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婧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胎儿
  • 3篇超声
  • 2篇妊娠
  • 2篇妊娠11
  • 2篇下颌
  • 2篇发育状况
  • 2篇超声观测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室
  • 1篇心室功能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正常胎儿
  • 1篇术后
  • 1篇胎儿心功能
  • 1篇剖宫产
  • 1篇剖宫产术
  • 1篇剖宫产术后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姜凡
  • 5篇谭捷
  • 5篇罗平
  • 5篇梁婧
  • 4篇顾莉莉
  • 2篇王传阳
  • 1篇张书杰
  • 1篇方明娣

传媒

  • 2篇安徽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凸阵、腔内超声探头经腹探查瘢痕子宫下段肌层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索清晰显示并准确测量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最优探头选择方案。方法通过凸阵、腔内探头分别经腹显示子宫下段前壁并测量最薄处肌层厚度,比较两种途径的图像质量优劣、测值大小以及超声测值与剖宫产术中所见的符合情况。结果 5腔内探头在显示子宫下段肌层层次清晰度及扩展视野上明显优于凸阵探头;65例病例中腔内探头测值普遍小于凸阵探头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探头的超声测值与剖宫产术中所见的符合率较凸阵探头高。结论腔内探头的经腹使用,为测量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谭捷姜凡顾莉莉罗平张书杰梁婧方明娣张贤月
关键词: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
Tei指数评估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0月于我院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CHD胎儿44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心胸面积比值大小分为心胸比正常(n=29)和心胸比增大(n=15);另选取同期同孕龄正常妊娠胎儿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M型超声心动图和脉冲多普勒观察所有胎儿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E/A值及左心室的Tei指数(LVTei)。结果病例组胎儿LVEF低于正常对照组胎儿,LVTei高于正常对照组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LVFS、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心胸比正常胎儿LVTei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心胸比正常胎儿与正常对照组LVEF、LVFS及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心胸比增大胎儿LVTei高于心胸比正常及正常对照组胎儿,LVEF、LVFS及E/A低于心胸比正常及正常对照组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测量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强,可作为评估CHD胎儿左心功能的指标,为早期评估患儿预后提供可靠依据,并指导患儿围产期的治疗。
陈禹舒姜凡谭捷顾莉莉罗平梁婧徐晓薇
关键词:TEI指数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心功能
多普勒超声测量分析孕20~26周正常胎儿脐静脉循环特点被引量:1
2015年
超声测量168例孕20-26周正常胎儿脐带胎盘插入点、距脐孔50 mm 范围内游离段、腹内段3处的脐静脉血流量(QPI、QFL、 QIA)以及左门静脉血流量( QLPV),计算QLPV/ QIA,拟合 QPI 及 QIA 随孕周增长的回归方程,比较QPI 和 QIA、QFL 和 QIA。 QLPV/ QIA 在恒定范围内,95%参考值范围:0.42-0.58;QPI 及 QIA 与孕周的增长呈直线关系,回归方程:(QPI:^Y =21.25X -385.92,R2=0.970;QIA:^Y=17.26X -314.75,R2=0.954);QPI 和 QIA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QFL 和 QI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张贤月姜凡谭捷梁婧罗平
关键词:超声检查胎儿脐静脉
超声观测妊娠11周~13+6周胎儿下颌间隙发育状况及其意义
<正>目的:观测妊娠11周~13+6周胎儿下颌间隙的发育状况,探讨早孕期下颌间隙对评估小下颌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280例妊娠11周~13+6周孕妇行早孕期产前筛查,在正中矢状切面胎儿自然屈曲状态测量CRL,在胎儿鼻后三...
王传阳姜凡顾莉莉罗平谭捷梁婧
文献传递
超声观测妊娠11~13^(+6)周与妊娠22~24周胎儿下颌间隙发育状况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测妊娠11~13^(+6)周及妊娠22~24周胎儿下颌间隙的发育状况,探讨下颌间隙对预测小下颌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 360例行早孕、中孕期产前筛查孕妇,妊娠11~13^(+6)周测量头臀径(CRL),在鼻后三角切面测得下颌间隙;妊娠22~24周测量双顶径(BPD),在下颌骨长轴切面测量下颌间隙。分别以CRL、BPD作自变量,观察不同孕周下颌间隙的变化。结果早、中孕期测量下颌间隙的宽度切实可行,妊娠11~13^(+6)周胎儿下颌间隙宽度随头臀径(CRL)增加逐渐增加,呈线性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0.034X+0.157(r=0.5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22~24周的胎儿下颌间隙宽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95%的参考值范围为(2.59,5.99),妊娠22~24周下颌间隙中出现一个骨化点,形成2个小的间隙,随孕周增加,2个小的间隙逐渐缩小。结论早、中孕期胎儿下颌间隙测量具有可重复性,同时下颌间隙的变化规律可作为胎儿颜面部畸形筛查的一个参考标准,尤其在小下颌畸形筛查的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王传阳姜凡顾莉莉罗平谭捷梁婧
关键词:胎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