口的分布,媒介伊蚊密度对于调查登革热分布状况的本身是毫无意义的;改进后的模型与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将RS与GIS技术应用于登革热空间分布研究中是可行的,并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登革热的空间分布机制。
- 李森陶海燕徐勇
- 关键词:登革热遥感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