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博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适应性进化
  • 2篇蕨类
  • 2篇进化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基因
  • 1篇真叶
  • 1篇正选择
  • 1篇全序列
  • 1篇全序列分析
  • 1篇蕨科
  • 1篇蕨类植物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全序列
  • 1篇旱生
  • 1篇凤尾
  • 1篇凤尾蕨
  • 1篇凤尾蕨科
  • 1篇RBCL基因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王艇
  • 3篇高磊
  • 3篇王博
  • 2篇苏应娟
  • 1篇周媛
  • 1篇许可

传媒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凤尾蕨科旱生蕨类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和共进化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EC 4.1.1.39)是植物参与光合作用的关键酶,其大亚基由叶绿体rbcL基因编码。为深入理解凤尾蕨科植物对干旱生境的分子适应机制,本研究以53种凤尾蕨科旱生植物的rbcL基因为对象,展开适应性进化和共进化研究。采用位点间可变ω比值模型以及SLAC、REL和FEL等方法进行的适应性进化分析显示:在氨基酸水平上共有15个正选择位点(66S、84E、139L、235G、245I、252A、273Y、295K、296N、299M、307G、330E、349S、365F、404A),其中位点245I、252A和273Y对维持Rubisco功能起重要作用。共进化分析共鉴定出2组共进化位点,分别由139L、273Y、295K和273Y、295K、349S组成,这些氨基酸位点间的共进化方式与蛋白质的疏水性和分子量都显著相关。以上结果一方面支持基于ω比值检验DNA编码序列发生适应性进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提示凤尾蕨科植物对干旱生境的适应可能与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有关。
周媛王博高磊王艇
关键词:凤尾蕨科RBCL基因适应性进化
蕨类植物psbD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和共进化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D2蛋白是植物光系统Ⅱ复合体(PSⅡ)核心蛋白之一,由叶绿体psbD基因编码。为了深入理解核心薄囊蕨类植物在阴生环境下的"辐射"式演化,我们对12种蕨类植物的psbD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然后联合已公布的其他8种蕨类植物的psbD序列,基于ω值(非同义替换率dN和同义替换率dS的比值)探讨了该基因经受的选择压力。发现D2蛋白在大多数分支和位点受到强烈的负选择,但是树蕨类分支的psbD进化速率低且ω值较高。借助多种模型进行的共进化分析显示,树蕨类D2蛋白的168R、245H和272M两两组成具有共进化关系的氨基酸位点对。
许可王博苏应娟高磊王艇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真叶植物叶绿体基因的适应性进化被引量:9
2012年
真叶植物包括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迄今已积累有较为丰富的真叶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数据。选取了29种真叶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采用PAML软件基于位点间可变ω模型,分别分析了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的适应性进化。结果显示:①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各有6.5%、7.5%和19.2%的叶绿体基因受正选择作用;被子植物经历正选择的叶绿体基因明显比蕨类和裸子植物为多;②被正选择作用的叶绿体基因主要是遗传系统和光合系统基因,它们的编码产物涉及叶绿体蛋白质合成、基因转录、能量转化与调节及光合作用等过程。推测叶绿体功能基因可能在真叶植物对陆生生态环境的适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王博高磊苏应娟王艇
关键词:叶绿体基因正选择
共1页<1>
聚类工具0