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睿康

作品数:9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典型流域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壤
  • 3篇土壤侵蚀
  • 3篇流域
  • 2篇三峡库区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库区
  • 1篇样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敏感区
  • 1篇生态效应
  • 1篇梯度分析
  • 1篇土地利用功能
  • 1篇土壤侵蚀动态
  • 1篇土壤侵蚀强度
  • 1篇坡度
  • 1篇乡村聚落
  • 1篇敏感区

机构

  • 8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作者

  • 8篇李睿康
  • 6篇李阳兵
  • 5篇周亚琳
  • 4篇文雯
  • 1篇罗光杰
  • 1篇谢静
  • 1篇徐倩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年份

  • 6篇2018
  • 2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988——2015年三峡库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强度时空变化——以大宁河流域和梅溪河流域为例被引量:7
2018年
研究高程-坡度-岩性组合形成的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侵蚀时空演变有重要意义。选取大宁河流域和梅溪河流域,以1988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RS和GIS技术,通过计算土壤侵蚀强度综合指数和冷热点分析,探讨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侵蚀分布及演变规律,揭示其现实与理论意义。结果表明:(1)流域土壤侵蚀正在发生转型,即两流域各土地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指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降低,土壤侵蚀量由增到减,土壤侵蚀状况呈现好转趋势;(2)就两流域土壤侵蚀空间数量变化而言,土壤侵蚀演变热点区多为中山陡坡石灰岩区,且大宁河流域土壤侵蚀状况优于梅溪河流域;(3)两流域土壤侵蚀演变主要分布于中山陡坡石灰岩和砂岩区,在坡度和岩性上具有相似性,在海拔上具有差异性;在同一土壤侵蚀强度下,两流域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演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4)土地类型影响土壤侵蚀分布,探究人类活动下不同土地类型与土壤侵蚀响应耦合关系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李睿康李阳兵文雯文雯周亚琳刘雁慧
三峡库区腹地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格局演变
三峡大坝修建至今,已先后经历了建设期、蓄水期和后三峡时代等阶段。三峡库区腹地作为生态脆弱带和生境敏感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及其带来的移民安置、城镇迁建、生态扶持等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选取深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汤...
李睿康
关键词:土地利用典型流域缓冲区
文献传递
基于梯度分析的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扩展的景观生态效应被引量:17
2017年
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景观生态效应,有助于加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和土地管理。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于Arc GIS 9.3和Fragstats 4.2软件,采用景观扩展指数、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模型、景观格局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城市扩展模式、人为干扰强度、景观格局梯度等3个方面对1995—2014年研究区城市扩展过程中景观组分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之后研究区受地形地貌及交通的影响,占主导优势的边缘扩展模式随时间变化呈减弱趋势,跳跃扩展模式优势却不断增强,而填充扩展模式始终处于同期最低值;1995—2014年,以林地、草地、水域等为主的低、低中强度景观人工干扰区域变化稳中略有增长,但以城乡居民点和工业用地为主高强度景观人工干扰区域却在2007年和2014年呈现出向中、中高强度区域蔓延的态势,旱地、水田空间丧失严重;南-北向和东-西向样带随着距城区中心越远,斑块密度、平均欧式最近邻体距离、Shannon多样性指数值越高,而靠近城区中心区域上述相关景观指数值随时间变化却呈下降趋势;且聚集度指数在时空上的变化却正好与之相反。在南-北向和东-西向样带局部区域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这对城市化过程中景观组分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产生深远的影响。
崔王平李阳兵李睿康周亚琳文雯
三峡库区腹地土地功能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被引量:22
2018年
土地利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的变化。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和巫山县为研究区域,以1986、2000、2007和2015年多时相遥感影像资料为数据源,通过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探索其与海拔、坡度和岩性等自然因子,以及人口、道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耦合驱动机制,揭示土地利用功能的理论现实意义。研究发现:(1)就土地利用功能数量而言,生活用地增加,生产功能减少,生态用地总体趋于稳定;就土地利用功能面积变化格局而言,三生功能均向稳定性方向发展。(2)就其集散程度而言,生产功能由大集聚向小集聚转变且集聚面积减少;生活功能集聚性持续增强,且集聚面积扩大;生态功能由集聚向分散变化,且空间范围增加。(3)就土地利用功能的驱动机制而言,包括高程、坡度和岩性在内的自然因子影响其空间分布状况,人口及道路分布影响三生功能的空间数量变化。
李睿康黄勇李阳兵刘李琼冉彩虹祖琳琳
关键词:土地利用功能影响因素
贵州典型峰丛洼地区域近50年村落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被引量:24
2018年
揭示当前多种因素驱动下聚落演变模式与功能转型的地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长时间序列的高清影像数据,研究典型峰丛洼地区不同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近50年来,尤其最近10年乡村聚落在多重背景下的演变模式、内在机制,及其地域差异。结果发现:(1)研究区聚落分布分部主要受耕地、地形和道路的影响,聚落面积增长热点和聚落斑块增长热点的耦合关系存在区域差异;(2)聚落格局演变存在集聚与均匀分布两种趋势;(3)研究区聚落特征和演变的阶段性地域差异十分明显;(4)喀斯特山区聚落的规模变化、演变阶段和演变模式既存在一些共同性的特征,又有各自的差异性;(5)外部因素和聚落农户的自我调适是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李阳兵李睿康罗光杰谢静徐倩
关键词:峰丛洼地乡村聚落
三峡库区腹地土壤侵蚀动态演变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以三峡库区腹地5个区县为研究区,以1988、2000、2010和2015年4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借助RS和GIS技术,得到研究区土壤侵蚀数据,采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从区域尺度、乡镇尺度分析三峡库区腹地土壤侵蚀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在27a间,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状况呈现波动性演变,2000年以前研究区土壤侵蚀状况在恶化,而2000年以后侵蚀状况逐渐好转并趋于稳定;(2)在乡镇尺度上,进一步分异,出现4种演变类型:持续性变好、持续性变差、波动性变好、波动性变差;主体演变类型与整体大体一致,但在云阳县和长江沿岸存在与整体相反的演变类型;(3)侵蚀状况始终严重或持续性变差的12个乡镇为治理重点区域,而波动性变差的24个乡镇为治理的次重点区域。研究结果有助于该区域水土流失的精准治理。
文雯李阳兵李睿康周亚琳
典型流域土壤侵蚀演变的高程、坡度空间差异比较被引量:9
2017年
三峡库区腹地作为生态环境脆弱和土壤侵蚀敏感地区,其土壤侵蚀研究对库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大宁河和梅溪河流域,借助GIS和RS技术,以1988,2000,2010,2015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提取土壤侵蚀数据,通过土壤侵蚀强度综合指数、景观格局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其不同高程、坡度带土壤侵蚀演变空间差异,探究土壤侵蚀防控的措施。结果表明:(1)从土壤侵蚀严重程度来看,2个流域最严重土壤侵蚀带及其演变趋势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大宁河流域1 000~1 200m范围内的25°~35°坡度带最为严重,梅溪河流域则以800~1 000m范围内的25°~35°坡度带最为严重;(2)从土壤侵蚀演变程度来看,两流域土壤侵蚀演变程度快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大宁河流域以>2 000 m高程带和>35°坡度带演变最明显,<200m和<5°坡度带最不明显;梅溪河流域则以1 000~1 200m高程带和25°~35°坡度带演变速度最快,<200m和<5°坡度带最不明显;(3)从土壤侵蚀景观格局演变特征来看,在800~1 200m高程带和25°~35°坡度带,大宁河流域土壤侵蚀剧烈程度可能性大于梅溪河流域。以上研究结果,为后续对两流域800~1 200m高程带不同坡度、25°~35°坡度带不同高程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主控自然因子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等科学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睿康李阳兵文雯周亚琳
关键词:土壤侵蚀典型流域
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以奉节、巫山县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和巫山县作为研究区,选取1986—2015年4期遥感、土地利用等数据,在G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及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谱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从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4方面构建遥感生态指数,反映研究区生态效应时空演变,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生态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就土地利用而言,在空间上,耕地和建设用地多分布于低海拔平坝河谷区,林、灌、草地多分布于高海拔中低山区,交通建设用地多分布于各类用地之间起连通的作用;在土地利用强度和转换方式上,以林、灌、草地和耕地变化最为显著.2)就RSEI而言,长江及其支流沿岸低地,受土地开发及城镇扩张的影响,生境退化严重;研究区其余范围,受退耕影响,生境趋好.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地区也是生态效应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若人类活动合理,生态状况好转.
周亚琳李睿康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